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孫四爺

    晚清名將董福祥1839年生於環縣毛井,其父董世猷為當地“哥老會”首領,為人直爽,打抱不平。董福祥自小受家風影響,嗜好練武而不喜讀書,青年時代喜歡結交綠林中人,經常往來於幫會,因而地方紳民對其皆存畏懼之心。

    同治初年,陝甘回民起事佔據隴東,董福祥利用其父與“哥老會”的關係組織地方團練,保衛地方安寧,一時追隨者絡繹於道。

    勢力不斷壯大。當時安化縣把總王藹臣看到董福祥影響力不斷擴大,遂以莫許有罪名將其逮捕,押在囚籠中施以沸水燙頂之刑,禁卒同情董福祥,偷偷將其釋放。董福祥大難不死,遂重整旗鼓,在安化縣發動起義。他的部隊既要對抗回軍的掠殺破壞,又要抵抗官兵的進剿,力不從心。

    同治七年(1868年),清軍以重兵對陝北進剿,董福祥連戰失利,被迫於同治七年十二月投降清軍劉松山部。

    董福祥投降清軍後,劉松山賞識其軍事才能,委以前敵總指揮。董福祥所部經過精減,被編為“董字三營”。董福祥率領“董字三營”,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同治九年(1870年),攻破金積堡,殺死回軍首領馬化龍。

    同治十年初,董福祥用開花炮猛轟馬家灘回民軍堡寨,回軍死傷枕籍,一日之內回寨盡毀。

    同治—卜一年(1872年),董福祥率部進軍河州,打敗甘肅回軍馬佔鰲部,迫使馬佔鰲投降。同治十二年九月,進剿西寧回軍,回軍首領白彥虎連吃敗仗,竄人新疆竟然投靠阿古柏反動政權,走上分裂祖國的不歸路。

    光緒二年(1876年),左宗棠率大軍以劉錦堂為先導,“董字三營”為主力,西征新疆,反擊阿古柏侵略勢力。“董字三營”系西北土生土長的部隊,不懼風沙,衝鋒在前,大破天山木裡河、古牧地後,一舉收復烏魯木齊,攻克瑪納斯城,首戰告捷。

    光緒三年(1877年)四月,左宗棠令諸軍三路並進,直取南疆,董福祥率甘軍翻越天山,急行軍1200多里,攻克南疆門戶達坂城,殺敵甚眾。接著步馬兼程,收復托克遜城,俘敵2萬餘眾。五月,敵酋阿古柏被部下所殺,白彥虎向俄境逃竄。八月,清軍開始追殲南疆殘敵,董軍任先鋒,接連攻克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等城,接著又馬不停蹄,穿越人跡罕至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收復了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以及和闐四城。

    至此,南北疆全部收復。阿古柏政權滅亡後,英俄對此並不甘心,仍然扶持白彥虎殘部不斷竄擾中國西部邊境,董福祥率軍駐守喀什噶爾,屢殲入侵之敵。光緒五年(1879年),董福祥在兩日一夜之內,率部急馳300餘里,在木吉擊潰敵軍,殲敵2000餘人。董福祥因功被接連擢升,直至擔任烏魯木齊提督,晉升尚書銜。

    董福祥在新疆駐守19年,禦敵戍邊,興修水利,開墾屯田,整修道路,政績卓著,贏得朝野讚譽。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董福祥奉旨率甘軍人衛京師。

    次年,又率軍鎮壓河湟地區爆發的回族和撒拉族人民的反清鬥爭,因功晉升太子少保,調任甘肅提督,節制陝甘軍馬。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董福祥奉命率甘軍進京。戊戌政變後,董軍被編人武衛軍,成為北洋三軍之一。

    董福祥任武衛軍統領,駐防直隸、山西。其時,隨著帝國主義的不斷入侵,京津一帶爆發了規模浩大的義和團運動,清軍中一批主戰派將領也奮起抗擊外國侵略,董福祥就是其中之一。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十三日,董福祥部奉命進入北京,駐紮永安門。

    日本使館書記生曾山三彬明日張膽,乘車出迎八國聯軍,董福祥命營官抽刀將其刺死。德國公使克林德在東單牌樓附近向巡邏的清軍挑釁,董福祥命部下將其擊斃。他還配合義和團打退入侵廊坊車站的侵略軍,圍攻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區。七月十九日,聯軍自通州逼近京師,董福祥率甘軍於廣渠門英勇拼殺,後撤至東便門、朝陽門、正陽門一帶與敵血戰,擊斃沙俄軍團長安寧科夫,擊傷其將軍。

    七月二十日,北京陷落,慈禧太后西逃,董福祥充當隨扈大臣。清政府與八國聯軍議和後,董福祥被清政府革職。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董福祥由西安回到金積堡,屯田隱居,終老田園。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董福祥突患重病,多名京醫、當地名醫前來診治,均未奏效。

    正月初七,董福祥上書朝廷,表示“未能盡晚年之忠誠,無以報朝廷為憾。”同時遺囑將平時儲銀40萬兩上交國庫,並將洋槍1600多支運存寧夏。正月初九,董福祥於金積堡去世,享年70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發動機活塞環間隙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