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顯示,相較去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眾所周知,餐飲企業主要的業務模式是堂吃,外賣誕生以後,不少餐飲企業又加入外賣業務。新冠疫情爆發後,堂吃業務一下子變成了0,而外賣業務又受到運力不足的掣肘,於是,包括海底撈、耶裡夏麗等在內的一些知名餐飲企業開始試水社群團購。
社群團購不是新零售
早在PC時代就有了社群團購的種子。當時人們大多透過網站BBS交流,這個因共同興趣而聚集在一起的群體,成就了社群團購的土壤。
經過三年多的發展,社群團購這個名詞在資本的助推下,早已完成了市場的教育階段。但有意思的是,時至今日,即便流量巨頭以各種方式佈局社群團購,這個賽道上並未出現真正的壟斷性大品牌,整個社群團購行業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區域化特徵。
前不久,社群團購頭部企業“十薈團”宣佈,獲得阿里巴巴及啟明創投、真格基金等新一輪投資,融資額為8830萬美元。其創始人及聯席CEO陳郢表示,預計未來幾年,社群團購市場規模將達5000億元。
實際上,自2017年以後,社群團購就不斷被鼓吹為“風口”行業。
據粗略統計,2018年,除了為社群團購提供SaaS軟體和小程式服務的企業以外,純社群團購企業有近50家。2018年下半年開始,社群團購企業的融資新聞不斷刺激局中人及局外人。
譬如,如今被十薈團收購的“你我您”,曾在2018年下半年獲得GGV領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食享會”則在2018年一年之內,完成天使輪、A輪、B輪共三輪投資,總融資額在2億元左右……
資本的助力炒熱了市場,社群團購企業名單在短時間內快速翻了兩倍,搶地盤、搶團長,社群團購一時進入百團大戰的局面。但地盤好佔,人卻和錢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被佣金吸引而至的團長們,對社群團購公司並沒有什麼忠誠度。
2019年下半年,社群團購企業迎來行業大洗牌,合併、聯盟、死亡,成為這一時期社群團購的關鍵。
最知名的當屬兩個行業頭部企業十薈團與“你我您”的聯姻,說起來是聯姻,實際上是後者被收購,且中間鬧出不小的風波。與此同時,在行業內略有規模的“松鼠拼拼”以及“鄰鄰壹”,也在去年下半年頻頻傳來站點收縮、裁員等傳聞。
而一直對社群團購虎視眈眈的京東,則宣佈成立社群團購聯盟,希望藉助京東的商品資源、倉配網路及資料能力,找到破解社群團購贏利難局的良方。
這不得不讓人開始對社群團購的模式展開理性思考。一些社群團購企業也開始求變,譬如嘗試去團長化、擴大現有商品品類等,但似乎這些方法都沒有奏效。
一邊是行業的大洗牌,一邊是社群團購迎來一撥另類的闖入者
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發生以後,餐飲、零售等受影響頗深的行業紛紛展開自救。作為零售業態的一種,社群團購自然成了渠道之一。
“從今年1~2月的資料來看,武漢的社群團購增長最快。無論是團長人數、團購次數,還是總的團購金額,相比平時上漲了近10倍,而北上廣深疫情期間的增速在4倍左右。”梁小橋接受零售君採訪時稱,從群接龍的團購發起資料來看,的確有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鋪開始加入社群團購。
事實上,在零售君居住的小區附近,一些實體店鋪早已加入社群團購中,譬如水果連鎖品牌“仨果演義”,壹號食品旗下的“肉聯幫”等。
這些店鋪型的社群團長,不僅擁有商品端的資源、社群居民的資源,還有冷鏈儲存條件,具備提貨點功能,而提貨點正是不少社群團長頭疼的。
前不久,雪花啤酒、百威啤酒、青島啤酒也在不同區域招募社群團長,一些店家及便利店的店主都是團長人選。顯然,啤酒品牌們看重的也是這些實體店鋪所具備的前置倉功能。
不過,店家團長因自身經營的商品品類相對單一,社群開團大多隻能以爆品開團。這給供應鏈企業加入社群團購留出了機會。
疫情期間,海底撈供應鏈公司蜀海物流率先在上海試水社群團購業務。透過群接龍小程式,消費者可團購8款菜品套餐。當日18點前下單,次日11點可送達,單個小區10套起送。
套餐價格從38元到168元不等,商品品類從蔬菜、肉類、海鮮,到糧油米麵都有。不過,該團購推出後不久,即有訊息傳來,說內部正在對套餐進行調整。
社群團購的交付方式其實是人與人之間一種有溫度的交付,依靠純電商或技術思維是無法解決的,“開展社群團購的企業,必須要有這樣的認知,且讓這個認知落地,才有可能成功。
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顯示,相較去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眾所周知,餐飲企業主要的業務模式是堂吃,外賣誕生以後,不少餐飲企業又加入外賣業務。新冠疫情爆發後,堂吃業務一下子變成了0,而外賣業務又受到運力不足的掣肘,於是,包括海底撈、耶裡夏麗等在內的一些知名餐飲企業開始試水社群團購。
社群團購不是新零售
早在PC時代就有了社群團購的種子。當時人們大多透過網站BBS交流,這個因共同興趣而聚集在一起的群體,成就了社群團購的土壤。
經過三年多的發展,社群團購這個名詞在資本的助推下,早已完成了市場的教育階段。但有意思的是,時至今日,即便流量巨頭以各種方式佈局社群團購,這個賽道上並未出現真正的壟斷性大品牌,整個社群團購行業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區域化特徵。
前不久,社群團購頭部企業“十薈團”宣佈,獲得阿里巴巴及啟明創投、真格基金等新一輪投資,融資額為8830萬美元。其創始人及聯席CEO陳郢表示,預計未來幾年,社群團購市場規模將達5000億元。
實際上,自2017年以後,社群團購就不斷被鼓吹為“風口”行業。
據粗略統計,2018年,除了為社群團購提供SaaS軟體和小程式服務的企業以外,純社群團購企業有近50家。2018年下半年開始,社群團購企業的融資新聞不斷刺激局中人及局外人。
譬如,如今被十薈團收購的“你我您”,曾在2018年下半年獲得GGV領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食享會”則在2018年一年之內,完成天使輪、A輪、B輪共三輪投資,總融資額在2億元左右……
資本的助力炒熱了市場,社群團購企業名單在短時間內快速翻了兩倍,搶地盤、搶團長,社群團購一時進入百團大戰的局面。但地盤好佔,人卻和錢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被佣金吸引而至的團長們,對社群團購公司並沒有什麼忠誠度。
2019年下半年,社群團購企業迎來行業大洗牌,合併、聯盟、死亡,成為這一時期社群團購的關鍵。
最知名的當屬兩個行業頭部企業十薈團與“你我您”的聯姻,說起來是聯姻,實際上是後者被收購,且中間鬧出不小的風波。與此同時,在行業內略有規模的“松鼠拼拼”以及“鄰鄰壹”,也在去年下半年頻頻傳來站點收縮、裁員等傳聞。
而一直對社群團購虎視眈眈的京東,則宣佈成立社群團購聯盟,希望藉助京東的商品資源、倉配網路及資料能力,找到破解社群團購贏利難局的良方。
這不得不讓人開始對社群團購的模式展開理性思考。一些社群團購企業也開始求變,譬如嘗試去團長化、擴大現有商品品類等,但似乎這些方法都沒有奏效。
一邊是行業的大洗牌,一邊是社群團購迎來一撥另類的闖入者
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發生以後,餐飲、零售等受影響頗深的行業紛紛展開自救。作為零售業態的一種,社群團購自然成了渠道之一。
“從今年1~2月的資料來看,武漢的社群團購增長最快。無論是團長人數、團購次數,還是總的團購金額,相比平時上漲了近10倍,而北上廣深疫情期間的增速在4倍左右。”梁小橋接受零售君採訪時稱,從群接龍的團購發起資料來看,的確有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鋪開始加入社群團購。
事實上,在零售君居住的小區附近,一些實體店鋪早已加入社群團購中,譬如水果連鎖品牌“仨果演義”,壹號食品旗下的“肉聯幫”等。
這些店鋪型的社群團長,不僅擁有商品端的資源、社群居民的資源,還有冷鏈儲存條件,具備提貨點功能,而提貨點正是不少社群團長頭疼的。
前不久,雪花啤酒、百威啤酒、青島啤酒也在不同區域招募社群團長,一些店家及便利店的店主都是團長人選。顯然,啤酒品牌們看重的也是這些實體店鋪所具備的前置倉功能。
不過,店家團長因自身經營的商品品類相對單一,社群開團大多隻能以爆品開團。這給供應鏈企業加入社群團購留出了機會。
疫情期間,海底撈供應鏈公司蜀海物流率先在上海試水社群團購業務。透過群接龍小程式,消費者可團購8款菜品套餐。當日18點前下單,次日11點可送達,單個小區10套起送。
套餐價格從38元到168元不等,商品品類從蔬菜、肉類、海鮮,到糧油米麵都有。不過,該團購推出後不久,即有訊息傳來,說內部正在對套餐進行調整。
社群團購的交付方式其實是人與人之間一種有溫度的交付,依靠純電商或技術思維是無法解決的,“開展社群團購的企業,必須要有這樣的認知,且讓這個認知落地,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