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是一名新手媽媽,最近有一個難題困擾著我,我家的寶寶現在13個多月了,還不會說話,她看她的想要的東西,不管是什麼,她想要的,都必須給到她,不然她很大聲哭鬧。我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如果是你們,你們會怎麼做呢?

22
回覆列表
  • 1 # 秦六六掰親子

    孩子還不會說話,哭鬧要東西,不要那麼科學的養育。

    小寶寶從出生,一哭就有奶吃,一哭就有人抱,一哭就有人拿來了喜歡的玩具,一哭就有人猜對了需求帶著看風景…

    孩子的經驗是:“這個世界是圍繞我的意識而轉動的,只要我腦子裡一想,這個世界就來適應我啦。”

    這個經驗不會因為孩子1歲,2歲的生日就瞬間消退,2歲多的孩子依然會因為玩具沒有拼好,拼得不夠快,不夠完美而發怒,本質就是“為什麼這個世界和我腦子裡的一年不一樣?”,所以憤怒。

    所以,當不會說話的孩子通過哭鬧提要求,沒有合理不合理,能滿足就滿足,這個階段孩子安全感更重要。

    滿足不了,就抱著孩子離開這個環境,然後開始描述其他事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生氣、講道理、甚至指責,對孩子成長都非常不好。

  • 2 # 平凡無語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家有兩個,大的十歲小的剛三歲,也不會說太多,一般我在時她就一直賴著我要幹嘛幹嘛的,我如果說不聽,我是不於理睬,走開。或是叫他怕的爸爸去。在不行他哭累了自己就好了。或是拿其它他喜歡的轉移注意力。

  • 3 # 麗姐育兒A緣生詩語

    孩子的哭聲是和家長交流的方式,有時候也是情緒表達,但也有用來試探家長反應的時候。

    一,合理需求及時滿足。基本的需求要及時滿足:吃、喝、拉、撒、睡,是孩子的生理需求,要及時滿足。合理需求,如抱抱要分清楚情況,孩子感到安全感需要時及時滿足,比如見到陌生人、不熟悉的環境孩子需要安全感,家長要及時滿足。正當的玩具,孩子能力夠不到需要家長幫助時,家長及時滿足。

  • 4 # 苝瘋

    正確教導孩子,疏導孩子,或許小的時候我們也是一樣的,慢慢長大你會發現自己孩子跟我們小時候一樣。孩子的情緒不能帶著大人去走,我們作為家長應該跟孩子去好好溝通。有可能我們不正確的教導孩子使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跟孩子溝通,畢竟13個月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維了。也能聽懂我們的話。

  • 5 # 一壹美食生活

    嗨大家好我是一壹,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孩子哭鬧的時候,不要一味的遷就他,你越遷就她,她就越來勁,他哭一下的時候你就哄哄她,抱抱她時間久了,他這樣哭,你不給她,她就知道用哭,不能解決問題,帶一個小孩,真的是很不容易,現在小孩子間的事物也多,接觸的東西也多,所以他也是比較聰明的。

  • 6 # 珍惜哥ZYLY68

    大家好,我是珍惜哥,今天我來回答當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大聲哭鬧要東西時,身為父母的你會怎麼做?雖然他不會說話但是所有的一些話他都能聽懂的,只是他拿著哭鬧當做武器來征服你,所以我們可以先給他講道理,安撫他的情緒,把你的立場要告訴他……或是告訴他如果繼續哭會怎樣,不哭會有什麼獎勵等等。如果他還是不聽繼續哭,你就把他放到一個安全的房間,對他說如果還哭你就不理他了,你可以出去但可以偷偷觀察他……也許會好的[大笑]

  • 7 # 小陳麻麻的育兒生活

    別讓孩子控制你的情緒和行為。

    13個月大的孩子,其實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他的哭鬧其實就是一種威脅。如果你不給他,他就用更大的聲音繼續哭鬧。直到你妥協。

    這種情況建議家長狠心一點,對他一些無理的要求不要滿足。即使他哭鬧。

    平時多告訴他,如果哭鬧,就沒有。如果平靜的說出來,不會說就指出來,家長就獎勵孩子。他哭鬧幾次,你沒有滿足他,他就知道哭鬧沒有用了。

  • 8 # 黃桃麻麻

    寶寶都是從1歲左右開始發脾氣,在2~3歲時達到高峰。

    1.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對於寶寶由於挫敗感或憤怒,恐懼等情緒引起的發脾氣,媽媽可以通過分散寶寶的注意力來緩解這種情緒,比如在適當的時候給寶寶一塊點心,或離開讓他感到挫敗或憤怒的環境。

    2.讓寶寶自己平靜下來。陪在他的身邊,慢慢引導他,告訴他這個東西不能拿會傷害到你,讓寶寶慢慢自己平靜下來。

    3.控制自己的情緒。面對寶寶的脾氣,媽媽要有充足的耐心,不要懇求寶寶安靜下來,甚至用答應寶寶的過分要求來許諾寶寶,這樣會讓寶寶形成用發脾氣來要挾的習慣。媽媽更不能自己動怒,威脅要懲罰他或真的懲罰他,這樣會讓寶寶壓抑自己的情緒,對其心裡健康發育不利。

    4.給寶寶鼓勵。等寶寶的脾氣平息後,媽媽可以給寶寶表揚,如“寶寶不發脾氣了,真不錯”,這樣能幫助寶寶恢復自尊,還能幫助寶寶在下次發脾氣的時候能夠儘快恢復常態。

  • 9 # 小兜兜吖

    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一些看法。

    題主的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另一方面,相對應的教育規律。

    首先,關於嬰幼兒身心發展方面。一個是身體上的成長髮育,比如,寶寶出生以後每個月的健康檢查,包括頭圍、身高、體重等;隨著月數增長,檢查內容還會增加:包括手掌抓握能力、側翻爬起、視線追蹤等;再往後,再增加一些簡單測試,預判寶寶的智力、關注力等等。所以,伴隨著寶寶身體機能的不斷髮育成熟,心理認知方面不斷覺醒。比如,寶寶認人。一開始通過氣味氣息辨別,漸漸通過視覺判斷。通過機體的成熟,寶寶認人可以說就是一種心理體現。

    關於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首先是對外界事物的認知由感知到視覺辨別到個人想象再到分析判斷,具有階段性,但又是相互貫穿著整個成長過程。而在伴隨著身體機能發育的不同階段中幼兒又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比如,剛學會走路的寶寶特別喜歡四處竄,拉都拉不住。行動能力的發展,促進了寶寶的好奇心,總喜歡四處探索。所以,有句話說:孩子靜悄悄,肯定在作妖。又有話說:三歲看大。寶寶大概到了三歲時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個性發展。所以說,所有幼兒的一切行為,不過是伴隨身體發育而自然發生的。

    因此,關於另一方面針對性的教育規律。幼兒教育專家提出了一個觀點:充滿刺激、延遲滿足。具體到題主的問題,先由孩子哭鬧去吧,給不給看他自己。家長先別過多幹預。說到這,我想起了李玫瑾教授講過的一個視訊,關於熊孩子哭鬧怎麼辦。首先,把孩子拎回家,放到一個獨立空間,僅留一個家人陪著,啥事也別做,只作一個旁觀者。在這視訊裡,李教授講到了一個詞:觀念,通過觀察在心裡形成某種概念。所以說。專家們的建議是異曲同工。簡單說來,順其自然,再因勢利導。

    作為新手爸媽,之前沒生養過小孩,小孩稍微哪裡覺得異常了,不自覺地就會焦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到大學,競選學習委員好還是團支部書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