回覆列表
  • 1 # 世界第一爺

      《論語》自從誕生到現在已經兩千多年的時間了,而且在過去的兩千多年時間裡,而且絕大多朝代是非常推崇儒家思想的,那麼我們縱觀在這過去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思想,特別是《論語》這部著作,它對於時代的傳承,對於文化的傳承究竟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論語》也好,儒家思想也好,它塑造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人文、理性、樂觀、入世。中國有沒有宗教?我們自己有土生土長的道教,並且外面來了什麼教,我們都能接受佛教啊,基督教啊,伊斯蘭教啊,但是華人的接受有個前提,我接受你,你得靈,不靈,對不起,拜拜,我就換了,華人可以炒神的魷魚,可以換神啊,這對於基督徒,伊斯蘭教不可想象啊,換神,換個真主,罪孽還了得了,華人可以換,不靈我可以換。所以孟子講,“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然而乾旱水溢,則變置社稷。”(《孟子 盡心下》什麼意思,我祭祀你,牲口非常合格,你說八十斤,我絕對不給你七十九公斤;杯啊盤啊碗啊,我祭祀用的東西洗得非常乾淨;著準時祭拜。我非常敬你這神,但是我這個國家今天水災,明天旱災,你沒保佑我,怎麼辦,換了,不要你這個神了。

    《論語》裡面有個故事非常有意思。《論語》有臧文仲這個人,臧文仲非常迷信《易經》算卦,《易經》算卦有個方法就是用龜甲,他養了個大龜,這個龜還有個名字叫蔡,臧文仲還給這隻龜起了個大房子,裝飾的非常豪華,來供養這隻龜。孔子知道了,孔子說,“這個臧文仲這智商怎麼這麼差啊,怎麼這麼點智商,還養這種玩意兒。”(臧文仲居蔡,山節皂悅,何如其知也。——《論語》)說明孔子對這一套不感冒,所以孔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

    《論語》中還有一段對話,學生問孔子說,“老師啊,人死了以後怎麼伺候鬼啊?”孔子怎麼回答?“人呢我還沒有伺候明白呢,先便讓我伺候鬼。”(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有些人又問了,“老師啊,人死後到底有沒有鬼?”老師怎麼回答?“人活著我都沒有搞明白,先別跟我談死。”(未知生,焉知死)子貢不幹了,“老師不行,你的告訴我,人死了以後到底有沒有靈魂,到底有沒有鬼?”孔子回答了,“說這個問題啊,你不用忙著討論,等你死了,你自然就知道了。” 由此,儒家思想培養了中華民族人文的、入世的、理性的這樣一種文化態度。不同層面文化,有一個民謠叫“只羨鴛鴦不羨仙”,鴛鴦鳥有一個生理習性,出雙入對,飛出來一雙,飛進去一對,古人看著鴛鴦鳥多麼恩愛啊,把鴛鴦鳥作為恩愛夫妻的象徵,很多美麗的詩句都是歌頌鴛鴦的。“西山掩映斜陽裡,樓臺影動鴛鴦起”,“桃花春水綠,水上鴛鴦浴”,多美啊。“只羨鴛鴦不羨仙”就講我只羨慕人間溫暖生活,恩愛生活,我不羨慕當什麼神仙,講一個世界不羨慕另外一個世界,當神仙又能怎麼樣?你看,大文豪蘇東坡的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嫦娥偷了丈夫的靈藥,成仙了,飛到月亮上去,飛上去又怎麼樣,飛上去就後悔了。孤單、寂寞、清冷。沒辦法,自己跳起舞來了。民謠說“只羨鴛鴦不羨仙”,大文豪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就連流行歌詞“在人間已是癲,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溫柔同眠”……不管是天上的生活是如何美好,還是地上人間的溫情更暖,這種思想其實就是從《論語》發源出來的。“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那個世界有沒有華人懷疑,沒有怎辦?誰也沒有回來彙報過。活著,好好活著最後重要,跟西方不一樣,華人活著不是為了死後的極樂世界,而是為了此世的平安幸福。 另外華人的這種相對樂觀的心理,也是來自於儒家思想。《論語》記載這樣一件事情,有人問子路,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啊,子路就不回答。子路回來老師就批評他,你怎麼不回答?你要回答他嘛,就我這個人什麼樣的人呢?“不知老之將近雲而”,我天天在學習,我在勤奮的工作,連快要老了我都不知道。這反映了孔子非常樂觀的心態,並且他樂觀是一種非常富有道德精神的樂觀。“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孔子說了,“我天天粗茶淡飯,吃得非常差,我晚上睡覺窮的枕頭都沒有,我枕著胳膊睡覺,都這樣了,樂亦在其中。一種道德精神浸潤他,提升他,使孔子的人生有一種理想的追求。這種精神進入到中華民族日日新,又日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積極、昂揚向上,這種精神培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上幾大文明,比我們古老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這些文明都中斷了,只有中華文明延續到現在,這個巨大的時空體仍然存在。這個和儒家的積極、昂揚向上的精神有非常重要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家”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