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心金桔Y

    不對。孩子天性愛做什麼,將來在這一方面說不定就會有非凡的才能和建樹,只要不是一心迷玩,就不能壓制他。比如天性愛唱、愛跳舞、愛體育方面的項、愛美術畫畫等還得支援才對。

  • 2 # 樂觀向上的常春藤

    大眾心理都是這樣,其實我認為這樣是不對的。每個人的起跑線從出生開始本來就已經不一樣了,富裕、普通、貧窮三者之間的孩子,論教育資源來講,差距從小就已經很大了。

    我家老大讀四年級,四年級共6個班級,據學校老師講,我們班的家長是最負責任的家長,因為很多家長基本都會批改孩子的作業,給孩子很多的課外作業。從有一次和孩子同學的媽媽那裡聊天得知,很多孩子現在就在開始語、數、外補課,我聽完真的很驚訝,同時也深感自責自己太佛系。

    聊天后那段時間,我開始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並施加了壓力,也報了數學思維課,孩子每天除了要完成學校的作業外,還有線下作業要完成,每晚忙到十點過,不僅孩子累,我自己更累,每天看著各種與孩子相關的微信群,生怕錯過任何資訊,造成我自己經常失眠、動怒。

    後來,我跟我老闆(復旦大學畢業)聊天說到這事,他說其實孩子聰明是天生的,有些事情努力可以做的更好,而有些比如說思維,不是你上了思維課就能改變,思維課也是給你一套理論,然後做題,練習的題目會了,但沒遇到過的,照樣還是不會。你要想好讓你的孩子以後走什麼路,如果單純的是想讓他與大眾一樣考個好大學,那麼瘋狂刷題就好了;如果你讓他熱愛生活、熱愛工作,你得用心找到他擅長的去培養。

    聽完這些,我腦洞大開,之後又開始了我的佛系教育,親子關係也恢復了往常。

  • 3 # 儲備東西好過冬

    個人感覺是不對的,孩子都沒有了個性創意發展。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卻在嚴重的考試機制下都培養成了千篇一律。可是又能怎麼樣呢?

    在小學,初中,你不用力,那就很有可能考不上高中,還談什麼以後的學習?所以只能拼命的各種學,哪裡還有機會讓他個性發展!

  • 4 # 育鄰人

    教育就是以人類社會文明為孩子們指明成長前路

    魯迅作品《故鄉》:“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樣,人類社會生活中亦沒有什麼統一的人生成長起跑線,每個孩子都是“站在巨人【家庭環境是基石,教育+社會環境是階梯】肩膀上成長為巨人”的。

    物質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基礎,人類是自然物質體系中最具智慧的生命組合形態。人類生命伊始並無上下、左右、東南、西北、是非、對錯之分,人類社會文明從無到有、從零散到大同歷經了漫長且艱辛的摸索過程。而今,教育最核心的價值就是為孩子們指明成長方向,以人類社會業已成熟的文明智慧啟用深埋在孩子內心的成長潛能。

    人類個體生命猶如沒有統一起點、行程、終點的旅行,家庭是每個旅行的起點、短期目標是匯入人群、長期目標是讓自己的旅行有樂趣+有價值。教育活動所採用的智慧內容來自社會,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引領每個孩子更好的融入社群。因為,人類非團結不能自存、非協同勞動不能有效。所以,教育工作的本質是為人類生育繁榮疏困、為國家/民族選賢,而不是教每個孩子唯爭強好勝、爭名奪利事從。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因此,教育活動中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更不可能塑造出兩個才智完全相同的勞動者。所以,無論教育如何進化,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者始終會有人成為農民、有人成為工人、有人成為公務員、有人成為老師、有人成為醫生+護士、有人成為科研工作者、有人成為商人+企業主......

    教育活動為人類生命個體成長指引方向、提升社會人均勞動能力。但是,教育並不能確保將每個人一定培養成****、教育也不能將所有人都一概培養成****。因為:1.一出生就知道終極成長高度的人生將失去拼搏的意義;2.如果教育將所有人培養成了科學家,那麼誰來種植糧食、養殖禽畜、加工日用品;3.如果教育工作能夠“量身定製”每個人的未來,那麼人類社會文明該如何持續進化?

    每個孩子就如同一顆小樹苗,他們終會長成大樹。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賦予他們成長自理能力,讓他們終有一天【理論上是孩子成年之時,也就是年滿18歲之後】能夠獨擋風雪。然而,小樹不能一夜成林,孩子亦不可一日成年。所以,教育工作需要逐步放手讓孩子們獨自適應生活、要以光明為他們指引成長前路、要在必要時刻為他們修剪枝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誰能幫我抄到曲阜孔廟門口英文簡介啊,急急急,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