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仿於T54A,而T54型在那時的蘇俄可以說中低端型,高階型是T55,一些54沒配備的裝置如雙向穩定器等都用在55上,由於兩者形象太近才有今天說法T54/55。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沒有把T-54/55這個家族型號關係搞清楚。
T-54A,是1950年代初定型開始投產的型號,有我們熟悉的半球形炮塔、火炮垂直穩定器,炮口有抽菸裝置(早期的T-54A還沒有),無紅外大燈,這也是中國59式中型坦克的原型。中國引進T-54A坦克技術的時候是1955年,此時有紅外大燈和雙向穩定器的T-54B蘇聯剛剛設計,產品都沒有,所以引進T-54A不是蘇聯人把低端車塞給中國,而是當時蘇聯能提供的成熟車型裡最新的一個,還是比較有誠意的。
而T-55的誕生還要晚,T-55和T-54也不是什麼高階型低端型的區別,這個型號要到1958年才出現,也就是中國引進59的時候,T-55還不存在呢。和T-54A/B相比,T-55最大的提升是集體三防,這是蘇聯考慮在核戰爭條件下使用坦克提出的要求。T-55取消了T-54炮塔頂部的換氣風扇,改為集體三防系統統一送風,當車上的射線感應器感受到核爆炸發出的早期輻射時,集體三防系統自動啟動,自動關閉進氣風扇和艙門、光學瞄準鏡上的遮光罩自動關閉抵擋光輻射、車內開啟增壓,阻止放射性塵埃進入車內;當遭遇到化學武器時,車組也可以手動啟動集體三防。
由於當時中國各項技術水平如冶金光學等較蘇俄差,可以這麼說59略差於T54,而同時的m48由於美國科技強於蘇聯,在火控和機動裝甲上強於蘇式,但不夠成壓倒性優勢,可以簡單形容為M48>T54/55>59
這種說法沒有依據,前半句,就和很多軍盲瞎扯的“中國鋼材不好,所以中國造的武器肯定比外國同型號的要差一些”一樣屬於拍腦袋臆斷。而後半句,關於M48和T-54/55比較的,一是忽略了M48的多個改進型之間的區別,早期的M48用的還是汽油機,火炮還是老的90mm炮,也好意思和T-54/55比機動性和火力?至於火控,說美國科技強,所以火控強,也是很典型的拍腦袋結論。而且這位空口白話“火控強”,兩個車的測距瞄準裝置主要區別都說不清或者沒說,所以我只能說,他這是在拍腦袋。
這裡我替他把“火控”給補全吧
M48裝了光學測距儀,這個是T-54/55沒有的
就是下圖中炮塔兩側的兩個小耳朵,小視窗,這是測距儀的兩個物鏡視窗,測距儀橫亙在整個炮塔裡。這種光學測距儀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兩個物鏡看遠方物體,透過三角比知識求出目標到坦克之間的距離。
應當說,這種光學測距儀單純從測距角度來說,比蘇聯T-54/55中型坦克裡僅靠瞄準鏡內分劃估讀距離的方式要準一些,但是優勢不明顯。
這種測距儀本身還是人工操作的,並不能直接調炮,也就是測距出來的資料不能自動地給火炮裝定射角,炮手用測距儀測得資料後還是要人工裝定射角,不能短時間內連續測距。
所以這種光學測距儀僅對靜對靜射擊的命中率有提高,靜對動和動對動用處不大,因為測距儀不能連續給出目標不斷變化的距離資料,也不能計算出運動目標的提前量。
說句題外的蘇式坦克過於追求低矮內部空間太小,導致改進餘地也小,最大眾的改進也就換新火控加105mm炮,至於59一120僅是一種方案,實際上由於火炮口徑增大,導致帶彈數達少,基本沒實際意義,而美式高大內部空間較大換大炮也問題不大,如M48A5
這一段又是他的臆想。M48A5換裝M68 105mm坦克炮後,炮塔內部空間侷促問題很嚴重。而且你怎麼不說蘇聯很快就有了壓倒性的T-64?
以軍對T54/55評價是好用,強於T62。但戰後蘇式被退役,廢物利用改成他用,美式48 60則依然在美軍以軍服役很久,蘇軍54/55則早不是主力了。
蘇軍坦克更新換代快,可以說蘇軍坦克沒潛力,只能設計新型號。
蘇軍坦克更新換代要是慢,又可以說蘇軍後繼乏力,只能在老型號上鼓搗。
雙重標準夠可以的啊。
而且說M48呢,怎麼M60也出來了,那要不要說說T-62和T-64?嗯?
解放軍的59 69 79 80則受制於設計思想,生產技術水平和使用方法,則基本上可以視為T54的後代,效能優勢也不很明顯,屬於舊瓶裡裝大半舊酒再兌一點點新酒
原來這位的標準是,只要半球形圓炮塔的,就一定是T54的基礎,而且中國仿製的肯定比原版還要差一點。
所以這個人的回答只能以通篇臆想來評價。
59仿於T54A,而T54型在那時的蘇俄可以說中低端型,高階型是T55,一些54沒配備的裝置如雙向穩定器等都用在55上,由於兩者形象太近才有今天說法T54/55。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沒有把T-54/55這個家族型號關係搞清楚。
T-54A,是1950年代初定型開始投產的型號,有我們熟悉的半球形炮塔、火炮垂直穩定器,炮口有抽菸裝置(早期的T-54A還沒有),無紅外大燈,這也是中國59式中型坦克的原型。中國引進T-54A坦克技術的時候是1955年,此時有紅外大燈和雙向穩定器的T-54B蘇聯剛剛設計,產品都沒有,所以引進T-54A不是蘇聯人把低端車塞給中國,而是當時蘇聯能提供的成熟車型裡最新的一個,還是比較有誠意的。
而T-55的誕生還要晚,T-55和T-54也不是什麼高階型低端型的區別,這個型號要到1958年才出現,也就是中國引進59的時候,T-55還不存在呢。和T-54A/B相比,T-55最大的提升是集體三防,這是蘇聯考慮在核戰爭條件下使用坦克提出的要求。T-55取消了T-54炮塔頂部的換氣風扇,改為集體三防系統統一送風,當車上的射線感應器感受到核爆炸發出的早期輻射時,集體三防系統自動啟動,自動關閉進氣風扇和艙門、光學瞄準鏡上的遮光罩自動關閉抵擋光輻射、車內開啟增壓,阻止放射性塵埃進入車內;當遭遇到化學武器時,車組也可以手動啟動集體三防。
由於當時中國各項技術水平如冶金光學等較蘇俄差,可以這麼說59略差於T54,而同時的m48由於美國科技強於蘇聯,在火控和機動裝甲上強於蘇式,但不夠成壓倒性優勢,可以簡單形容為M48>T54/55>59
這種說法沒有依據,前半句,就和很多軍盲瞎扯的“中國鋼材不好,所以中國造的武器肯定比外國同型號的要差一些”一樣屬於拍腦袋臆斷。而後半句,關於M48和T-54/55比較的,一是忽略了M48的多個改進型之間的區別,早期的M48用的還是汽油機,火炮還是老的90mm炮,也好意思和T-54/55比機動性和火力?至於火控,說美國科技強,所以火控強,也是很典型的拍腦袋結論。而且這位空口白話“火控強”,兩個車的測距瞄準裝置主要區別都說不清或者沒說,所以我只能說,他這是在拍腦袋。
這裡我替他把“火控”給補全吧
M48裝了光學測距儀,這個是T-54/55沒有的
就是下圖中炮塔兩側的兩個小耳朵,小視窗,這是測距儀的兩個物鏡視窗,測距儀橫亙在整個炮塔裡。這種光學測距儀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兩個物鏡看遠方物體,透過三角比知識求出目標到坦克之間的距離。
應當說,這種光學測距儀單純從測距角度來說,比蘇聯T-54/55中型坦克裡僅靠瞄準鏡內分劃估讀距離的方式要準一些,但是優勢不明顯。
這種測距儀本身還是人工操作的,並不能直接調炮,也就是測距出來的資料不能自動地給火炮裝定射角,炮手用測距儀測得資料後還是要人工裝定射角,不能短時間內連續測距。
所以這種光學測距儀僅對靜對靜射擊的命中率有提高,靜對動和動對動用處不大,因為測距儀不能連續給出目標不斷變化的距離資料,也不能計算出運動目標的提前量。
說句題外的蘇式坦克過於追求低矮內部空間太小,導致改進餘地也小,最大眾的改進也就換新火控加105mm炮,至於59一120僅是一種方案,實際上由於火炮口徑增大,導致帶彈數達少,基本沒實際意義,而美式高大內部空間較大換大炮也問題不大,如M48A5
這一段又是他的臆想。M48A5換裝M68 105mm坦克炮後,炮塔內部空間侷促問題很嚴重。而且你怎麼不說蘇聯很快就有了壓倒性的T-64?
以軍對T54/55評價是好用,強於T62。但戰後蘇式被退役,廢物利用改成他用,美式48 60則依然在美軍以軍服役很久,蘇軍54/55則早不是主力了。
蘇軍坦克更新換代快,可以說蘇軍坦克沒潛力,只能設計新型號。
蘇軍坦克更新換代要是慢,又可以說蘇軍後繼乏力,只能在老型號上鼓搗。
雙重標準夠可以的啊。
而且說M48呢,怎麼M60也出來了,那要不要說說T-62和T-64?嗯?
解放軍的59 69 79 80則受制於設計思想,生產技術水平和使用方法,則基本上可以視為T54的後代,效能優勢也不很明顯,屬於舊瓶裡裝大半舊酒再兌一點點新酒
原來這位的標準是,只要半球形圓炮塔的,就一定是T54的基礎,而且中國仿製的肯定比原版還要差一點。
所以這個人的回答只能以通篇臆想來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