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三日談
-
2 # 青言論史
故宮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的時間,確實是1925年;但是對外開放的時間,溥儀沒說錯,就是1900年,這是一段非常屈辱的歷史。
1924年,在馮玉祥的威逼之下,關在紫禁城裡面悶聲做皇帝的溥儀被迫遜位,紫禁城不再是清廷的私產,而變成了國有的財產。翌年,也就是1925年,紫禁城成為了故宮,成為了供中外遊客參觀遊玩的旅遊景點。
但是1900年實實在在是故宮第一次對外開放的那一年。這一年,庚子國變,大清朝的皇太后帶著皇帝一溜煙跑到西安去也,留著一座空蕩蕩的北京城和一座滿是珍寶的紫禁城給了八國聯軍。
此時的八國聯軍比四十年前的英法聯軍更兇殘、更貪婪,上一次雖然動了圓明園,但是紫禁城作為皇帝的正宮至少還沒動;這一回,聯軍衝進了紫禁城,並且在皇帝的龍椅上留下了一張被清朝皇室視為恥辱的照片。
這實在是一件足夠屈辱的事情。
-
3 # 歷來現實
溥儀所說的1900年,正是庚子國難那一年,八國聯軍進了紫禁城,還在城中搞了一次閱兵式和公開參觀活動,物件當然僅限於八國聯軍和他們的外交使節,因此留下了不少珍貴的老照片。
那年溥儀還沒有出生,他出生於六年後的1906年,之所以本人有這種沉痛的國恥意識,完全是長輩教誨給他的。
對於袁世凱來說,“五九”才是他所主持的政府的國恥日,1915年的那一天,他被迫接受修訂版的日本最後通牒《二十一條》。
對於清朝統治者來說,甲午海戰、馬關條約、割地賠銀這一些恥辱統統上不了檯面,真正的國恥就是1900年的那次羞辱事件。雖然可以打著“西狩”的旗號,而且紫禁城也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保全,慈禧隱藏在後宮的大量寶貝八國聯軍連根毛也沒見到,但紫禁城畢竟是自己的皇家宮殿,象徵著大清的江山社稷,卻被異族士兵在宮殿裡自由徜徉踐踏,由此造成的屈辱感根深蒂固,對幼小的溥儀來說,也在成長教育中加深了這種印象。
總體來說,1900年的紫禁城時受到八國聯軍保護的,佔領期間一直沒有進入後宮,前面的三大殿老實講,也沒有多少存貨寶貝。美國和日本的軍隊分別在紫禁城的各處大門設定了看門護衛,並忠實履行了自己的職責,這也是兩宮迴鑾後清廷對美日兩國再三表示謝意的原因。
故宮的真正開放時間是1925年,一年前,馮玉祥派兵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後宮,故宮才全部真正回到了民國政府手中,1925年4月12日,故宮先開放了部分場所,1925年10月10日,新掛牌的故宮博物院正式向公眾全面開放,開放首日賣出的參觀門票就超過10萬張,普通平民終於可以踩在這片象徵至高皇權的土地上任意的瀏覽參觀、指點評彈。
假如溥儀由此認定故宮的公眾開放時間提前到1900年,或許崇禎皇帝第一個要跳出來反對,為什麼不是1644年3月19日李闖逆賊進紫禁城那一天?
回覆列表
關於溥儀與故宮的故事有很多,比如說1952年溥儀與最後一位妻子李淑賢結婚後,帶他到故宮遊玩,自覺到門口排隊買票。
再比如說1952年故宮修繕,清理垃圾將近25萬平米,進行時間2個多月,當時溥儀也被安排前去參與勞動,當他進入後,發現很多物品的擺設都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
當溥儀提出異議時,當時的專家竟然與當年的紫禁城的主人據“理”力爭起來,當然不知道專家依據的哪門子道理,竟然可以與主人爭長論短。
故宮1925年開放,神秘的皇宮揭開了他長達400年的神秘面紗,當然,故事的過程可能是天下人的福音,但對於溥儀來說,則是背井離鄉的苦楚,他離開了從小長大的“家”,從此不得不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到第二年10月,在故宮的1乾清宮,舉行了重大的故宮開園儀式,北京市民爭相目睹故宮風采。
就民族感情來說,一般自然認可故宮1925年開放的說法,畢竟1900年開放,裡面更多的是血與淚。
當時的美日釋出《遊覽故宮章程》,不過是為豪取掠奪故宮文物打幌子,有了這一紙文書,八國聯軍可以堂而皇之的出入宮廷,然後肆無忌憚的搶奪文物,據說連中南海的眾多文化瑰寶都未能倖免。
其實說溥儀堅持說故宮開放是在1900年,可信度是存疑的,因為當時他不過4歲,對於八國聯軍侵華的事情能記得多少?當時的是非觀念有多重?
一個小屁孩,還不到記仇的念頭,怎麼就說他堅持1900年了呢?不知道是誰替他說的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