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聰穎挽風

    三思,是指思危,思過,思變。

    〖原意〗 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覆考慮,然後再去做。   〖出處〗《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譯文〗 季文子事事經過反覆考慮,然後才去做。孔子聽說這件事,說:“你不要想直接去做就可以了。” 三思就是再三考慮的意思,做事之前當然要考慮清楚啊,比如這件事如何完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也要考慮這件事有什麼意義之類,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等等,考慮清楚使得事情有條不紊,也省得以後後悔。

  • 2 # 小雨122406756

    古人所講的“三思”

    ,從字面上看是“三”,但並非僅指是一定要三個思,這“三”是泛指多思考、善於思考的意思。若如果要說“三思”就是要“思考”三個方面的話,那也不無道理,也能說得過去。我理解這“三思”,至少應當是要思考這樣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思考有沒有利?有利益的事,就行;沒有利益的事,就不要行。當然,這有利益,指的不光是自己,也包括別人的和大家的利益。只要看準了的有利益的事,特別是對別人和大家有利益的事,就要幹,而且一定還要幹好。

    其次,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思考有沒有弊?有弊的事,就不幹;沒有弊的事,才可以幹。同樣,這個弊也不光是指自己的,也包括別人的和大家的。只要看準了,有弊的事,尤其是對別人和大家有弊的事,就不幹,而且一定要堅決不幹。

    另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對利與弊進行分析和比較,權衡利弊。要看做一件事情,是利大還是弊大?是利多還是弊多?凡利大的事、利多的事、弊小的事、弊少的事,就幹;反之,凡弊大的事、弊多的事、利小的事、利少的事,就不幹。特別是那些對別人和大家弊大的、利小的、弊多的、利少的事情,一是要堅決不幹,二是非要幹不可的,也要慎重地幹,儘可能地去弊為利、變弊為利、化弊為利,把壞事變成好事。同時,還要分清,那些是從眼前看是有利的,而從長遠看是有弊的,那些是從眼前看是有弊的,而從長遠看是有利的,要全面地進行思考,從整體上看有利的就幹,從長遠看是有弊而沒利的就不幹。

    總之,“三思而後行”,決不是一句空話,有著實實在在的內容。“三思而後行”,這話好說,但真正做起來,尤其是能做好了還是比較難的。但正因為難,古人才告誡我們一定要“三思而後行。”這是古訓,也是真理。

    需要三思可能的原因有三: 一,"三思後行"確實很有必要.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要想保全自己,成就事業,必須要三思而後行. 二,大家都覺得這個是孔子倡導的, 是一定對的. 三, 可能這個話來自其他典籍我有所不知.附:南懷瑾對“三思”的分析:謹慎是要謹慎,過分謹慎就變成了小器。季文子姓季孫,名行父,諡文,是魯國的大夫。做事情過分的小心,過分的仔細。“三思而後行”,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叫“三思”。孔子聽到他這種做事的態度,便說:“再,斯可矣!”這句話有兩種解釋,從前老學究們的解釋認為:“做事情要特別小心,孩子們,想三次都不夠,孔子說‘再斯可矣!’還要再想一次哪!”這種解釋是不對的。其實,孔子認為他想得太多。作人做事誠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後行”,的確考慮太多了。學過邏輯就知道,學過《易經》的道理更懂得。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惡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但是要三思就討厭了,相對總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統一,統一了以後又是矛盾,如此永遠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結論的。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時候,考慮一下,再考慮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慮一下,很可能就猶豫不決,再也不會去做了。所以謹慎是要謹慎,過分謹慎就變成了小器。大家都有幾十年的人生經驗,過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這個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結果,問題就多了。所以孔子主張,何必三思而後行,再思就可以了。

  • 3 # 使用者9690065438255

    需要三思的意思:三思一一思危,思退,思變。

    “思危”指的是要思考之前做的事不對的地方,危險的地方;“思退”指的是知道危險的地方,就要退到安全的地方等待機會;“思變”指的是一旦有機會,就要努力抓住去改變當前的處境。俗話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凡事都需要變化。

  • 4 # 遼陽一座城半部東北史

    我們一般的思考中“三思”指的是反覆思量再三權衡。因為“三”在中國古代就是代指多的意思。預示以後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盲目下結論。需要仔細的思考才能去做。“三思”還有其他的意思:

    第一種:“思前,思後,思側”

    第二種:少思長,老思死,有思窮

    第三種:思危,思退,思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姚策遺孀熊磊滿含悲憤吐槽許敏,她做得對不對?大家怎麼看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