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顏翁

    思維方式不同罷了,袁紹的政治謀略不如曹操。袁紹可能以為迎回漢獻帝會制約自己! 終將臣子是臣子,君王是君王,袁紹四世三公。是東漢末年最有實力的門閥!

  • 2 # 三國逐夢

    在鍾繇等人的謀劃下,混戰不休的西涼軍諸部同意放漢獻帝東歸,雖然後來反悔導致劉協一路不寧,但最終劉協一行還是到達河東,逃離西涼軍的魔掌,於當年十二月抵達安邑,次年一月“郊祀上帝”,改元建安,是為建安元年(196年)。

    從地域上看,此時佔據冀州的袁紹與河東更近,期間僅隔了一個河內郡,而曹操在兗州,黃河之南,但最終卻是曹操迎奉漢獻帝,搶佔了先機,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不斷擴大。

    其實,不是袁紹麾下的謀士看不見這其中的好處,而是袁紹主觀上不願意。《三國志》記載,劉協在河東的時候,袁紹遣郭圖為使拜見,郭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但“紹不從”;裴松之在注引中說,沮授勸袁紹“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袁紹本來都要同意了,但又被郭圖、淳于瓊勸阻,最終未能執行。二者的記載有矛盾,但結果不便,那就是袁紹沒有迎劉協入冀州。

    那麼袁紹為何不迎奉漢獻帝劉協呢?

    首先,劉協為帝不是袁紹之意。袁紹發跡於大將軍府,後來也一直與何進關係密切,而何進擁立的是漢少帝劉辯,劉協是董卓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強行擁立的,不符合袁紹的意願。所以後來關東諸侯會盟的時候,袁紹與韓馥密謀擁立劉虞為帝,但被劉虞拒絕了。

    其次,袁紹密謀擁立劉虞為帝不是什麼絕密,如果迎劉協入冀州,訊息傳到劉協耳中,袁紹面子上過去不。要知道,袁紹是很愛面子的人,為此在官渡失敗的時候提前派人殺死田豐以避免與其相見,可見面子在袁紹心中的地位,所以拒絕迎接劉協。

    第三,袁紹只看到盈利劉協的壞處。此時的袁紹還是關東諸侯盟主,雖然關東諸侯聯盟早已不復存在,但袁紹打著盟主的旗號行事非常方便,不願意放棄。如果迎劉協入冀州,頭上多了一層約束,會讓袁紹感覺行事不便。

    於是董昭等秘密聯絡曹操,曹操派曹洪迎駕,但被董承等人所阻,後來劉協進入洛陽後,曹操設計騙過楊奉等人,迎劉協都許,順便還擊敗楊奉,收服徐晃。此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相繼奪取豫州大部、徐州、河南尹,南陽、三輔之地,袁紹終於看到迎奉天子的好處,於是秘密給曹操寫信,讓曹操遷天子於甄城,這樣離冀州比較近,容易其操控,但被曹操拒絕,由此二人之間的矛盾加劇,最終爆發官渡之戰,袁紹被擊敗,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曹操奪取河北,成為最強的諸侯。

  • 3 # 會跳高的豬

    袁紹其實可能第一時間就想過迎接漢獻帝,因為無論名望還是距離,他都有相當的優勢。至於為什麼最後沒有實行,權衡利弊罷了。

    迎接漢獻帝,說實話,我一直認為弊大於利,當然我也比較不認同曹操是因為迎了漢獻帝,才發發展壯大的。漢獻帝對於實力強大的,穩定的帝國來說相當於一個榮譽皇帝,錦上添花;但對於混戰不休的亂世諸侯來說,更多的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江山易主。

    各位且暫緩反駁,聽我道來一二。

    1.漢獻帝畢竟是一個皇帝,是大漢江山正統的繼承者,是天下百姓心中真龍天子。因此,迎來了漢獻帝,袁紹要把自己擺放到什麼位置?以什麼身份去面對漢獻帝,面對下屬?聖旨和主公,下屬又該聽誰的號令?即使聰明如曹操,也只落得"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罵名。後期更有荀彧錚錚鐵骨,至死維護漢庭的悲劇。

    2.挾天子以令諸侯,更容易迎來天下諸侯的討伐。通常,我們說曹操假借天子號令,使群雄攻伐,得漁翁之利。但是,從另一方面看,群雄奮起討曹,清君側,正君名的也不在少數。既然迎了漢獻帝,就必然要做好應對各路諸侯共同討伐的準備。如果沒有一定實力,很容易就被消滅。

    3.來自朝廷內部的危險。各路諸侯的討伐只是外部的風險,而內部的爭鬥更危險。迎接了漢獻帝,就必然需要重建漢室朝廷,更有一大幫漢朝的忠臣圍在身邊。即便漢獻帝沒有親政的志向,他身邊的漢臣難道沒有有識之士,甘願在曹操手下忍氣吞聲?何況,漢獻帝並不是一個庸碌之主。所以,後來才有了血帶詔密謀刺殺曹操之事。如果不是曹操事先察覺,很有可能如大將軍何進故事。

    當然我說的都是迎接漢帝的弊處,態度也略為悲觀。歷史不可重演,我們只能以事後的觀點去分析當時的境況。曹操迎接漢獻帝之後有了較快的發展,不能推斷出袁紹迎漢獻帝也會大有益處。不同的人處理事情的方法,看待問題的觀點都不相同。或許以袁紹的性格,迎了漢獻帝,會滅亡更快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個月的寶寶如何斷睡前母乳,有哪些經驗分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