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68527598362

    組成結構

    脂蛋白中脂質與蛋白質之間沒有共價鍵結合,多數是透過脂質的非極性部分與蛋白質組分之間以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結合在一起。一般認為血漿脂蛋白都具有類似的結構,呈球狀,在顆粒表面是極性分子,如蛋白質,磷脂,故具有親水性;非極性分子如甘油三酯、膽固醇酯則藏於其內部。磷脂的極性部分可與蛋白質結合,非極性部分可與其它脂類結合,作為連線蛋白質和脂類的橋樑,使非水溶性的脂類固系在脂蛋白中。磷脂和膽固醇對維繫脂蛋白的構型均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脂蛋白是以TG及CE為核心,載脂蛋白、磷脂及遊離膽固醇單分子層覆蓋於表面的複合體,保證不溶於水的脂質能在水相的血漿中正常運輸。脂蛋白一般呈球狀,CM及VLDL主要以TG為核心,LDL及HDL則主要以CE為核心。

    1.乳糜微粒cm顆粒最大,約為500nm大小,脂類含量高達98%,蛋白質含量少於2%,因此密度極低。cm分又為三種:新生cm、成熟cm與cm殘粒,它們主要含有的脂類有不盡相同。cm由小腸粘膜細胞在吸收食物脂類(主要是甘油三酯)時合成,經乳糜導管,胸導管到血液。主要功能為運輸外源性甘油三酯。

    2.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tg主要在肝臟利用脂肪酸和葡萄糖合成。若食物攝取過量糖或體內脂肪動用過多,均可導致血vldl增高。vldl中脂類佔85%-90%,其中tg佔55%,其密度也很低。vldl是運輸內源性tg的主要形式。

    3.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結構大致可分為三層:內層,佔15%的蛋白質構成核心,被一圈磷脂分子包圍;中層,非極性脂類居中,並插入內外層,與非極性部分結合;外層,85%的蛋白質構成框架,磷脂的非極性部分鑲嵌在框架中,其極性部分與水溶性的蛋白質等親水基團突入周圍水相,使其脂蛋白穩定地分散於水溶液中;遊離膽固醇分佈於三層之中。

    4.高密度脂蛋白hdl是一組不均一的脂蛋白,經超速離心和等電聚焦電泳,可把hdl分成若干亞族。各亞族具有不同的密度,顆粒大小及分子量不盡相同,脂質和載脂蛋白比例不同,經x射線衍射研究證實為三維形態結構。現有資料提示,hdl是對稱的準球形顆粒,具有一低電子密度的核心的外殼。低電子密度的中心由非極性脂質所佔據,高電子密度是部分由磷脂極性頭和蛋白質組成的顆粒外殼。經園二色分析證實,hdl的蛋白部分有2/3是α-螺旋結構,其餘為無規則結構。帶電荷的極性氨基酸殘基構成α-螺旋的極性面,而疏水側鏈則佔據另一面。氨基酸按順序排列在螺旋區域形成兩性結構。hdl的結構是α螺旋區平行於脂蛋白顆粒表面,非極性氨基酸殘基伸展到顆粒的非極性核心區域;磷脂的脂肪醯鏈則垂直於脂蛋白顆粒表面的螺旋形載脂蛋白;膽固醇酯深埋在hdl顆粒的親脂核心內;而遊離的膽固醇可能與顆粒表面在磷脂極性頭和載脂蛋白結合。

    hdl主要由肝合成,小腸也可合成。hdl按密度大小又可分為hdl1、hdl2和hdl3。hdl1又稱為hdlc,僅在攝取高膽固醇膳食後才在血中出現,健康人血漿中主要含hdl2和hdl3。hdl主要是將膽固醇從肝外組織轉運到肝進行代謝。

    5.脂蛋白(a)berg於1963年在血漿脂蛋白電泳時發現β-脂蛋白部分有一種新的抗原成分,並與ldl結合,將此抗原成分命名為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其後證實,lp(a)核心部分由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膽固醇酯等脂質和載脂蛋白b100組成,結構類似ldl,並含有ldl中沒有的載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apo(a)]。apo(a)與纖溶酸原具有高度同源性,在纖溶系統多個環節發揮作用,從而影響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足夠證據表明,lp(a)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一項獨立危險因子。lp(a)含有兩類載脂蛋白,即apob100和apo(a),兩者透過1至2個二硫鍵共價相連,若用還原劑巰基乙醇處理lp(a)時,apo(a)可從lp(a)的分子上脫落下來,成為不含脂質的一類糖蛋白。剩下不含apo(a)僅含apob100的顆粒,稱為lp(a-)。

    生成部位及功能

    脂蛋白分類來源作用乳糜微粒(CM)飲食攝入的脂質在小腸中合成將外源性的甘油三酯運送至肝和脂肪組織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肝臟合成,小部分在小腸合成運送內源性的甘油三酯到肝外組織低密度脂蛋白(LDL)VLDL的分解代謝易被氧化,易進入動脈內壁,有較強的致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高密度脂蛋白(HDL)肝臟合成,小部分在小腸合成促進動脈壁移出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人力資源管理證,需要做些什麼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