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曾經,我們對古代歷史的影響一直來源於傳世文獻中經史子集的記載,歷史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不可改變的過去完成時。然而,今天考古發現中出土的簡帛文書讓我們重新瞭解到了不一樣的歷史。比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中就記在了既不見於《史記》,也不見於《戰國策》的十六章內容,為我們重新認識歷史奠定了基礎。這些距今兩千年之久的簡帛為何可以儲存至今呢?

    

    圖/戰國縱橫家書

    西北簡帛

    在中國西北部地區,古代埋葬環境乾燥,從而使得植物纖維不易腐爛分解,同時,墓葬的密閉條件也較為良好,絲織品與竹木製品並不會因為與外界的氣體或者液體發生大規模的物質交換。在這樣的環境下,簡帛便基本保持古代原貌。另外,乾燥的環境使得簡帛之間的較少出現黏連或者粘合狀況,十分便於提取,從而清晰地保留了文字原貌。

    

    圖/居延漢簡

    另外,西北地區的簡牘多為木質,木材在被製作成簡牘之前,本身的水分已經基本蒸發殆盡,在高溫乾燥的環境下,經歷了一個自然脫水的過程,再加上這些簡牘一股都與灰燼、沙土等自然乾燥劑一併埋藏,使得這種乾燥高溫的環境一直延續,自然就能長久儲存下來。此外,西北地區惡劣自然環境使得微生物和一些小動物尢法生存,對簡牘也無法施加影響。

    兩湖簡帛

    兩湖地區的簡帛儲存情況同樣具有很強的地區特點。以湖南馬王堆漢墓為例,簡帛大多放置與竹子器具中。另外,在棺槨設計方面,吸溼性很強的木炭與黏性和緻密性很強的白膏泥把槨室緊緊填實,使槨室與外界隔絕,近於真空狀態。這樣的墓葬結構,不僅完全消除了外界光線對葬具以及各種隨葬品的損害,而且構成了一個高標準的恆溫、恆溼、缺氧的條件,使整個墓室處於一個固定的環境之中,從而使簡牘、帛書以及其他隨葬物品得以儲存完好。

    

    圖/馬王堆漢墓出土帛畫

    簡帛在西北與兩湖地區的大量儲存得益於當地特殊的氣候環境與埋葬方式。這種特殊情況造成的儲存狀態使我們可以一窺古代簡帛的真容。

    參考文獻:1.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社會科學專輯 1 考古調查與文獻研究,文物出版社,2013.

  • 2 # 微音九鼎

    謝謝邀請!這些個東西年代久遠,極“嬌嫩”,必須在良好的環境下才能保護儲存,儲存條件:一.避光。二.防塵。三.恆溫恆溼,這裡講的溼度:指空氣的水分比,具體多少要試驗測定,絕對乾燥對物品有害的。四.空氣清淨,嚴防空氣中含有成份,如鹽、酸、鹼、及其它化學成分,人員出進,戴口罩、手套、換衣服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體詩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