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70754239200

    昨天社群裡一個媽媽在著急:二胎娃預產期8月底,要是還不發動,趕緊剖了算了。這要等到9月生就得晚一年上學了,急死人了。

    說實在的,有這位媽媽這種想法的其實挺多的,國家政策卡在這裡,覺得晚一年上學吃虧了。有個高中同學幾年前生閨女生在8月31號,高興得要命,覺得賺了。

    9月1號以後出生的孩子雖然只比8月31號出生的孩子小一天,但卻要晚一年上學。很多預產期在9月初的媽媽,都會考慮這個問題。

    晚半年上學都不願等,那過晚或者過早上學會有哪些實際的影響?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

    不同年齡的孩子在學習上的差異

    年齡上差幾個月,甚至差半歲或者一歲,孩子的學習能力真的有很大不同嗎?

    答案是肯定的。

    而針對這個問題,北京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卓立先生有著非常明確的觀點——

    “晚於入學當年3月出生的孩子,被叫做夏天的孩子,他們在實際的學習中是比較吃虧的。

    新生兒期間的差異是按天算的,嬰兒期孩子的差異是按月算的,幼兒期孩子的差異是按季度算的。就算是兒童,半年的年齡差也會在孩子們的何種行為中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來。

    其次利用各種辦法提前入學的孩子,他們在知識的學習上也許不比別人差,但在班上往往就成了“小字輩兒”,總愛跟從比他們大一點的孩子,或者養成從眾心理,缺乏創造性,缺乏領導或者管理能力的培養,而這種缺失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體現出來,但感覺出來的時候已經晚了。

    “孩子越早上學越好”的觀點,事實上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肯定。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打足雞血,早早地帶孩子去參與各種早教和興趣班。

    很多孩子一歲背詩,兩歲認字,三歲做計算題,這些超前的教育,佔據了大半本應輕鬆玩耍的最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家長在各種比拼過程中疲憊不堪。

    武漢有位神童傑瑞,媽媽給他報了17個培訓班,耗資12萬。五歲就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英語話劇表演還獲過大獎。一年級的時候,他覺得學習很輕鬆,老師的講課內容他都早已經掌握了,成績自然也非常優秀,逐漸失去了探索新知識的慾望。到了二年級,因為長時間不認真聽講思考,學習開始越來越吃力,成績也一落千丈。三年級更加跟不上了。這就是超前教育所帶來的“三年級現象”。拔苗助長,真的不可取。

    斯坦福大學教育研究機構與托馬斯·迪教授合作研究多年,發表權威論文提到:孩子晚一年上學,無論是對他眼下的自我管理能力,還是對日後的成長,都大有裨益。

    著名的“馬太效應”揭示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孩子晚一年上學,各方面表現更佳,容易受到老師的關注和喜愛,自信心更強,也容易變得更優秀。反之亦然。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他自己成長的時間表

    其實,孩子幾歲入學最合適,沒有一個固定的年齡,而是要看孩子的心智發育程度和智力發展水平。

    在這裡,我想講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格賽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

    接受實驗者嗎,是46周大的雙胞胎A和B。格賽爾讓A每天練習10分鐘爬梯,6周後,A爬5級梯只需26秒,從沒練過爬梯的B則需45秒。

    接下來,格賽爾讓A和B同時進行兩週的爬梯訓練。結果,B反超了A,只用10秒就爬上了5級梯。A總共訓練了8周,而B只訓練了2周,為什麼B反超A呢?

    格賽爾的解釋是——

    46周的孩子開始練習爬梯,其實是超前的練習,為時尚早,所以訓練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時尚早,所以訓練只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52周開始爬梯,時間恰當,孩子做好了成熟的準備,所以訓練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早一年上幼兒園跟晚一年上幼兒園,早進行學前教育跟晚進行學前教育,也像這對雙胞胎爬梯一樣的道理。

    學習不在於開始得有多早,而在於時間是否恰好,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有句話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有的花開放得早,有的花開放的晚,孩子們都是獨立而不同的個體存在著。

    所以對於我們不同的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應該是以時間為維度,而是根據他們自己的特點來,所謂因材施教。

    比如在上幼兒園前,孩子們最好都已經學會自己如廁,可以自主進食,能簡單地交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規則感,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而且當孩子能力準備的越好,入園過渡時間的心理壓力就會越小,對孩子造成的焦慮也會越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伊朗和土耳其正在構建屬於三國的支付體系,這是三國達成反制裁聯盟的標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