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高考志願季又來了,縱觀每年的畢業生,只有一小部分從事的工作和本專業相關。 企業招聘人才的時候,專業對口這項究竟佔據多大的比重?
3
回覆列表
  • 1 # 上啥班App

    專業對口的招聘要求在現實的企業招聘中基本上存在著幾種情況,第一種是在一些特定的專業度比較高的行業裡,會在招聘之初就要求候選人是某一類或幾類特定相關專業畢業,或者是具有某一類專業相關工作經驗的要求,這是由於行業特性或者是崗位特性所要求的,比如程式猿,如果是學漢語言或者是學藝術專業的同學是無法勝任程式設計師崗位的職責要求,也並不是能夠透過企業的培訓而快速掌握和適應此崗位的工作能力的,因此只能是要求應聘者必須是對口專業,或者是具有此崗位一定的相關工作經驗。

    另外一種情況是在一些專業化比較高、待遇比較好的大企業、集團化企業或者是一些壟斷行業裡,因為企業自身的崗位招聘需求遠遠少於社會應聘者數量,企業掌握了招聘工作的主動權,企業不但可以做到擇優錄取,還可以將招聘工作做到像雞蛋裡挑骨頭一樣的挑剔,因此專業對口也可能會成為篩選簡歷,或者面試甄選中的衡量標準之一。這種情況比如像我們熟知的每年各地的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教師編制考試等等。

    所以說專業對口在招聘中佔據比重多少,真的不太好說。

  • 2 # 職場大叔Allen

    這個佔據比重,雖然沒法告訴你一個確切的資料,但是可以從以下這些角度來跟你分析這個“比重”究竟有多大。

    1. 從專業來看,硬專業對口比軟專業更多。

    硬專業是指那些比較技術性的專業,諸如自動化、通訊工程、計算機、設計等等。通俗一點來解釋,你可以理解為:你沒讀過這個專業就很難從事這個專業相關的行業。

    相對於軟專業,就比較“虛”了,就是我們平常理解上讀完也不知道學了什麼的專業,諸如市場營銷、工商管理、電子商務等等。

    你也可以從這方面去理解,一般專業分工科(也就是上面說的硬專業)、理科(經濟、管理類)和文科(語言、文學類)。理科和文科比較靈活,因為學的東西本身就能在許多方面用上。比如學中文的可以做策劃,可以做文案,可以做記者;學經濟的可以做電商營銷,可以做資料櫃員,可以做銀行櫃員。

    但是工科專業是比較精細的,比如計算機學院都會分軟體工程、網路工程、資訊保安。專業細分,學的東西有一定的含金量,加上技術行業本身工資就高出不少,因為工科專業的學生更加會趨向挑選專業對口的工作。

    2. 從成績來看,專業對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從我的理解來看,畢業後工作對口,那是小部分學霸的專利。讀英語專業,就都能當翻譯嗎?以前大學的英語教授跟我們說,一個年級裡(2,300人),最後能有2-3個能當上翻譯就不錯了。為什麼?因為英語翻譯絕對不是我們平時看到的跟外華人聊聊天這麼簡單。就拿口譯證書這個來說,三級口譯證書,是小部分本科生能達到的水平;二級口譯已經是研究生的難度;而一級口譯證書,據說每年只有兩位數的人能拿到。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大學教育絕不是教會你做一個行業的精英,它只是相對於這個專業的啟蒙階段。如果你發現自己適合這個專業,那麼課餘花更多的時間鑽研,你也許能成為行業裡不錯的人才;但是更多的人,會被刻板而又空泛的大學教育消磨了耐性和興趣。最後只試下那百分之幾的學霸能堅持專業道路。

  • 3 # 無憂精英網

    有句成語:學以致用---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應屆畢業生在求職之初基本都會按照本專業所涵蓋的行業進行職業選擇。但是隨著現實的不斷衝擊,專業對口類的工作需求視乎無法滿足龐大的畢業生人群,學生們開始退而求其次的根據愛好選擇適合的工作。

    對於招聘中對於專業的選擇,主要看企業對於崗位的定義與職責要求。基本上大型企業、專業技術強的崗位對於所學專業的對口要求非常明確,也希望員工根據所學專業知識在職場中有更好的發揮。基本上偏理工科類的專業更重視專業對口,而文科類專業就業範圍更寬泛,對於專業的要求相對寬鬆。不限專業的崗位並不是絕對的,只是對於應聘者專業證書的限定並不嚴格,更關注個人的能力。對於專業要求不是很嚴格的崗位並不代表工作輕鬆,容易。專業知識、技能可以透過證書、學歷進行衡量而軟實力基本無法透過證書來進行考核。

    文科類有些專業屬於“萬金油”,比如:中文、英語、營銷類專業哪兒都能抹一點兒,但抹哪兒都不是最對症下藥的。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碰壁、錯失等原因讓更多人不得不對“就業市場妥協”,而部分大學生沒有選擇與自身特點相符合的專業,專業深度不夠,或對從事該行業沒有堅定的信心,在求職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如果能儘早確定個人愛好與未來發展方向,即使專業不能對口也不會影響到個人發展。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直角,鈍角,銳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