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暮七7

    諸葛亮以魏延計謀太懸危終不用“子午谷奇謀“,是否就是因為膽怯呢?有一種觀點認為: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不是沒有原因的,用他的話說就是因為太危險了。因為在此之前,就已經發生過孟達掉以輕心而被司馬懿所擒之事,使諸葛亮還不容易進行的策反工作付之東流。應該說,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跟這件事是有極大的關係的。魏延之計,客觀的說實在是低估了對手。要是守將閉關拒戰,以逸待勞,後果將不堪設想。後世責難諸葛亮不用此計者,多用一個軍事家不能非百分之百的把握進攻,只要有百分之六十的希望便可以一試鋒芒。這個道理用在一生謹慎的諸葛亮身上,那是不可能實現的。蜀國國小民少,兵員不多,經不起這樣大的損失,諸葛亮不能不謹慎行事,豈能在把握不大的情況下,讓將士去做無謂的犧牲呢?惜兵慎戰,這正是諸葛亮作為政治家兼軍事家的難能可貴之處啊。

    不過,我們還是傾向認為,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奇謀為短”,其不用“子午谷奇謀”,原因不是“膽怯”,而是此計“懸危”,這正是諸葛亮長期用兵小心謹慎地表現。我們可能不太贊同蜀漢國小民少,兵員不多,經不起大的損失,來解釋諸葛亮”惜兵慎戰”的合理性。恰恰相反,正是因為蜀漢國小民少,兵員不多,才應該避免正面作戰。“相持不下,曠日持久”的正面作戰,必須以兵多物足為後盾,這些對蜀漢來說都是不具備的。所以,蜀漢欲北伐成功,興復漢室,倒應兵不厭詐,多用奇兵奇謀。

  • 2 # 佑聖哥哥

    諸葛亮求穩

    兵出子午谷,成功率比較低。因為自五穀這個道兒沒人走過,而且崎嶇難行。大隊人馬不可能過去,就算少隊人馬過去也可能只是部分人。如果一旦遇到對方的人,自己的人很容易陷入重圍,並且都是疲憊之師,糧草難以不急。

    如果按計劃,其實不用兵出子午谷

    可惜的是,孟達被殺,馬謖失街亭!第一次北伐其實是唯一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不必冒險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

    當愛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諸葛亮原本在那裡涉險的人全部被劉禪給撤掉了。但凡在那兒留著1000人,他都不可能成功。

    主要的是當時姜維的所有兵馬都在劍閣道上。

    即使成功到達魏國都城,未必會投降

    當時魏延出主意的時候,是曹睿在位,其人比劉禪強多了!所以不可能會投降,可能待援。魏國多平原,援軍眨眼便到!

    而成都不同,四周無援軍,主力在劍閣道!

    劉禪庸弱無能!

  • 3 # 5A金剛石

    就算蜀漢出奇兵襲取了長安,蜀漢全部兵力不過10萬,到時魏國調三十萬大軍強攻長安,東有魏國精銳,西有涼隴鐵騎,最後蜀漢只能全軍覆沒,魏軍直接長歌入四川,諸葛亮的西取涼隴才是上策,中原攻伐,沒有馬基本就是殘廢

  • 4 # 大帥說歷史

    引言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和諸葛亮的“先攻隴右”究竟誰更略勝一籌,需要進行多方面深度剖析,諸葛亮當真沒想到出兵子午谷嗎?還是說背後另有原因,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戰火紛爭的年代。

    但,諸葛亮沒有采納,他也沒有給出魏延拒絕的理由,到我們可以從歷史上留下的種種痕跡可以推測出諸葛亮不採納“子午谷奇謀”的原因。

    諸葛亮沒有采納“出兵子午谷”的原因

    諸葛亮沒有采納魏延的意見,讓很多歷史學家和魏延本人一度認為諸葛亮是一個“膽小怕事”之人。

    謂亮為怯,嘆恨幾才,用之不盡。

    ——《三國志》魏延傳

    魏延認為諸葛亮耽誤了他的才能,感嘆他懷才不遇。但是,答主認為,膽小怕事並不是諸葛亮不採取“子午谷奇謀”的原因。而真正背後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原因一:魏國非速亡之國

    魏延能想到的,作為軍師的諸葛亮又怎麼會看不出來,恐怕子午谷的路線已經被諸葛亮反覆推敲多遍而否定了。魏延等人都只會簡單的考慮軍事,而不能從政治層面分析“子午谷謀略”的成功機率。

    諸葛亮考慮的是這幾個方面,首先,曹操並非暴君,而且曹丕即位後採取了一系列的利國利民的措施,具有民心。其次,曹魏手下很多名臣帥才,司馬懿父子坐鎮前線,又有郭淮、張郃等名將。走子午谷出奇制勝的想法太過於冒險,而且失敗的機率很大。

    我們都瞭解,蜀國所在的位置是四川盆地,四周崇山峻嶺,易守難攻,中間是成都平原,一片沃土、四季常青。所以這個地方可以用來避險守成,難以進取北上。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蜀道難》

    自從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劉備集團就等於被關進了蜀地,雖然可以自保,但卻很難出兵進取,其實這也與諸葛亮《隆中對》的北伐政策不符合,荊州的丟失讓蜀國全然出於被動。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隆中對》

    這是一開始劉備三顧茅廬時候諸葛亮的北伐戰略,所以說荊州的丟失全然打破了諸葛亮的北伐路線,所謂的子午谷奇謀跟從荊州北上的戰略格局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關羽被吳國殺害,劉備率領大軍約五萬人馬向東浩浩蕩蕩就要找孫權集團報仇,由於他缺乏謀略,中了吳國將領陸遜的計謀,被火燒連營七百里,幾乎全軍覆沒,嚴重損害了蜀國的軍事力量,最後還在白帝城丟掉了性命。

    劉備的這一折騰,留給諸葛亮一堆爛攤子,所以對於諸葛亮來說他考慮的是整個全域性,他要非常謹慎的作用蜀國僅剩的十萬大軍,他不能夠在戰場上用將士們的性命開玩笑,不能用所謂的沒有保證的子午谷奇謀丟掉蜀國僅剩的一線生機,所以他選擇謹慎。

    原因一:穩定蜀國內部,必須進行北伐

    諸葛亮在《出師表》提到: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提到的危急存亡之秋,並非來自外部,而是來自於蜀國內部的三股勢力之間的內鬥,所以為了團結內部,穩定統治,諸葛亮只能發動北伐戰爭,以此來讓蜀國大小官員能夠萬眾一心團結起來。

    原因二:不北伐要滅亡,北伐還有一線生機

    後出師表》:“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熟與伐之”。

    不北伐,蜀漢王朝是要亡的,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孤注一擲的進行北伐,可能進行北伐的過程中能夠抓住一個偶然的機會,還能帶給蜀國一線生機……

    這也就是諸葛亮為何一次又一次的進行北伐,一次又一次小心謹慎進行戰鬥的原因。

    然而,這些心裡話他不能和魏延、姜維他們說出來,王夫之也曾有過記載:

    公蓋有不得已焉者,特未可一一與魏延輩語也。——《讀通鑑論》

    也就是說,諸葛亮又怎麼會不知道子午谷進兵,之所以選擇相對保守的路線,是為了更長遠的考慮,魏延他們是很難考慮的這一層的。

    ————————————————————————

  • 5 # 彬說歷史

    諸葛亮不出兵子午谷,因為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成功機率太小了。

    我們先看子午谷奇謀是怎麼回事。魏延提出:“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一、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意思是夏侯楙是個膽小鬼,聽說我魏延一到,必然逃跑。這太想當然了吧,如果夏侯楙不跑呢,5000人攻打一長安城哪有這麼容易。

    二、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意思是我魏延能堅守長安二十天,而你諸葛亮也應該從斜谷過來了,那時長安以西我們就穩穩拿下了。這裡也有兩問題,長安這麼大的城市,你5000人哪來的自信守二十天。同時出斜谷是這麼容易的嗎?如果二十天沒趕到,這5000精兵不就白白送死了麼。

  • 6 # 西域長史老白

    話說,諸葛一生唯謹慎,是大部分人認為諸葛亮否定子午谷奇謀得原因。我們就從諸葛亮的謹慎聊起。以諸葛的才智,你認為他對北伐的結果沒有預判嗎?如果,諸葛對北伐的預判是必勝,那他就當不起“智多近妖”的評價。以諸葛的謹慎,他為什麼發動北伐,而且不止一次,腦袋被門夾了嗎?

    首先,分析一下劉備死後蜀的政治格局。劉備入川以前,蜀有兩股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劉焉、劉章父子帶進四川的“東州幫”,蜀漢時期的主要代表就是李嚴;另一個是四川的本地豪族,蜀漢後期的主要代表是吳懿,劉備娶了他妹妹。劉備入川帶去自己的兩股勢力,一是和他打天下的老兄弟,關羽、張飛他們;一是荊州幫,代表就是諸葛亮。劉備入川,東州幫深受打擊;夷陵之戰,劉備的老兄弟和荊州幫幾乎全軍覆沒。所以,劉備死後“東州幫”、“老兄弟”和“荊州幫”抱團取暖才能和本地豪族抗衡。這時候,軍權成為決定天平平衡的重要砝碼。蜀漢的三派外來勢力要把握軍權,就必須不斷髮生戰爭。這和美國現在的軍工大佬一樣,政府一旦要縮減軍費,他們就在全球找點事,不是打阿富汗、就是打伊朗。然後和政府說,你看不太平吧,不能縮減軍費,這都不夠用呢。這就是諸葛亮不斷北伐的原因,不北伐軍權抓不住。

    既然北伐是不得不做的事,為什麼不用子午谷奇謀。劉備定下的北伐目標是匡扶漢室,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基於這個目標制定的。但是,子午谷奇謀的結果是蜀漢和曹魏爆發全面戰爭。戰爭的結果,就是蜀漢必敗,因為綜合國力比不上曹魏。這一點,諸葛亮的腦子是清楚的。你看看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方向,直指甘隴,根本就不想引發全面戰爭。另外,如果戰爭進行的順利,蜀漢可以拿下甘隴地區,那就賺翻了。熟悉中國歷史的都知道,甘隴是中國古代戰馬的一個重要產地。佔領甘隴,一個是得到土地,增強蜀漢的國力;再有就是,擁有穩定的戰馬供應,能增加蜀漢軍隊的戰力。同時,在戰略上能形成對長安的壓迫優勢。看出來吧,北伐諸葛亮根本就沒打算滅魏,而是蠶食。

    所以,子午谷奇謀不是和出隴右孰優孰劣的問題,而是和戰略不和,不適用。

  • 7 # 羅賓說歷史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魏延曾經給諸葛亮獻過一計,大意是自己帶1萬人輕裝疾行通過子午谷直抵長安,長安守將夏侯懋必然棄城逃跑,這樣魏延便可佔據長安,而諸葛亮則率大軍往長安和魏延匯合,這樣的話整個關中以西就都在蜀國的掌控之下,史稱“子午谷奇謀”。應該說這是個大膽的計劃,看起來要優於諸葛亮先攻佔隴右的策略,但諸葛亮並沒有採納這個計謀,而是按照既定計劃先取隴右地區,那諸葛亮為什麼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呢?子午谷奇謀有成功的可能嗎?我們可以分析一下。

    一、諸葛亮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一場戰役如果不能完全掌控,而是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甚至充滿凶險,那諸葛亮肯定是不會打這場仗的。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明顯符合這個情況,首先子午谷並不好走,道路崎嶇並不利於快速行軍,魏延說不出10日即可到達長安,其實是太過樂觀的估計,參考後來魏國大將曹真曾走過子午谷,大軍走了1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其次魏延說長安守將夏侯懋必然棄城而逃,這也有點理想化,就算夏侯懋膽小無謀,但他身邊應該還是有能出主意的人,況且長安是大城,城池堅固各種設施完備,城內糧食充足,防禦魏延的部隊攻城應該問題不大,一旦不能速戰速決那魏延就很危險了。最後就算一切如魏延所說成功佔據了長安城,但是諸葛亮萬一遇到阻礙不能快速到達怎麼辦?而且這相當於遠離蜀國深入魏國去作戰,後勤保障就成了大問題,是很有可能被魏國東西夾擊的,那時蜀國大軍將遭遇滅頂之災,而後魏國就可以趁勢滅亡蜀國,這就是諸葛亮認為子午谷奇謀太過凶險的原因。

    二、蜀國在夷陵之戰後,國力大為削弱,雖然經過諸葛亮的治理有了很大程度的恢復,但是畢竟只有益州一州之地,無論從資源、人口、財力相比魏國和吳國來說,依然有很大差距。這就決定了諸葛亮在北伐時必須要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因為蜀國就這麼點家當,一個不謹慎造成大的損失,就很難再有彌補的機會了。如果蜀國的家底兒厚實,那按照魏延的計策施行一下未嘗不可,雖然風險是高,但是萬一成功那回報也是很高的。最不濟也是損失幾萬人馬早點撤退回漢中。關鍵就是幾萬人馬就是蜀國一半的兵力了,諸葛亮沒有冒險的資本,所以不採取子午谷奇謀更主要的是從蜀國實力的綜合考慮得出的結論,而魏延僅僅從軍事角度去考慮問題,顯然是不全面的。

    三、諸葛亮出兵隴右的策略其實是比較正確的,也最符合蜀國的國情。從隴右出兵穩紮穩打,集中優勢兵力,避免被各個擊破。一旦拿下隴右地區就可以和漢中連成一片,有了隴右的戰馬支援,也就問進一步攻打關中打下基礎。這是一種步步蠶食的策略,雖然過程慢一些,但是積累下來成果一樣很大,而且風險還小。其實第一次北伐就有希望拿下隴右地區,只是因為馬謖失去了街亭,導致功虧一簣。

    由此可知,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未必優於諸葛亮先取隴右的策略。諸葛亮是從蜀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的穩紮穩打,步步蠶食的計劃,這個計劃是比較適合蜀國國情的。而子午谷奇謀過於理想化,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蜀國家底兒厚實,也許可以一試,因為失敗了還有彌補的機會,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子午谷奇謀一旦失敗,蜀國就徹底完了。所以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不單單是個人的謹慎,更重要的是從蜀國的國家戰略來通盤考慮的。

  • 8 # 糾結體12

    通過高迎祥之敗我們就可以明白諸葛亮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了。一言以蔽之,風險與收益不成比例。因為這個計策要想成功,需要滿足的條件實在是太多了。

    首先,是天時的問題。如果魏延的軍隊和高迎祥一樣,在突襲子午谷的過程中遇上了暴雨怎麼辦?那麼這場進攻就會喪失戰場主動性,當蜀軍筋疲力盡的走出子午谷,迎接他們的可能就是魏國的十萬大軍。

    其次,魏延說魏的長安守將夏侯楙年少,“怯而無謀”,“必乘船逃走”。這未免太想當然了。如果夏侯楙不跑呢?而且就算夏侯楙是怯而無謀,那他手底下的謀士難道都是酒囊飯袋嗎?5000人攻打長安城哪有這麼容易。

    再次,魏延率領的蜀軍在魏國作戰,那是典型的敵佔區作戰,後勤補給肯定是很難的。假設魏延真的能攻下長安,他還要能堅守長安二十天,到那時候諸葛亮才可能從斜谷過來與之匯合。大家試想一下,長安這麼大的城市,5000人(攻長安過程中肯定得死一些吧)要在魏軍十幾萬人的包圍中,守二十天,這個任務可謂艱難。同時,兵出斜谷是這麼容易的嗎?如果二十天諸葛亮沒趕到,這5000精兵一定會全軍覆沒。蜀國的總兵力一直在十萬人左右。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的兵力都在八萬人以下,(三國演義上動輒幾十萬大軍,只是純粹的演義罷了。)能稱之為精兵的也就四五萬人。因此,這5000精兵已經佔了蜀軍八分之一的戰鬥力了。這就好像我是一工薪階層,一年也就掙十萬塊,我絕對不會拿出兩萬來炒股,因為我要還房貸,車貸,還要養家,養孩子;如果我年薪百萬了,那拿十萬八萬的出來理個財肯定就是毛毛雨了。所以鄧艾可以走陰平小道,直下成都;諸葛亮卻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原因無他,這五千人,諸葛亮賠不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哪些小國做過不切實際的稱霸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