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放棄的回憶

    這是第三個問題。接著前兩個問題繼續解說。

    元明清三朝,中華文明處於大陸擴張時代海外擴張階段。因為兩大文明中心的相互牽制,這三朝對比秦漢隋唐,中華文明的版圖沒有實質性的擴大。

    元朝在滅掉南宋統一全國之前,只佔據了燕薊地區北京這一樣文明中心,一個國家,一箇中心,所以元朝對外擴張的能力非常猛烈。打下了龐大的蒙古帝國版圖。然而在滅掉南宋,統一全國之後,對外戰爭沒有一次不是失敗的,如征討爪哇、安南、占城、倭寇等一系列的戰爭都是以失敗結束,到最後更是明令不再對外征戰。同時,對於西部的四大汗國也失去了控制能力,後來更是相互攻伐。如果對比唐朝與元朝極盛時期的版圖,元朝並不比唐朝更大,也沒有唐朝那樣的聲威。

    明朝相比元朝,實際上版圖還要更大一些,中華文明覆蓋的區域也要廣闊得多。到了清朝,雖然中央政權直接管轄的地區變得更多,但是藩屬國的數量明顯減少。北亞、中亞、西亞、南亞基本上全部失去。而在後期,更是失去了東南亞,連安南和東北韓都失去了。中華文明覆蓋的地區迅速萎縮,處於被動挨打的困境。

    藩屬國在隋煬帝建立中華文明朝貢體系後,一直到元明清三朝,都是因為時代的侷限,交通的不允許,無力直接管轄的地方,才設立藩國。清朝對比明朝,看似直接管轄的地方變得更多了,本質上不過是廢藩置省。

    古代的藩屬國就相當於現在的自治區,相當於沙俄內部的許多共和國,並非是主權國家,主權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元明清三朝。朝相當於主權國家,而國則相當於自治度很高的行政區。

    明朝從建立開始就列了很多不徵之國,這一定程度上是吸取元朝滅亡的教訓。因為元朝的滅亡,就是在海外征戰後,北京文明中心的力量被削弱。元朝為了加強這個文明中心的力量,才不息力氣,將黃河改道注入渤海。

    然而,也因為這項大工程,元朝走向了覆滅。這與秦隋兩朝是十分相似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元朝沒有像秦隋兩朝一樣,即便朝代覆滅,也堅持對外擴張。如秦朝都快亡了,打匈奴的以及打百越的八十萬百戰雄獅也沒有內調平亂。隋朝也是如此,牟足了勁要滅掉高句麗。元朝在海外征戰失敗後,就明令不再對外征戰,更加專注內政。

    之所以元明清三朝更加專注於內政,不再對外征戰,就是因為內部兩大文明中心的牽制。這就是完整性的問題。對外征戰得不到力量的補充,這是貧富性的問題,周邊地區落後,地理環境惡劣,即便征服了,也不能補充征戰的消耗,無法加強北京這個文明中心的力量,強化對全國的統御能力。對外擴張不僅不能加強統治,反而會削弱統治,元明清三朝自然不願意對外擴張。

    所以,這三朝為了維護大一統的統治,都放棄對外擴張。繼而,導致中華文明能夠改造利用的地理環境沒有增加,自然無法在改造利用地理環境的過程中積累生產經驗和社會財富。沒有生產經驗的累積和社會財富增加,自然無法獲得生產技術的突破以及社會文明的進步。

  • 2 # 沉140769451

    元朝?元軍並不等於蒙古軍。蒙古人打下南宋,統治中國,建立元朝後,離開蒙古高原生活的元軍,己經逐步喪失了蒙古軍隊的一些戰術技能,吃苦耐勞能力下降,進攻能力和意願都下降了,統治階級腐化、墮落,擴張能力只能排第二。

    明朝,是在自己的軍隊能到達的地區走了一遍之後,發現除了自己統治的地區,其他地方都是野蠻、落後、沒有明朝感興趣的土地、資源,於是,完全喪失了侵略擴張的意願,統治階級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墮落,而走向滅亡,擴張能力排第一。

    清朝,是歷史的偶然性,讓滿人撿到了一個大便宜,它竊取了李自成起義的成果,以為是自己的騎射打敗了明朝,不思起取,限制漢民族發展,對蒙古準噶爾部的征服戰,基本是從建國,打到亡國,收取西藏,更多的是政治手段,而非軍事手段,擴張能力最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傅雷家書關於藝術的句子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