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玲妹

    【家常雙皮奶】

    材料

    全脂牛奶 500mL

    雞蛋(實用蛋白)3個

    白砂糖 適量

    步驟

    1、將牛奶倒入奶鍋,燒熱,但不能煮沸。

    2、燒熱後分別倒入幾個碗內,等待其徹底冷卻後表面形成一層奶皮。

    3、等待奶皮形成的空檔,取一干淨的碗,用分蛋器將蛋白蛋黃分開,留蛋白備用。

    4、用筷子將蛋白儘量打散,備用。

    5、牛奶徹底涼了之後,用小刀在奶皮邊緣開一個口子,不能太小。

    6、緩慢地將奶皮下面的牛奶倒出來,一定要緩慢的倒,留少量的牛奶在碗底,以防奶皮粘在碗上。

    7、倒出的牛奶和打散的蛋白混合,依個人口味加入白糖後攪拌均勻,然後過篩一兩次。

    8、將蛋奶液緩慢的倒回裝有奶皮的碗內,一定要緩慢的,可以看見奶皮慢慢的浮起來。

    9、碗口蓋上保鮮膜。

    10、上蒸鍋,冷水開蒸,蒸15-20分鐘,時間到後關火,但不開鍋蓋,悶上5-10分鐘。

    11、出鍋後放入冰箱冷藏,然後撒上葡萄乾或其它果脯碎,如果煮好西米澆在上面會更好看美味哦~~

    小竅門

    1、一定要選擇使用全脂的牛奶來製作雙皮奶,否則無法結出厚厚的奶皮。

    2、為了順利結出第一層奶皮,可以將牛奶倒入碗中,放入蒸鍋蒸制5分鐘,這樣比煮更容易結出奶皮。

    3、結出奶皮後將牛奶倒入時,碗底一定要留有一部分牛奶,否則奶皮會粘黏在碗底,無法浮起。

    4、步驟中提到的兩個“緩慢的”,一定要注意哦。

    5、盛雙皮奶的容器也要注意,一定要可以耐高溫蒸煮的那種。

  • 2 # 鹿大仁的廚房

    雙皮奶作為一道經典粵式甜品起源於清朝年間的順德,主要原料用的當地水牛產的水牛奶,據說是順德當地一位農民在清晨烹製早餐的時候,不小心在水牛奶裡翻了個花樣,無意中調出民間美食“雙皮奶”,並流傳至今。

    在製作方法裡,幾乎都是說要用水牛奶做原料。同是奶,為什麼要強調“水牛奶”,而不是用一般的牛奶或者羊奶呢?

    讓我們先從牛奶為什麼能長“皮”說起。奶中有三種主要成分:蛋白質、脂肪和乳糖。其中脂肪不溶解於水中,必須靠蛋白質包裹著形成一個個的小顆粒,才能分散在水中。不同的奶顆粒大小不同,水牛奶的脂肪顆粒比一般牛奶的要大,牛奶的又比羊奶的要大。

      脂肪比水輕,在水中會逐漸上浮。這些顆粒浮到表面上,互相擠壓,包裹著這些脂肪的蛋白質能發生相互連線,最後就形成了一層緻密的“奶皮”。這層皮中含有更多的脂肪和蛋白質,有點類似乳酪,含有豐富的脂肪和香味物質,所以風味口感都別具一格。

      要形成這樣的一層皮,關鍵就是要有更多的脂肪更快地浮到表面。水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大約是一般牛奶的兩倍,首先在數量上就佔據了絕對優勢。

      而對於長出奶皮,這些脂肪顆粒上浮的速度至關重要。我們都知道伽利略那個“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比薩斜塔實驗,結論是說“鐵球下落的速度與鐵球大小無關”。實際上這個結論只對這種密度很大的落體在空氣或者真空中成立。在牛奶這樣的液體中,脂肪顆粒的速度跟大小密切相關。物體運動的時候,周圍的分子會“拉住”它們,相當於對它們施加了一個相反的拉力,專業術語叫做“表面曳力”,日常生活中通常叫做“阻力”。鐵球的密度大,所以重力很大;而空氣中的分子很稀疏,產生的表面曳力跟重力相比小到可以忽略,所以就有了伽利略的結果。在牛奶中,脂肪顆粒與水的密度相差不大,所以浮力並不是很大,表面曳力就不能忽略了。

      這個曳力的大小跟速度密切相關。開始的時候,顆粒運動得慢,表面曳力也就小。浮力使得顆粒不斷加速,表面曳力也就越來越大。但一個顆粒所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固定的,當它的速度增加到一定程度,表面曳力就會增大到跟它抗衡,這個顆粒也就不能再加速了。這時候,顆粒上浮的速度就穩定下來,這個速度叫做“沉降速度”。

      因為沉降速度是由表面曳力與浮力達到平衡來決定的。而浮力與顆粒的體積成正比,表面曳力與表面積成正比。當顆粒增大,浮力是按立方增加,表面曳力按平方增加,所以浮力增加得多,就需要達到更大的速度才能導致二者平衡。也就是,大顆粒的沉降速度更大。

      水牛奶的顆粒普遍比一般牛奶大,所以浮起來也就更快。脂肪含量本來就高,浮起來還快,當然就更容易長出奶皮來了。

      奶中的脂肪顆粒並不是同樣大小的,而是大大小小參差不齊。那些大的顆粒會上浮得更快,小的上浮得慢。大的從後面追上來,它們也沒有交通規則,不懂得變道超車,於是只能發生追尾。碰撞之後兩個顆粒即使沒有合二為一,也會緊密結合,結果形成一個更大的顆粒,於是速度就更快了。也就是說,不僅是顆粒的平均尺寸會對上浮速度有影響,它們的大小分佈也會有影響。

      在現實中,除了做雙皮奶或者做奶油、乳酪這些把奶中的脂肪分離出來的場合,多數時候是希望它們老老實實呆在水中。試想買瓶牛奶回家,過幾天發現分層了,是一件很影響食慾的事情。所以,儲存牛奶與做雙皮奶對顆粒的要求正好相反。從奶牛身上出來的“生奶”,其中的顆粒一般在幾微米,雖然沒有水牛奶的顆粒那麼大,也還是挺容易分層的。要想讓他們穩定更長的時間,就需要把顆粒打小,讓它們變得更均勻。現代化的牛奶生產中,會對牛奶施加高壓,通過一個非常小的縫隙,一個牛奶顆粒會被打散成幾百上千個,相應的大小降低到了零點幾微米,而且更加均勻。這種處理叫做“高壓均質化”。這樣處理的牛奶在保質期內幾乎看不到分層。不過,要用這樣的牛奶來做雙皮奶,難度就實在大得太多了。

    這種分層是一種簡單的物理變化,只是看起來有點影響食慾,並不會影響到奶的安全與營養。儲存的母乳也很容易發生這樣的分層,好在嬰兒不會去看自己喝的奶是什麼樣子,也就沒有什麼關係。

      有時候我們希望在奶中加入其他成分。如果加入的成分與水的密度相差比較大,或者顆粒比較大,那麼也就很難讓它們乖乖呆在水中,比如可可奶。可可粉比水重,很容易就沉到了底部。要把可可粉打磨得更細也很困難,要想減緩它們的下沉只能另闢它途。

      前面說了表面曳力是顆粒周圍的分子施加的。空氣中的分子相互之間離得遠,互相之間關係鬆散,能夠施加的拉力很小。而水中的分子比較密切,除了直接拉脂肪顆粒的分子,還有些分子“間接用力”拉住那些直接動手的水分子,所以它們施加的表面曳力就會比較大。如果在水中加入高分子物質,它們的分子之間會有盤根錯節的聯絡,一個去拉脂肪顆粒,後面跟著一大串使勁的,所以表面曳力就要比水大多了。這樣導致沉降速度大大降低,也就可以大大增加可可奶的穩定性。(來源:科學松鼠會)

    接下來分享雙皮奶的做法:

    做法一

    食材

    鮮牛奶500ml,雞蛋3個,白砂糖隨意。

    步驟

    1.牛奶倒入鍋中加熱,但不要煮開,煮開後會不容易形成奶皮。

    2.加熱後的鮮牛奶倒入容器中,放在通風處等待奶皮的形成(這一層奶皮是靠鮮牛奶的熱氣往上頂,而形成的奶皮)。

    3.用小刀或者筷子化開一個口(口子不要太小,太小的話再倒回去的時候容易把奶皮壓在下面)。

    4.把奶皮下面的牛奶倒出,留少許牛奶在碗內。

    5.倒出牛奶的碗,一層奶皮在碗底。

    6.雞蛋蛋黃與蛋白分離,蛋白儘量打散。

    7.和倒出的牛奶混合後過篩1-2次,去除泡沫。

    8.在牛奶蛋白混合液中加入白糖,然後順著之前劃破奶皮倒出牛奶的口,把混合後的牛奶蛋白液倒回碗中,此時碗底的那一層奶皮會自己浮上來。

    9.把雙皮奶的碗蓋上保鮮膜。冷水入鍋,中小火加熱約15-20分鐘後,不要開啟蓋子,燜個5-10分鐘再開啟為宜。喜歡的話可以拌上鮮果、葡萄乾、蜜紅豆等來裝飾食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是你想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