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禮讀
-
2 # 秋雨的快樂時光
我見過最孝順的人,是我們村的一個五十三四歲的男人。(比王傳志何建國強千百倍)。從小就懂得體貼孝順父母,學習上刻苦努力,放學後幫父母做飯收拾家務。後來上了高中大學,每次回家都上地裡幹農活,尤其開學幾天,恨不得替父母把家裡的活幹完。大學畢業後考上了研究生,上研究生沒花父母一分錢,學習上也毫不放鬆。畢業後,由於吃苦耐勞學業優秀,很快在工作中嶄露頭角,經過幾年打拼靠自己有了樓,三十多歲憑自己實力娶了媳婦。平常也是給父母錢,從來沒和弟弟攀比過誰出錢多出錢少。歲數大點了,又給父母在老家縣城買了房,讓老兩口住。現在父親沒了,每一個星期六日都回家探望母親,妹妹住在他買的樓裡給母親做伴。每次回家都給母親錢,母親高興地說,從小過苦日子過慣了,從沒見過這麼多錢。並且也沒虧欠妻兒。
孝。最早的甲骨文,孝字由一個老和一個子所組成,這個字可以形象地說明作為老人呵護著晚輩的子女,作為小輩的子女奉養著上面的老人,父母慈愛,孩子孝順,家庭和睦美滿。這種知恩、感恩和報恩的樸素情感就是孝順。
怎麼才能做到孝順呢?做到以下六點就是孝順。
一. 理解和包容老人。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長輩們的認知、文化、想法等或許與時代稍稍有些差異。我們要理解老人先前的固有思維,遇到老人堅持自己的看法的事情時,不要著急,應當慢慢地解釋給老人聽,如果老人實在不聽,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就順從老人的心意。比如老人的腿腳不方便,作為兒子,給老人買了一根柺杖,老人將柺杖放在衣櫃上,一次也沒有使用,甚至還埋怨孩子:“我現在沒到老的時候呢,給我買柺棍幹什麼?”,老人衝著孩子發了一頓脾氣。有些老人聽從孩子的建議,少數的老人不聽從,那怎麼辦?孝順的孩子理解老人:天下所有的老人,都不希望有人說自己老得走不動路了。再者,老人不使用柺杖,與老人生氣著急,兩相比較還是不用柺杖更讓老人開心,於是,微笑著給老人賠不是,聽從老人的話。從這件小事裡,可以看出這個孩子對帶父母的方式上,包含了孝和順。
二. 老人生日不能忘。老人年事已高,一年中除了節假日,就是自己的生日,做晚輩的一定要記得:不管老人嘴上說不過生日,但是一定要給老人過生日。不和老人住在一起?沒關係,提前在網路上給老人訂好禮物,或者在當天打電話祝福老人。父母養育孩子不易,一年一次的生日,一定要放在心上。
三. 噓寒問暖要記得。一年四季,每個季節的交替,颳風下雨、下雪等特殊天氣情況,給父母打個電話,叮囑父母增減衣物,注意走路小心,防寒保暖,防止中暑。有條件的話,可以到父母家中探視,如果工作和學習實在不允許,可以打電話問候父母。一年之內不是天天下大雪,而我們的一個電話,就能使父母的心中在冬季感到暖融融、在夏季感到涼爽爽,父母會這樣想:“孩子,啥時候都記得我。”
四. 每月給點零花錢。給老人花錢,不要捨不得,想想看,小時候,我們上學、穿衣、吃飯、生病住院,老人有那一次捨不得呢?即便我們的老人有了退休金,只要條件允許的話,我們也要每月定時奉上一部分錢(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定數額)。給父母的時候說,這是給父母的零花錢。如果父母沒有養老金,我們必須拿出維持父母生存的同等金額來,並在父母生病的時候,及時送醫照看。
五. 時間上陪伴老人,精神上撫慰老人。從某種角度而言,老人並不需要太多的金錢與物質需求。他們只希望孩子能在工作不忙的時候,回家看一看。母親希望孩子吃頓飯,父親希望孩子能聊聊天,就這麼簡單。當然,不是不讓和同事、朋友聚會,我們抽出時間回家,父母就會非常高興。莫要因為不認可父母的處事方式,而一年半載不回家,那樣父母的心裡會長滿荒草,時間久了,心裡就會變成一片沙漠。孩子回到家裡,少說話,多幹活,聽聽母親的嘮叨,聽聽父親發發脾氣,這樣讓老人多說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精神撫慰。如同開閘放水一般,讓老人壓抑、憤懣等其他情緒在孩子這裡得到釋放,這種方式是最高階的孝順。
六.回到家,笑一笑。想得到父母的微笑嗎?首先要明白父母的微笑並不是在買回多少吃喝和生活用品上,他們只是想在晚年孤獨寂寞的時光裡,讓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孩子)給自己一個微笑。因此,我們回到家,不管多累多忙,也不管外面是否有人讓自己受了委屈,再關上房門的那一刻,自己就是父母的孩子,收起所有疲憊,不妨天真地對父母笑一笑。
以上六種,你看懂了嗎?看懂就去做吧!時間一久,父母的笑會越來越多的。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會讓父母舒心和開心得過上晚年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