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悠悠然啡趣
-
2 # 使用者8157366860689
在中國陶瓷工藝史中,縱然有些器形是由歷代能手別出心裁,獨力創制出來的,但絕大多數的器形仍是由前人遺器中,慢慢改良、演化而來。前者如清代紫砂名手邵大亨自傳統故事中創作出來的“魚化龍壺”及從自然界所啟發的“風捲葵壺”,這些均成為後人廣泛沿用製作的經典形制;後者如明人徐友泉“仿古提樑犧尊壺”、陳仲美“仿古鳳盉壺”之屬,俱是延制青銅器的形制。
四方傳爐壺的形制到底是濫觴於那一時期,甚或是首創於那位高人,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妄發謬論。不過,在製作本專輯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上海博物館藏有一持清朝紫砂巨匠陳鳴遠的“四足方壺”,此器敦厚朴實,寓圓於方,確是鳴遠光素器的代表力作。令人感到興趣的是,此器的壺腹外鼓,底有四足呈圓柱狀,在神態上與四方傳爐壺十分類似,不禁讓人懷疑兩者的血緣關係。另有一種“四方爐壺”,其上半身結構與四方傳爐壺幾無二致,只是在下半身並未收斂,而是直落至底,形成四個假足,這可說是“四腳豬”的近親。
陳順培作品:砂之風
就造型而言,四方傳爐壺屬於紫砂光素器的範疇,器身形狀以方器為基本形,但方中寓圓,比一般方器多了一份圓潤之美。就製作的難度來看,四方傳爐壺的成型難度相當高,甚至可謂是紫砂陶器中,最具挑戰性的幾個器形之一。陶手一般多采鑲身筒技法作成粗坯,再將上下左右逐一拍圓,所以從純手工製作的四腳豬內部四側,一般都可看出四條泥片相接的突起接線。而壺嘴的造型難度亦高,方中帶園,圓裡寓方,再加上多為三彎流式(當然亦有一彎流及二彎流者),在處理上倍增挑戰。況且壺嘴攸關全壺氣勢、整體造型,更涉及實用層面(如出水是否順暢有力、斷水是否果斷不留茶涎),所以四腳豬的壺嘴最能看出陶手的技藝修為與美學涵養,亦往往是鑑賞陶手製器真偽的重要參考。
四腳豬的壺蓋延續了全器造型特微,所以多為方型圓角,一般多采壓蓋形式,製作精良的壺蓋要能四面通轉無礙,且面面俱到,能接續全壺氣韻。至於壺鈕的處理則有橋型、笠型、圓方型等形式,取決的標準除了要能便於掀蓋、隔熱,更需顧及與器身的整體搭配協調與否。
至於壺把的形式則千篇一律為“端把”形式,未見有提樑或橫把者。其端把均為上粗下細的“正耳把式”,常見於方器的方形端把因線形不搭,故未見採用。
以上是四方傳爐壺在造型上的特徽。不過,儘管四腳豬的造型討喜,但它在“性別屬性”上仍偏向於男性用壺(如西施壺、思亭壺則偏屬女性適用)。主要的原因是,這種矮胖的端把壺式在裝滿茶水時顯得十分凝重,從力學角度來看,單憑姆指與中指捏把,食指壓蓋的“優雅執壺”手勢是幾乎不可能操作的。較常見的使用方式是將大姆指輕壓壺蓋(以防傾壺注水時落蓋之險),再將其餘手指視把圈大小,適度扣住壺把,來進行茶事操作。
回覆列表
四方傳爐壺屬於紫砂光素器的範疇,器身形狀以方器為基本形,但方中寓圓,比一般方器多了一份圓潤之美。就製作的難度來看,四方傳爐壺的成型難度相當高,甚至可謂是紫砂陶器中,最具挑戰性的幾個器形之一。陶手一般多采鑲身筒技法作成粗坯,再將上下左右逐一拍圓,所以從純手工製作的四腳豬內部四側,一般都可看出四條泥片相接的突起接線。而壺嘴的造型難度亦高,方中帶園,圓裡寓方,再加上多為三彎流式(當然亦有一彎流及二彎流者),在處理上倍增挑戰。況且壺嘴攸關全壺氣勢、整體造型,更涉及實用層面(如出水是否順暢有力、斷水是否果斷不留茶涎),所以四腳豬的壺嘴最能看出陶手的技藝修為與美學涵養,亦往往是鑑賞陶手製器真偽的重要參考。
四腳豬的壺蓋延續了全器造型特微,所以多為方型圓角,一般多采壓蓋形式,製作精良的壺蓋要能四面通轉無礙,且面面俱到,能接續全壺氣韻。至於壺鈕的處理則有橋型、笠型、圓方型等形式,取決的標準除了要能便於掀蓋、隔熱,更需顧及與器身的整體搭配協調與否。
至於壺把的形式則千篇一律為“端把”形式,未見有提樑或橫把者。其端把均為上粗下細的“正耳把式”,常見於方器的方形端把因線形不搭,故未見採用。
以上是四方傳爐壺在造型上的特徽。不過,儘管四腳豬的造型討喜,但它在“性別屬性”上仍偏向於男性用壺(如西施壺、思亭壺則偏屬女性適用)。主要的原因是,這種矮胖的端把壺式在裝滿茶水時顯得十分凝重,從力學角度來看,單憑姆指與中指捏把,食指壓蓋的“優雅執壺”手勢是幾乎不可能操作的。較常見的使用方式是將大姆指輕壓壺蓋(以防傾壺注水時落蓋之險),再將其餘手指視把圈大小,適度扣住壺把,來進行茶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