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針對某些父母:
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天生就不把你當成和他們同樣等級的人在交流。他們認為孩子是他們的私有財產,不承認孩子的自由意志,也不承認孩子和他們間應該有一定界限。
所以才會肆無忌憚地無限侵犯你覺得自己應當擁有的人權——隱私權,獨立思考權,人格權。因為他們壓根沒把你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你只是寄託了他們的愛,關懷以及控制慾的某樣物品罷了。
所以才會在你反駁他們的時候,暴跳如雷,用盡一切辦法試圖打壓你。
比如說他們習慣性幫你做選擇。
若孩子反抗,反抗對了他們絕對不會道歉,反抗錯了他們就會要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那之前他們為孩子做的錯誤選擇呢?
比如說你和他們講道理,他們和你說親情。(我們是不是一家人?)
你和他們說親情,他們說你年紀輕,too young,沒有人生的經驗。(小孩子懂什麼。)
你和他們說你的經驗,他們和你說長輩的威嚴。(孩子能不能駁斥父母)
你大了不睬他們的威嚴,他們就開始說酸話。(孩子大了,都不認這個媽咯)
最後證明是他們錯了,他們會說。
“還不是為了你好,別人家孩子我操心這麼多嗎?”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他們從來不會真誠地道一次歉。
要知道,有些道理是用來說給別人聽的,有些道理則是用來自勉的。
除了父母口中,我從來沒聽過把“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一句用來自勉的話拿來要求別人的。
這和要求別人“努力奉獻,感動中國”有什麼區別。
然後你明白了,其實父母並不是想和你講道理,他們只是想讓你聽話罷了。這招不奏效,在你小的時候,他們還會男女混合雙打呢。
在你上大學以後,他們還會“不然斷你生活費呢”。
在你工作以後,他們還會“你要是還認我這個爸/媽”呢。
很多人在這樣的蠻橫環境中度過自己的童年和學生時代,這讓他們要麼長大後也變成這樣的人,要麼再也不想回到父母身邊,聽父母說任何一句話。
舉幾個例子:
比如說朋友的父母費盡心機拆散了相愛7年的他們後,朋友哭著問父母究竟是為什麼,他媽給出的理由居然是“這女生太瘦,生不出孩子,尖嘴猴腮的,剋夫。”
末了還非要加上一句:“我這是為你好。”彷彿受傷害受委屈的不是被說成剋夫的姑娘,不是在媳婦和孃親間夾著兩頭不是人的男孩子,反倒是她這個無理取鬧的王母娘娘。
比如說有的父母在偷看過孩子的日記本,翻看過孩子的手機簡訊,甚至偷偷跟蹤孩子,給孩子裝上跟蹤器,被孩子發現後,跑出來抱怨:“我家孩子什麼都好,也聽話,就是太冷漠,什麼東西也不和我們講。”
抱怨時,父親常常會搖頭嘆氣說:“我供他吃,供他穿,親人搞得像陌生人一樣。”而母親則會在一旁焦急地說出那句經典的話:“我們做那些事為了誰,其他人我才不關心呢,我們這還不是為他好嗎?”
彷彿隱私權被侵犯,生活在無盡的被監視的恐懼中的不是孩子,反而是他們。最後居然像個受害者一樣反過來指責孩子對他們冷漠。居然要我去勸勸他們孩子,說我的話孩子聽得進去。
聽得進去個鬼。
當然最黑色幽默的是,當楊永信的“戒網所”被曝出其實是採取電擊的方式治療網癮,可能對孩子會造成不可逆傷害,而且這樣的方式根本治療不了網癮,只能讓孩子暫時聽話後。有的家長依然在電視裡,在馬賽克後,說:
“至少他聽話了,有用了,那也比之前那樣整天就知道玩要好啊。”
哦,原來他們也知道自己其實並不想讓孩子戒掉網癮,只是想讓孩子聽話。就為了讓孩子聽話,楊永信的戒網癮學院每年可以收益8000萬,這還只是在山東的一所很小的城市裡——讓孩子聽話原來讓中國的家長如此興奮,乃至於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哦,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會有孩子明明被電得抽搐,昏厥,被精神壓迫,打擊,限制自由。依然一邊流淚,一邊說這裡好,不想回家了。又心疼又心寒。
寫在後面:
父母不是聖人,父母也不是惡棍。畢竟任何有生育能力的人都能成為父母。
很多人問我,如果父母是那樣過度干涉你生活的那一類人應該怎麼辦。
我的經驗是儘量獨立。做出點父母做不出的成就,完成點父母無法可想的事情。(比如說世俗的成功)讓父母意識到你不再是他們的附屬,不只是他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而是和他們一樣活生生的平等的人
這樣情況也許會好轉很多,這也許就是自由的條件和代價吧。
只針對某些父母:
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天生就不把你當成和他們同樣等級的人在交流。他們認為孩子是他們的私有財產,不承認孩子的自由意志,也不承認孩子和他們間應該有一定界限。
所以才會肆無忌憚地無限侵犯你覺得自己應當擁有的人權——隱私權,獨立思考權,人格權。因為他們壓根沒把你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你只是寄託了他們的愛,關懷以及控制慾的某樣物品罷了。
所以才會在你反駁他們的時候,暴跳如雷,用盡一切辦法試圖打壓你。
比如說他們習慣性幫你做選擇。
若孩子反抗,反抗對了他們絕對不會道歉,反抗錯了他們就會要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那之前他們為孩子做的錯誤選擇呢?
比如說你和他們講道理,他們和你說親情。(我們是不是一家人?)
你和他們說親情,他們說你年紀輕,too young,沒有人生的經驗。(小孩子懂什麼。)
你和他們說你的經驗,他們和你說長輩的威嚴。(孩子能不能駁斥父母)
你大了不睬他們的威嚴,他們就開始說酸話。(孩子大了,都不認這個媽咯)
最後證明是他們錯了,他們會說。
“還不是為了你好,別人家孩子我操心這麼多嗎?”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他們從來不會真誠地道一次歉。
要知道,有些道理是用來說給別人聽的,有些道理則是用來自勉的。
除了父母口中,我從來沒聽過把“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一句用來自勉的話拿來要求別人的。
這和要求別人“努力奉獻,感動中國”有什麼區別。
然後你明白了,其實父母並不是想和你講道理,他們只是想讓你聽話罷了。這招不奏效,在你小的時候,他們還會男女混合雙打呢。
在你上大學以後,他們還會“不然斷你生活費呢”。
在你工作以後,他們還會“你要是還認我這個爸/媽”呢。
很多人在這樣的蠻橫環境中度過自己的童年和學生時代,這讓他們要麼長大後也變成這樣的人,要麼再也不想回到父母身邊,聽父母說任何一句話。
舉幾個例子:
比如說朋友的父母費盡心機拆散了相愛7年的他們後,朋友哭著問父母究竟是為什麼,他媽給出的理由居然是“這女生太瘦,生不出孩子,尖嘴猴腮的,剋夫。”
末了還非要加上一句:“我這是為你好。”彷彿受傷害受委屈的不是被說成剋夫的姑娘,不是在媳婦和孃親間夾著兩頭不是人的男孩子,反倒是她這個無理取鬧的王母娘娘。
比如說有的父母在偷看過孩子的日記本,翻看過孩子的手機簡訊,甚至偷偷跟蹤孩子,給孩子裝上跟蹤器,被孩子發現後,跑出來抱怨:“我家孩子什麼都好,也聽話,就是太冷漠,什麼東西也不和我們講。”
抱怨時,父親常常會搖頭嘆氣說:“我供他吃,供他穿,親人搞得像陌生人一樣。”而母親則會在一旁焦急地說出那句經典的話:“我們做那些事為了誰,其他人我才不關心呢,我們這還不是為他好嗎?”
彷彿隱私權被侵犯,生活在無盡的被監視的恐懼中的不是孩子,反而是他們。最後居然像個受害者一樣反過來指責孩子對他們冷漠。居然要我去勸勸他們孩子,說我的話孩子聽得進去。
聽得進去個鬼。
當然最黑色幽默的是,當楊永信的“戒網所”被曝出其實是採取電擊的方式治療網癮,可能對孩子會造成不可逆傷害,而且這樣的方式根本治療不了網癮,只能讓孩子暫時聽話後。有的家長依然在電視裡,在馬賽克後,說:
“至少他聽話了,有用了,那也比之前那樣整天就知道玩要好啊。”
哦,原來他們也知道自己其實並不想讓孩子戒掉網癮,只是想讓孩子聽話。就為了讓孩子聽話,楊永信的戒網癮學院每年可以收益8000萬,這還只是在山東的一所很小的城市裡——讓孩子聽話原來讓中國的家長如此興奮,乃至於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哦,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會有孩子明明被電得抽搐,昏厥,被精神壓迫,打擊,限制自由。依然一邊流淚,一邊說這裡好,不想回家了。又心疼又心寒。
寫在後面:
父母不是聖人,父母也不是惡棍。畢竟任何有生育能力的人都能成為父母。
很多人問我,如果父母是那樣過度干涉你生活的那一類人應該怎麼辦。
我的經驗是儘量獨立。做出點父母做不出的成就,完成點父母無法可想的事情。(比如說世俗的成功)讓父母意識到你不再是他們的附屬,不只是他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而是和他們一樣活生生的平等的人
這樣情況也許會好轉很多,這也許就是自由的條件和代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