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384856548187

    姬松茸菌種也分母種、原種、種植種三級,可按雙孢蘑菇的制種方法進行製作。母種用PDA培養基;原種、種植種一般用麥粒培養基。

    1、建堆

    把稻草等秸稈類或棉籽殼浸透水,預溼後,與米糠、木屑、畜禽糞等原輔材料充分攪拌建堆。料堆上寬80—90釐米。

    2、翻堆

    預堆時間大約7天左右,料溫上升至70—75℃左右就應該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在培養料中加入硫酸銨或尿素,在微生物的幫助下,透過發酵變成姬松茸可利用的氮源。在預堆期間,料堆中層發酵較好,料溫較高,但四周的培養料沒有充分發酵。翻堆時要充分翻拌,把中層培養料翻放在外周,把外周培養料堆到料堆中央。

    5天后進行第二次翻堆,再按4天、4天、3天的間隔時間進行翻堆(共翻堆5次,發酵時間23—25天)。為了使料堆內外發酵均勻,翻堆時應把中間的培養料翻堆在外,把外層的培養料堆到中間。發酵後培養料變成棕褐色,手拉縴維容易拉斷,發酵就完成了。堆制發酵後培養料的含水量大約為60~75%。pH值偏高或偏低時,可用過磷酸鈣或消石灰進行調節。為了製作均勻、完全成熟、高質量的培養料,翻堆是很重要的工序,不能粗心。

    3、進料鋪床

    姬松茸室內、室外均可種植。室內種植時可搭架床4—6層,也可以利用空闊的蘑菇房、架床,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均勻地、不鬆不緊地鋪菇床,厚度20釐米為宜。培養料上床後,進行“二次發酵”,即將菇房的出入口、通風口關閉,把菇房的溫度升高到55—60℃,保持2天左右,待料溫降到25℃時再播種。野外種植在蔭棚下進行,畦寬1.3米,長任意。蔭棚高度2—2.3米,棚頂和四周用草簾、遮陽網遮蔭,(要求四陽四陰),畦床整成龜背形,中間比四周略高,並開好排水溝。如果在山地種植,還要開防洪溝。畦床表面用化學農藥噴灑,殺滅害蟲。再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鋪入畦床上面,厚度一般為20—25釐米(按乾料計算,每平方米約需16—20千克培養料)。

    4、播種和管理

    把麥粒菌種輕輕掰碎,2/3勻勻撒在培養料面上,用叉適當抖動將菌種落入料內,1/3撒在床面上,最後鋪上1釐米左右的培養料覆蓋菌種。每平方米播種量為1-2瓶。

    室外種植播種後要用地膜覆蓋畦床,保溫保溼。播種後5天內一般不必揭開地膜,也不用噴水,第6天揭膜通風。空氣相對溼度以85~90%為宣,若料面乾燥應噴水保溼。正常情況下,每2天通風一次。

    室內種植也要注意菇房內溫溼度的變化。做好保溫保溼,並使新鮮空氣多通入菇房之內,每天菇房內都不要使感到悶熱。

    5、覆土

    覆土時間以見到姬松茸菌絲在培養料中成活之後。一般在播種後20天左右,菌絲長到整個培養料的2/3時開始覆土。覆蓋培養料的土粒之好壞、覆土方法之好壞,對姬松茸的產量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覆土是種植上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覆土用的土粒不能太堅硬,不含肥料、新鮮、保水、通氣效能較好大土粒最好,國內一般都選用田底土,含水量為70~75%。

    覆土可採用平鋪方式,也可採用“齒輪”方式。即先在料面上覆上一層厚1釐米左右的土粒,每間隔10~15釐米做一條寬10釐米、高5釐米的土坎,厚度約3—4釐米。野外種植要在畦床兩邊用竹木條杆插成彎弓形,然後罩上塑膠膜,使其在小氣候中生長。罩膜內溫度以不超過30℃為宜,過高則應揭膜降溫,相對溼度不低於85%。

    6、出菇管理

    出菇期間的管理合適與否,都會造成大幅度的增產或減產。因此,必須細心管理。姬松茸菌絲在培養料蔓延之後,才開始出菇。一般播種後40天左右,菌絲髮育粗壯,少量爬上上層。此時畦床上面應噴水,罩膜內相對溼度要求在90~95%,並保持蓋膜2天后,土面上就會出現白色米粒狀菇蕾,繼而長成黃豆狀,3天后菇蕾長到直徑2—3釐米時,應停止噴水,避免造成菇(蕾)體畸形,這是水分管理的關鍵。出菇時,要消耗大量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在出菇期間必須十分注意通風換氣,每天揭膜通風1~2次,通風時間不少於30分鐘,通風后繼續罩膜保溼,促進菇蕾的正常生長。陰雨天氣可把罩膜四周掀開進行通風換氣,防止菇蕾爛掉。

    出菇期溫度以20—25℃最好。若早春播種的,出菇時氣溫偏低,可罩緊薄膜保溫保溼,並縮短通風時間和次數。夏初氣溫超過28℃時,可以在蔭棚上加厚遮陽物,整天開啟罩膜通風透氣,創造較陰涼氣候。室內種植時,也要注意門窗遮陽,並早晚通風,出菇週期大體上10天,出菇結束後可修改畦的形狀,再噴水補充畦床的水分,為下次出菇做好準備。出菇可持續3—4個月,可逐批逐次出菇採收(一般4—5批)。噴水宜用井水或泉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聖鬥士星矢》人氣為什麼不如《灌籃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