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每個朝代的兵制都是隨著,從朝代初建到強盛的過程而不斷變化和完善的。明代也不例外,明代初期軍隊的來源,有諸位將軍原有的兵,這些就是嫡系了,後來隨著不斷征討,就會有元兵及其他地方雄兵的歸順投靠,也有獲罪而準備發配的,當然最主要的來源還是籍選徵兵(和我現在徵兵差不多),就是根據戶籍選拔兵丁。直到明朝正統時期才開始使用募兵制度,開始和衛所制並存。
衛所制到底是個什麼樣制度呢?衛所制就是在全國各地軍事要地設立駐軍(就和我們現在各省駐軍一樣),根據等級不同,衛有軍隊中,一衛為5600人,其下依序分為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及小旗等小單位,各衛所又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及兵部,有戰事就從徵調發,無事就還在衛所正常訓練(和今天我們的軍隊體制有很多相同之處)。另外還規定軍隊來源為世襲的軍戶,由每戶派一人為正丁到衛所來當兵,軍人在衛所中還要輪流屯田,屯田所得必須作為供給軍隊及將官等使用。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養兵時減少國家財力指出,後來隨著明朝經濟好轉慢慢取消了。這也和中國九十年代軍隊情況一樣,當兵期間有餵豬的,種菜的,自給自足。現在國家有錢了,軍費提高後也取消了。
還有個營哨制(也就是募兵制),這個主要是從正統年間開始的,和衛所軍不同,募兵不世襲,雖然為兵,但隸屬於民籍。服役期滿即退伍。最開始,募兵還不算正式編制,直到募兵完全是戰鬥部隊後。募兵和衛所制不同的是糧食補給,軍餉完全來自國家財政直接支出。到了嘉靖年間有正式編制後,就實行五人為一伍,二伍為什,三什為隊,三隊為哨,五哨為總,五總為營的兵制。每營兵員3000人。這就是明朝中後期軍隊的主要編制形式。
直到明朝後期,才對衛所軍和營哨軍進行了明確分工,衛所軍主要負責駐守,治安,訓練新兵和屯田。而營哨軍則主要負責機動作戰。但到了萬曆年間,允許衛所軍參戰,只是參戰時必須編入營哨制裡面。(這和今天中國解放軍跟武警部隊的編制形式及作用差不多啊,看來古人對軍隊管理也是有一套成熟可行的制度啊)。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每個朝代的兵制都是隨著,從朝代初建到強盛的過程而不斷變化和完善的。明代也不例外,明代初期軍隊的來源,有諸位將軍原有的兵,這些就是嫡系了,後來隨著不斷征討,就會有元兵及其他地方雄兵的歸順投靠,也有獲罪而準備發配的,當然最主要的來源還是籍選徵兵(和我現在徵兵差不多),就是根據戶籍選拔兵丁。直到明朝正統時期才開始使用募兵制度,開始和衛所制並存。
衛所制到底是個什麼樣制度呢?衛所制就是在全國各地軍事要地設立駐軍(就和我們現在各省駐軍一樣),根據等級不同,衛有軍隊中,一衛為5600人,其下依序分為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及小旗等小單位,各衛所又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及兵部,有戰事就從徵調發,無事就還在衛所正常訓練(和今天我們的軍隊體制有很多相同之處)。另外還規定軍隊來源為世襲的軍戶,由每戶派一人為正丁到衛所來當兵,軍人在衛所中還要輪流屯田,屯田所得必須作為供給軍隊及將官等使用。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養兵時減少國家財力指出,後來隨著明朝經濟好轉慢慢取消了。這也和中國九十年代軍隊情況一樣,當兵期間有餵豬的,種菜的,自給自足。現在國家有錢了,軍費提高後也取消了。
還有個營哨制(也就是募兵制),這個主要是從正統年間開始的,和衛所軍不同,募兵不世襲,雖然為兵,但隸屬於民籍。服役期滿即退伍。最開始,募兵還不算正式編制,直到募兵完全是戰鬥部隊後。募兵和衛所制不同的是糧食補給,軍餉完全來自國家財政直接支出。到了嘉靖年間有正式編制後,就實行五人為一伍,二伍為什,三什為隊,三隊為哨,五哨為總,五總為營的兵制。每營兵員3000人。這就是明朝中後期軍隊的主要編制形式。
直到明朝後期,才對衛所軍和營哨軍進行了明確分工,衛所軍主要負責駐守,治安,訓練新兵和屯田。而營哨軍則主要負責機動作戰。但到了萬曆年間,允許衛所軍參戰,只是參戰時必須編入營哨制裡面。(這和今天中國解放軍跟武警部隊的編制形式及作用差不多啊,看來古人對軍隊管理也是有一套成熟可行的制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