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
2 # 勇戰王聊歷史
明朝沿用前朝制度,設有太醫院,官位最高的是太醫院院使,也就是"院長",一般是正五品。左、右院判等“副院長”級別是正六品,御醫為正八品,再往下一般為從九品。
明朝太醫中,品階最高的是太醫院院使許紳,其被封為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官居一品。
嘉靖二十一年,有幾位宮女用繩子勒住嘉靖帝,想要殺了嘉靖。慌亂中,繩子打了死結。嘉靖只是氣絕昏倒,沒有勒死。一個宮女害怕了,告訴了皇后,救了嘉靖一命。
但是,嘉靖昏迷不醒,太醫都不敢用藥,怕出錯被殺。此時許紳大膽下了一記猛藥,幾個時辰後,嘉慶吐出數升紫血,活了過來。
“急調峻藥下之,辰時下藥,未時忽作聲,去紫血數升,遂能言,又數劑而愈。”許紳因此得到了嘉靖帝高規格的獎賞:封為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官居一品。但是,由於他在等待藥起效的幾個時辰裡,膽戰心驚,誠惶誠恐。最後,被嚇死了。
太醫一般是住在自己家,平時當差的時候,待在太醫院。太醫院不是太醫住宿的地方,太醫只在這裡“聽差”。晚上的時候,太醫院也有御醫值班。
根據《明史·卷七十四·志第五十·職官三》記載,明朝的太醫官階不定,但沿用時間最久的,是【太醫院院使一人,正五品。院判二人,正六品。其屬,御醫四人,正八品,後增至十八人,隆慶五年定設十人。生藥庫、惠民藥局,各大使一人,副使一人。】
明代時設有【醫學提舉司】,設提舉,從五品。同提舉,從六品。副提舉,從七品。醫學教授,正九品。學正、官醫、提領,從九品。
後來,提舉司改成了【太醫監】,設少監,正四品。監丞,正六品。
再之後,太醫監改成了【太醫院】,初設時,設院使,秩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典簿,正七品。
洪武3年,又設【惠民藥局】,府設提領,州縣設官醫。凡軍民之貧病者,給之醫藥。——這可是明朝初期最有名的仁人之舉,窮人看病抓藥全部免費,分文不取。
洪武6年,才開始設【御醫】。可能是覺得太醫院的醫生們官階太高,有點脫離群眾,到了洪武14年,又把太醫的品級降下來了,最高正五品。
太醫們不都是正常人。除幾個正經的醫生之外,其餘人全都是太監。他們官位不高,但是權力不小,收受四方貢獻名藥及儲蓄藥品,用以給皇族、內廷、軍隊和貧苦百姓用藥。而明朝時,向朝廷繳納藥品跟繳稅的性質是一樣的,因此,他們經常能接觸到大筆資金,並且對繳納藥品不力的行省和官員有一定處置權。
雖然也有御史監督,但是他們——當然了,是說院使、院判和御醫,而不是打雜的太監——對各地供奉繳納的藥品有絕對的話語權,稍微給官員們找點麻煩,也足以要了官員們的命。因此可以這麼認為,他們是太醫,但他們更像是會治病的閻王。
也因此,各地官員對這些太醫們,比對親爺爺還要敬重百倍。因為就算是吏部主管,“大計”也不過4年一次,而“藥稅”卻是年年都要繳的。
雖然明太祖朱元璋極力打擊貪腐,終歸還是有不到之處。比如明仁宗年間的太醫劉彥,出身不過是個一般的民間醫生,但是從太醫位上退下來以後,反手就在蘇州開了個價值數百萬兩銀的醫館。其子劉士賓、孫劉溥也是太醫,劉溥還“恥以醫自名,日吟詠為事”。
當然,太醫們貪雖貪了,醫學能力可是有真材實料的,事情也做得不錯,尤其會經常給窮苦百姓免費看病,在民間的聲譽很好。
至於宮裡的太醫們,自然是住在宮中。反正人數最多的時候,真正的太醫也不過十幾人而已,住在宮裡就足夠了。當時的太醫住在【聖濟殿】內,清代改稱【文淵閣】。
太醫是不能隨意出宮的,要出宮,先申請,擅自離崗殺無赦。並且,太醫們不能跟朝臣有任何往來,如若發現,太醫跟朝臣一起殺。
太醫有輪值制度,每晚有三人值夜,不過,只許在屋內活動,開門開窗倒是可以,但若未經傳召,擅自下臺階一步,當場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