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 選皮
皮影的材料採用羊皮或牛皮。去毛、刮挺、去脂,然後釘在木板上拉緊曬乾。設計好的畫稿便複製在這些皮上。一般細皮用於女性或兒童,粗皮用於武將或莽漢。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隴東皮影的製作一般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
第二步 制皮
制皮的方式有很多,以陝西皮影為例,通常有兩種方法炮製它的原材料--牛皮:"淨皮"和"灰皮"。
"淨皮"的製作工藝是先將選好的牛皮放在潔淨的涼水裡浸泡兩、三天,取出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細作,把皮刮薄泡亮為止。刮好後撐在木架上陰乾,晾到淨亮透明時即可製作皮影。
"灰皮"也稱為"軟刮",浸泡皮時把氧化鈣(石灰)、硫化鈉(臭火鹼)、硫酸、硫酸銨等藥劑配方化入水中,將牛皮反覆浸泡刮制而成。這種方法刮出來的皮料,近似玻璃,更宜雕刻。
第三步 畫稿
製作皮影時有專門的畫稿,稱為"樣譜",這些設計圖稿世代相傳。即按人物的不同身份和個性,設計出不同的形象,但這種設計是有一定程式的,如武生飾武生巾,將軍為扎巾、元帥戴沖天盔;丞相穿相貂,文官著板吉;男子按年齡分無須、短鬚和三髯等。
第四步 過稿
雕刻藝人將刮好的皮分解成塊,用溼布潮軟後,再用特製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並能解除皮質的收縮性,然後才能描圖樣。 畫稿前對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項細緻的工作。
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於頭、胸、腹這些顯要部位;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於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這樣既可節約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質量,同時也使皮影人物上輕下重,在挑籤表演和靜置靠站時安穩、趁手。
接下來是描圖樣,用鋼針把各部件的輪廓和設計圖案紋樣分別複製、描繪在皮面上,這叫"過稿",再把皮子放在棗木或梨木板上進行刻制。
第五步 鏤刻
雕刻刀具一般都有十一、二把,甚至三十把以上。刀具有寬窄不同的斜口刀(尖刀)、平刀、圓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講究,藝人需要熟練各種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根據傳統經驗,在刻制線狀的紋樣時要用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線條的紋樣時用平刀去推;對於傳統服飾的袖頭襖邊的圓型花紋則需要用鑿刀去鑿;一些曲折多變的花紋圖樣,則須用斜口刀刻制。
藝人雕刻的口訣如下:櫻花平刀扎,萬字平刀推,袖頭襖邊鑿刀上,花朵尖刀刻。
雕刻線有虛實之分,還有暗線、繪線之分。虛線為陰刻,即鏤空形體線而成,皮影多為這種線法。 實線保留形體輪廓挖去餘部,為陽刻,多用於生旦、須醜的白臉,凡白色的物體都用陽刻法。
虛實線沿輪廓的兩側刻出斷續的鏤空線,多用於景片建築的刻制。 暗線則用刀劃線而不透皮,多在活動關節處。繪線是以筆代之,以表現細緻的物體。
第六步 敷彩
皮影雕完之後是敷彩。敷彩是皮影製作十分體現功力的一步,根據不同的人物和服裝施行不同的色彩,一個人物就是一幅工筆重彩的國畫。
老藝人用色十分講究。大都自己用紫銅、銀硃、普蘭等礦植物炮製出大紅、大綠、杏黃等顏色著色。 著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以陝西皮影為例,敷彩的方法是先把制好的純色化入稍大的酒盅內,放進幾塊用精皮熬製的透明皮膠,然後把盅子放在特製的燈架上,下邊點燃酒精燈火,使膠色交融成為粥狀,趁熱敷在影人上。雖是色彩種類不多,但老藝人善於配色,再加上點染的濃淡變化,使色彩效果異常絢爛。
第七步 發汗熨平
敷色後還要給皮影脫水發汗,這是一項關鍵性工藝。它的目的是為了使敷彩經過適當高溫吃入牛皮內,並使皮內保留的水分得以揮發。
脫水發汗的方法很多,有的用薄木板夾住皮影部件,壓在熱炕的席下;也有的用平布包裹皮影部件,以烙鐵或電熨斗燙;
此外還有一種土辦法是用土坯或磚塊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麥秸燒熱,壓平皮影使之脫水發汗。 脫水發汗的成敗關鍵在於掌握溫度火候。
第八步 綴結完成
由於皮影人物的製作是肢解完成的,因此最後須將身體各部位用線縫接,並在背後裝上翎管,套進竹籤棒。依照通常方式,一個人物只須兩根籤棒,動作複雜的形體則多達四、五根。據說老輩子的高手,連眼皮也能活動起來。完工後的皮影就可用於演出了。
傳統的製作工序一般可以分為
【選皮】【制皮】【畫稿】【過稿】
【鏤刻】【敷彩】【發汗 熨平】【綴結 合成】
第一步 選皮
皮影的材料採用羊皮或牛皮。去毛、刮挺、去脂,然後釘在木板上拉緊曬乾。設計好的畫稿便複製在這些皮上。一般細皮用於女性或兒童,粗皮用於武將或莽漢。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隴東皮影的製作一般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
第二步 制皮
制皮的方式有很多,以陝西皮影為例,通常有兩種方法炮製它的原材料--牛皮:"淨皮"和"灰皮"。
"淨皮"的製作工藝是先將選好的牛皮放在潔淨的涼水裡浸泡兩、三天,取出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細作,把皮刮薄泡亮為止。刮好後撐在木架上陰乾,晾到淨亮透明時即可製作皮影。
"灰皮"也稱為"軟刮",浸泡皮時把氧化鈣(石灰)、硫化鈉(臭火鹼)、硫酸、硫酸銨等藥劑配方化入水中,將牛皮反覆浸泡刮制而成。這種方法刮出來的皮料,近似玻璃,更宜雕刻。
第三步 畫稿
製作皮影時有專門的畫稿,稱為"樣譜",這些設計圖稿世代相傳。即按人物的不同身份和個性,設計出不同的形象,但這種設計是有一定程式的,如武生飾武生巾,將軍為扎巾、元帥戴沖天盔;丞相穿相貂,文官著板吉;男子按年齡分無須、短鬚和三髯等。
第四步 過稿
雕刻藝人將刮好的皮分解成塊,用溼布潮軟後,再用特製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並能解除皮質的收縮性,然後才能描圖樣。 畫稿前對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項細緻的工作。
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於頭、胸、腹這些顯要部位;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於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這樣既可節約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質量,同時也使皮影人物上輕下重,在挑籤表演和靜置靠站時安穩、趁手。
接下來是描圖樣,用鋼針把各部件的輪廓和設計圖案紋樣分別複製、描繪在皮面上,這叫"過稿",再把皮子放在棗木或梨木板上進行刻制。
第五步 鏤刻
雕刻刀具一般都有十一、二把,甚至三十把以上。刀具有寬窄不同的斜口刀(尖刀)、平刀、圓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講究,藝人需要熟練各種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根據傳統經驗,在刻制線狀的紋樣時要用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線條的紋樣時用平刀去推;對於傳統服飾的袖頭襖邊的圓型花紋則需要用鑿刀去鑿;一些曲折多變的花紋圖樣,則須用斜口刀刻制。
藝人雕刻的口訣如下:櫻花平刀扎,萬字平刀推,袖頭襖邊鑿刀上,花朵尖刀刻。
雕刻線有虛實之分,還有暗線、繪線之分。虛線為陰刻,即鏤空形體線而成,皮影多為這種線法。 實線保留形體輪廓挖去餘部,為陽刻,多用於生旦、須醜的白臉,凡白色的物體都用陽刻法。
虛實線沿輪廓的兩側刻出斷續的鏤空線,多用於景片建築的刻制。 暗線則用刀劃線而不透皮,多在活動關節處。繪線是以筆代之,以表現細緻的物體。
第六步 敷彩
皮影雕完之後是敷彩。敷彩是皮影製作十分體現功力的一步,根據不同的人物和服裝施行不同的色彩,一個人物就是一幅工筆重彩的國畫。
老藝人用色十分講究。大都自己用紫銅、銀硃、普蘭等礦植物炮製出大紅、大綠、杏黃等顏色著色。 著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以陝西皮影為例,敷彩的方法是先把制好的純色化入稍大的酒盅內,放進幾塊用精皮熬製的透明皮膠,然後把盅子放在特製的燈架上,下邊點燃酒精燈火,使膠色交融成為粥狀,趁熱敷在影人上。雖是色彩種類不多,但老藝人善於配色,再加上點染的濃淡變化,使色彩效果異常絢爛。
第七步 發汗熨平
敷色後還要給皮影脫水發汗,這是一項關鍵性工藝。它的目的是為了使敷彩經過適當高溫吃入牛皮內,並使皮內保留的水分得以揮發。
脫水發汗的方法很多,有的用薄木板夾住皮影部件,壓在熱炕的席下;也有的用平布包裹皮影部件,以烙鐵或電熨斗燙;
此外還有一種土辦法是用土坯或磚塊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麥秸燒熱,壓平皮影使之脫水發汗。 脫水發汗的成敗關鍵在於掌握溫度火候。
第八步 綴結完成
由於皮影人物的製作是肢解完成的,因此最後須將身體各部位用線縫接,並在背後裝上翎管,套進竹籤棒。依照通常方式,一個人物只須兩根籤棒,動作複雜的形體則多達四、五根。據說老輩子的高手,連眼皮也能活動起來。完工後的皮影就可用於演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