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子讀書吧

    1.根據自己的專業,瞭解國內有哪些院校設定。考研,你肯定要考更好的學校,圈定比你所在學校好的院校,選出心儀的學校範圍。

    2.針對你所選的院校,可以向你學姐學哥們、輔導員以及你的代課老師,瞭解相關情況,最後敲定你所想去的院校。

    3.認真複習,公共科目不必多說。專業課,你可以去找找以前的真題,多做做,找找方向。

    最後祝你考研順利。

  • 2 # 嘉哥無敵666

    1.弄清政治知識點

    2.第二科要是考英語的話,是考英語1還是2還是二外英語還是其他小語種的二外。英語1和英語2都是全國命題那種,二外英語則不同 例如我是小語種專業,考的就是二外英語,這種英語考試通常都是報考院校自行命題。難度大小就看老師怎麼出題。

    考研筆試第二天考的通常都是專業課 這個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看你報考哪個學校的那個專業了,自己上網找歷年考研真題。

  • 3 # ANNA月舒

    這種現象可能不是個例,也代表了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有些人原來上了大學就是為了找工作掙錢,現在呢?多了考研的方式,而且考研的人越來越高。考研的群體太大,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所以有很多大學生意識裡有考研,但確實不知道怎麼去做。

    (1)考研的前提就是本科正常的畢業,拿到學位證書,這是一個前提。

    (2)想考研,首先就要了解考研政策,研招網其實是你最好的資訊網站,在這裡可以看到所釋出考研級相關資訊,同時還有小木蟲這些網站都有很多考研師兄師姐們的分享,而這往往都還不具體,可以找學長們,尤其是你本校裡面的,自己學院的就更讓你方便地獲取資訊,有時候網上搜索半天還不如找一個人直接現身說法的,來的更痛快。

    (3)考研最根本的兩個問題,一是專業,二是學校。有的人根據學校選專業,有的人根據專業選學校,但這都建立在自己對未來的思考。因為這都是將來自己的工作,從事的專業方向。既考慮了興趣,又參考了實際,兩者互相權衡的結果。

    就分享一下個人的看法,本人當時考研是從專業選學校。

    我不想換專業,因為這樣的話我至少專業課,我不用再去額外的去補充太多學習內容,稍微還有點底子,我覺得專業課可能更好地發揮一點,所以我的專業沒有動。

    這個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看,自己專業的就業前景,自己對專業的掌握程度,這都要考慮好。

    隨之而來就是選學校。我的專業在這個學校裡是一個邊緣學科,所以就業形勢一般。為了解決這種局面呢,我就選了一座985大學作為自己的目標,所以說是屬於是跨校不跨專業。

    在這㎏往往有很多種組合。選擇同校同專業,同校呂布專業,跨校同專業,跨校跨專業,難度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其實在選選擇學校的時候,也可以去參考一下這些學校的歷史、學習氛圍,學校公佈的一些資料,就業資訊,到網上諮詢也會有很多答案。

    (4)在選擇完學校和專業之後那該幹什麼呢?那就是開始複習。考研要考英語、政治,專業課、數學,有些專業是考數學一或者數學2,英語1或者英語2。選好了專業這些也就固定了,這些在網上都有具體的要求。

    買好複習書。這裡不做推薦,學校周圍的書店都能滿足你的要求,複習真題這些都是隨手就能買到的,再就是現在網上也有很多這樣的,隨便自己選擇,個人的喜好不一樣。

    (5)制定考研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很重要,我一直講的一個考研是一個長時間繁忙、枯燥的學習過程,由於在大學階段會面臨著很多誘惑,當同學們在玩的時候,去聚餐,唱K的時候,你需要去揹著書包去學習,背單詞背知識點,這都是很苦惱的一件事情,也要抵得住誘惑,就要有一個合理的規劃,規劃好自己的複習階段,複習時間,複習規則。

    (6)考研報名和繳費

    這個是最重要的,關注研招網或者學校新聞,都會有提醒,什麼時候開始報名,什麼時候開始繳費啊?所以這個一定不要忘了。

    (7)最後就是考試,爭取過了初試。

    當然過了初試並不意味著成功上岸,要面臨著國家線,有些學校還有自己單獨的分數線,這都是要達標的,達標了才有資格去參加複試,沒有的話就趕緊準備調劑吧。

    複試都透過的話,恭喜你,你就進入了錄取名單,那就意味著你考研成功。

    大致就是這麼一個流程,根據這個你再去尋找自己需要的資訊吧,大學生應該也能夠很快地搜尋和甄別自己所想要的資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寶寶餵母乳那些事,新手媽媽須知道,哪3個方面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