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斯文卿相

    如何評價西漢名將舞陽侯樊噲?

    樊噲隨漢高祖劉邦開創漢家天下,因為劉邦是“好人”的緣故,所以,傳說當中,樊噲多以正面形象出現,導致一說起樊噲,就會說起他的忠勇、耿直,當然,這也是正統史書大肆渲染的地方,然而事實上呢,雖然有些部分史書上一筆帶過,但綜合起來看,樊噲恐怕就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簡單了。

    那麼,該如何評價西漢名將舞陽侯樊噲呢,先看看樊噲有什麼特點:

    鄉下的時候兩個人關係就非常好,以後還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有了這層關係後,更是親上加親,起事之初就當了劉邦的舍人,相當於劉邦家裡人,可以跟劉邦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對這一點,史書上也說的很明白,曰“故其比諸將最親”,事情到了這個份兒上,打天下就成自己的家事,不管是誰,對家都是很忠心?

    因為那是一生的寄託。

    二:勇,這一點毋庸多說,自跟隨劉邦起事之後,就一直衝鋒在前,幾乎參加了所有決定大漢命運的惡戰,而且,戰鬥中,作為一個將軍,什麼“攻城先登”、“先登”之類的話屢見不鮮,比較著名的例子有“從沛公擊章邯軍濮陽,攻城先登”、“擊破趙賁軍開封北,以卻敵先登”、“破南陽守齮於陽城。東攻宛城,先登”等等。

    從這些話中,基本上,一個血戰無畏的將軍已經躍然紙上,這一點,傳說有點靠譜,是可以相信的;

    鴻門宴,感覺的劉邦有危險,就衝入軍帳,當面指責項羽說:“沛公先入定咸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這段話說的在情在理,電視劇裡是張良教的,然而,情急之下,如果樊噲真是個有勇無謀,腦子不清楚的莽夫,能記住這麼多道理嗎?

    劉邦晚年重病,終日呆在後宮,不見大臣,樊噲闖進去:“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

    細品一下這番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劉邦隔絕外庭之後有可能帶來的危害,沒有大智慧的人是說不出這番話的;

    四:小狡猾,或者應該把這一點跟大智慧放在一起,但,個人覺得,還是單獨提出來比較妥帖,為什麼?

    如果說大智慧是謀國,那小狡猾就是保身了,劉邦死後,匈奴冒頓單于很冒昧的給呂雉寫了一封求愛信,裡面有很多不恭敬的語言,呂雉看信後勃然大怒,召集大臣商議對策。

    當時這番話說的很慷慨,呂雉聽了以後很開心,以前項羽五虎將之一,現在已經擔任大漢中郎將的季布卻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

    主要原因還是出於國力對比,認為樊噲口出狂言,誤國誤民,所以應該砍了他的腦袋,當然,呂雉最後並沒有砍掉樊噲的腦袋,樊噲,演義中一個那麼莽撞的人,如今被一個降將駁了面子,事後,卻並沒有找季布的麻煩,為什麼?

    他跟呂雉的關係,妹夫,因此,在呂雉受到侮辱的時候,他必須表現得非常氣憤,這樣才能繼續贏得呂雉的信任,否則,說得好像白登山那一仗是季布打的,誰不知道匈奴的實力呢。

    這就是樊噲的小狡猾。

    五:殘暴嗜殺,之所以把這一點放在最後,就因為這一點太出人意料了,對此,史書上雖然一筆帶過,但還是掩蓋不了樊噲殘暴嗜殺的本性。

    他到底怎麼殘暴嗜殺,戰鬥中的斬首就不提了,這是從秦延續下來,取爵的最佳途徑,那麼,破城之後呢。史記當中,僅楚漢相爭時期,就有“屠煮棗”、“屠胡陵”兩次,而且還都是“從高祖擊”,跟劉邦一起打仗的時候乾的。

    說到這裡,樊噲固然有了殘暴嗜殺的一面,但劉邦仁君的形象恐怕也要隨之打個折扣了。

    綜上,樊噲一生: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固然是光輝的,榮耀的,然而評價他這個人,忠、勇、大智慧、小狡猾、殘暴嗜殺等方方面面綜合下來,就成了一個具體的人,這才是真正的樊噲,沒那麼好,也沒那麼壞,只是一個受歷史侷限的人,僅此而已。

  • 2 # 刀舞青竹

    樊噲,作為劉邦手下的良將之一,可能對歷史不太瞭解的小夥伴們對其的印象還是停留在《鴻門宴》中表現出來的“忠勇神武、足智多謀”。在劉邦危急時刻,其以莽夫的人設鎮住了西楚霸王的一杆手下 ,使得劉邦得以脫身保命,真正稱得上是西漢的開國元老。

    在很多人心中,樊噲就是莽夫一個,可我們細細品來,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樊噲有時莽撞,可他在很多關鍵時刻的為人處世,往往更勝常人一籌。

    其三,劉邦平定英布之亂的時候,被亂箭給射傷了,感覺很沒面子的劉老大自尊心收到了極大的傷害,悶悶不樂之下躲在內宮不見人。十幾天了大臣們誰都都不敢進去,卻又擔心。此時,樊噲就帶著大家從一個側門衝了進去。看到劉邦就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大訴衷腸。

  • 3 # 芒碭雄風

    樊噲最初是賣狗肉的,但在劉邦反秦生涯早期就與劉邦是鐵哥們了,後又與劉邦結為親戚,可謂是至好關係。樊噲最大功勞是在鴻門宴上保護了劉邦,可以說是救了劉邦一命。劉邦建立漢朝後,封樊噲為舞陽侯。樊噲性情耿直,有得罪劉邦之處,在劉邦辭世前,差點被斬首。幸虧劉邦死了,不然就被劉邦處死了。總之樊噲對於建立漢朝功不可沒,是一位軍事家。

  • 4 # 成羽蟬

    樊噲(前242年—前189年),樊噲和劉邦一樣是沛縣人,就是現在的江蘇一帶。最早的時候以屠狗為生,和劉邦關係親近。秦徵兵,樊噲和劉邦一起逃難到芒碭山間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江蘇交界。後來和同鄉蕭何,曹參一起擁護劉邦為首起兵反秦。

    劉邦當了沛公,他也被任命為隨從副官。跟隨劉邦在豐縣一帶打敗秦兵,征服了沛縣。之後在攻打敵軍的時候多次衝鋒陷陣,斬下敵人首級,打贏勝仗。先後被封為國大夫,列大夫,上間爵,五大夫,有了賢成君的封號。

    樊噲追隨劉邦,多次打敗秦兵,擴大了劉邦的勢力範圍。隨劉邦率軍隊進入關中,項羽在鴻門設宴,,酒酣之時,亞父范增預謀殺害劉邦,樊噲把劉邦從鴻門宴危險中救了出來。最後劉邦打敗了楚軍,建立了漢朝。樊噲則被封為大將軍,舞陽侯。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噲去世,諡為武侯。

    樊噲雖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為業,但跟劉邦交往密切,與蕭何、曹參共同推戴劉邦起兵反秦。英勇無匹,立功無數跟隨劉邦征戰,隨後的戰爭中,樊噲不斷的立功。樊噲還是一位直臣,敢於直諫。劉邦率軍隊進入關中,入住秦咸陽宮,樊噲勸告說不要貪圖享樂,應該回霸上駐守。據《留侯世家》記載,“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良曰……”,也就是說,當樊噲的勸諫被劉邦忽視後,張良才出馬勸說劉邦。張良對劉邦說,“願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可見,最先提出還軍霸上的,很可能是樊噲。但無論如何,當劉邦和三軍將士皆被勝利衝昏頭腦時,樊噲還能夠清醒地勸說劉邦,這足見樊噲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臨危不懼,忠心護主鴻門宴中,忠誠勇猛而且頗有智慧的樊噲救出了劉邦。鴻門宴中,項羽的謀士范增多次想趁機殺死劉邦,甚至派項莊舞劍行刺。劉邦的性命岌岌可危。關鍵時刻,樊噲“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營衛止噲,噲直撞入,立帳下”,面對威嚴赫赫的楚霸王,絲毫不怯,這足見樊噲之勇。更難能可貴的是,樊噲之勇,不是匹夫之勇。當此之時,范增急欲殺劉邦,而項羽猶豫不決,如果樊噲只有匹夫之勇,他闖入軍營,非但不能救劉邦,反而會激怒項羽和范增,那麼,劉邦必死無疑。

    如果鴻門宴上沒有樊噲闖營的一幕,不僅這段歷史的精彩性會遜色好幾分,關鍵還在於,劉邦能否全身而返,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樊噲救了劉邦一命。

    樊噲是一位武將,能夠做到智勇雙全,便已是非常了不起。更值一提的是,作為一位戰功赫赫的名將,樊噲卻不像一般開國功臣那樣狂傲,仗著立過戰功誰也瞧不起,與人為惡。對待貶謫中的韓信,謙卑有禮,真心尊敬。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

    樊噲忠勇豪膽,有勇有謀,粗中有細,忠貞不二。司馬遷:“吾適豐沛,問其遺老,觀故蕭、曹、樊噲、滕公之家,及其素,異哉所聞!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垂名漢廷,德流子孫哉?餘與他廣通,為言高祖功臣之興時若此雲。”1952年10月,毛澤東赴徐州視察,也登上了城西北的九里山。觸景生情,毛澤東在九里山就與隨行人員詳說了楚漢相爭和樊噲故事。對樊噲評價極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最難讀懂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