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媽育兒樂

    一、韻律教學中要讓孩子學會傾聽,感受音樂

    1.透過聆聽全曲使幼兒感受樂曲

    幼兒對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比較深刻,在首次給幼兒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師一定應儘量使他們對音樂產生一種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這個過程應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想象活躍,情感上也有所觸動。如在“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活動課中,我要求孩子們閉目聆聽樂曲,正因為每個孩子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因而鼓勵幼兒大膽猜測並提問:“聽完了這段音樂,你猜猜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可能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 ”這時,孩子會七嘴八舌搶著回答,以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聽過的故事為原型,會有許許多多離奇的想象,孩子的思維是最純淨且最跳躍的,就讓他們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對這樂曲的理解與感受。[2]

    2.利用故事講述使幼兒瞭解樂曲

    這首樂曲雖然簡短易懂、活潑歡快,但中班的孩子還不具備對曲式結構特徵的理解,因此要透過教師以故事的情境講述,用生動、循序漸進的語言向他們講解小老鼠剛開始趁著媽媽午睡偷偷溜出來玩,後來不小心踩到泡泡糖而想方設法跑回家的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在教師的講述性語言中將他腦中的想象化抽象為具體,在腦中展現出相應的畫面,使更可以激發孩子們傾聽樂曲的興趣。幼兒情不自禁地與樂曲融為一體,更深地感受樂曲的旋律及意境。

    二、隨樂記錄圖譜,提高幼兒學習興趣。

    1.利用圖譜幫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

    音樂是一種旋律的藝術,也是一種節奏的藝術在這個環節中。我透過手偶小老鼠形象生動地將圖譜把聽到的音樂元素符號化,利用視覺藝術的載體形式將聽覺藝術展現出來,在這裡特別設計了圖譜來表示“小老鼠跑跑跑停看看”和“小老鼠在拽泡泡糖”,運用解圖譜,為下一個環節做了鋪墊,幫助幼?焊?加有針對性的傾聽,從聽覺到視覺再到感受,從感受再到思考,再將這種思考轉化為表達,在多種感官的共同刺激下使幼兒進一步掌握樂曲的曲式結構及情感表現,從而完成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2.幼兒園韻律活動的形式、

    內容越貼近幼兒生活就越容易激發幼兒學習熱情,也越容易為幼兒學習掌握,孩子們看著設計的圖譜進行表演,不僅興趣高,而且掌握動作快,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在自然、愉悅的氛圍中體驗著創造的樂趣。

    三、體驗音樂情感,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1.感受音樂,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音樂意境

    音樂韻律教學中,一定要讓孩子感受樂曲的節奏、速度、情緒等,想象音樂意境。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讓孩子們聽音樂學小老鼠的樣子,嘗試合拍地做動作,經過前面幾個環節的鋪墊,他們對樂曲已有一定的熟悉,但對於動作的表現性並不強烈,而領悟動作又是幼兒認識音樂的重要工具,因此我又透過提問讓幼兒學習並理解新詞:“拽”,重點強調“泡泡糖很黏,要用力拽”(如在拽泡泡糖時,胳膊硬硬的,拳頭攥的緊緊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抿得緊緊地等等),並讓孩子們去嘗試體現用力的姿勢與表情,讓旁邊的孩子互相觀察並且評價。讓幼兒在嘗試體驗中理解感受,在理解音樂意境的基礎上讓他們聽音樂合拍做動作。

    2.音樂律動的創編,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音樂律動的創編,是讓孩子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音樂的各種要素,如在韻律活動《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第一次先讓幼兒欣賞音樂、用肢體動作表現音樂;然後在第二次時進行創編舞蹈活動,新增道具(鬆緊帶),讓幼兒自由地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增強律動的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孩子們討論:泡泡糖除了會粘到小老鼠的腳上,你想它可能還會粘在什麼地方?引發孩子思考,鼓勵幼兒進行動作創造及合作表演。泡泡糖可以粘在我們身體的每個部位(肚臍眼上,屁股上,甚至是頭髮上……)那該怎麼把泡泡糖拽下來呢?較好地啟發幼兒自創各種不同的肢體造型來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他們東倒西歪,也樂不可支,積極參與性很高。這樣一來,使單調的律動充滿了活力。一個音樂作品若要讓孩子易接受,就必須在愉快的情景中設定階梯教學,一點一點讓孩子學會,不斷反覆,不斷提升。

    一個案例是一次體驗,一次探析,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要不斷的探索,各方面激發幼兒韻律活動的興趣,在韻律活動中處處發現幼兒創造的火花,讓幼兒有主動參與的機會,感受和體驗韻律創造的快樂,每一種教育方法和教育評價都是一粒種子,都會開花結果,長成以後是稻穀還是稻草,就看你播下的是什麼了!只要我們教師用真心去對待學生,認真地為他們搭建好活動的舞臺,相信他們能夠活得很精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0萬定購種植戶的沃柑每斤4.5元賺大錢,農民種地要有怎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