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逸仙藥師
-
2 # 藥事健康
毋庸置疑,田七也叫三七,是常用的中藥材,是可以吃的。
首先,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乾燥根和根莖,主產於中國雲南、廣西等地。三七性溫、味甘微苦,沒有毒性,因此是可以吃的。
其次,三七作為臨床上常用的化瘀止血藥,有“止血神藥”的美譽,是治瘀血諸痛的佳品,是外傷科的要藥。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功效,廣泛適用於血液不循常道,溢位脈外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等全身各部的出血證,尤其做擅治瘀阻絡損所致的體內外出血,單味藥物內服外用均可以。此外它還能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或胸腹刺痛等。瘡瘍初起腫痛者,也可以用它來腫消痛止。外用內服均可以奏效。
再次,現代研究發現三七主要含多種人參皂苷和三七皂苷等四環三萜類成分、三七素、槲皮素以及多糖等化學成分,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腦缺血、抗心肌損傷、改善學習記憶、抗疲勞等藥理作用。
最後,目前社會上有些人對三七的任職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它跟人參一樣是補虛藥,可以作為食材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也有些人認為吃田七能防治心血管疾病極力推薦各個年齡段的人群服用以預防疾病。對於這些觀點,我是持有不同意見,田七是一味療效佳的化瘀止血藥,它並不是補虛藥。三七是藥物不是保健品,它在應用上是有適應症和禁忌症的,因此應該對症用藥,對於正常人來說,不經常作為保健品來使用。對於孕婦,應慎用之。
田七屬於中藥材,可以吃,但不能隨便吃。田七學名為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乾燥根,這種草藥必須生長到3-7年才有用,故名三七,本植物的葉(三七葉)、花(三七花)亦供藥用。性甘、微苦,溫,歸肝、胃經。可止血化瘀、消腫止痛,有“金不換”之稱。用於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剌痛,跌撲腫痛,是雲南白藥的主要成分。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適理,磨汁塗;或研末調敷。區分生吃、熟吃與外用:如骨折前期用三七主要是化瘀血的作用,宜生吃;中後期熟吃具有補血和促進骨骼癒合的作用;如外傷出血,直接用三七粉敷於出血處,流血即止。
藥理作用:1、具止血作用、造血功能。
2、相關實驗研究也表明,三七能有效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慢心率,減少心肌氧消耗的作用。
根據《全國中草藥彙編》和《中藥大辭典》記載複方:1、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花蕊石三錢(煅存性),三七二錢,血餘一錢(煅存性)。共研細末。分兩次,開水送服。(《醫學衷中參西錄》化血丹)
2、治吐血,衄血:山漆一錢,自嚼,米湯送下。(《瀕湖集簡方》)
3、治吐血:雞蛋一枚,開啟,和三七末一錢,藕汁一小杯,陳酒半小杯,隔湯燉熟食之。(《同壽錄》)
4、跌打損傷:三七1~2錢,磨甜酒內服,或研末內服。
5、治產後血多:三七研末,米湯服一錢。
6、治赤眼,十分重者:三七根磨汁塗四圍。(《瀕湖集簡方》)
7、急性壞死性節段性小腸炎:三七研末,每服3分,每日3次。一般服2日後腹痛減輕,4~5日後腸蠕動恢復,7日左右腸梗阻解除,10日基本痊癒。繼續服至15日以鞏固療效。
8、消化性潰瘍(瘀痛型):三七0.5~1錢,研粉吞服,當歸、桃仁、延胡索、赤芍、失笑散各3錢,乳香、沒藥各1錢。(此型可能為穿透性潰瘍。)
9、止血:三七、白蠟、乳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蠣各等分。不經火,為末。敷之。(《回生集》軍門止血方)
10、大腸下血:用三七研細,淡白酒調一至二錢服。三服可愈。
11、治刀傷,收口:好龍骨、象皮、血竭、人參三七、乳香、沒藥、降香末各等分。為末,溫酒下。或摻上。(《綱目拾遺》七寶散)
12、虎咬蟲傷:用三七研細,每服三錢,米湯送下。另取三七嚼塗傷處。
禁忌:1、田七能損新血,無瘀者勿用田七。《本草從新》
2、血虛吐衄,血熱妄行者禁用田七。《得配本草》
3、女性懷孕期間禁食田七,以免流產。
4、不可過量,田七粉每人一天不宜超過10克,一次用量不宜超過5克,外用止血除外。
5、感冒時不宜服用三七,三七性溫,易加重熱感。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辛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