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扯亂說123

    一、晉侯編鐘的出土

    晉侯編鐘比讓人歎為觀止的曾侯乙編鐘早了400年左右。

    整套共16件,現歸藏於上海博物館。其中的14件於1992年由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從香港一個古玩市場購回,另外2件1994年在山西翼城與曲沃縣交界處的曲村 — 天馬遺址出土。按照銘文中記載,鐘的所有者為“蘇”,於是,被命名為“晉侯蘇鍾”。

    編鐘上的銘文,被分別刻在每座鐘的正面,銘文可以連綴起來,表達完整的敘事。根據器形和銘文,這是一套西周厲王時代(公元前9世紀中葉)的編鐘,該組編鐘大小不一,大的高52釐米,小的高22釐米,都是甬鍾。鐘上都刻有規整的文字,共355字,最後兩鍾為2行11字。銘文都是用利器刻鑿,刀痕非常明顯。

    銘文對周厲王親征東夷這段不為人知的史實做了較為詳細的記載。它完整地記載了周厲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晉侯蘇受命伐夙夷的全過程。整個作戰過程都是周厲王親自下達命令,作戰計劃、進攻方向等軍事部署非常具體,可看出這套編鐘是為頌揚周厲王親征東夷的功績而鑄造的,但這一史實未見諸記載。

    根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厲王晚期,國家大亂,周厲王三十七年,華人大規模暴動,厲王出逃,隨後改西周王室年號為共和元年。晉侯蘇鍾銘文印證了《史記》所載這段歷史的真實性。

    二、晉侯編鐘的文物價值

    晉侯編鐘的價值主要不在音樂上,而在紀事編年上。

    這件距今已約有3000年的青銅重器,無論從歷史和藝術價值上都堪稱國之瑰寶。形制精確,音律精準,這在今天也不易辦到。合理的金屬成份配比和規範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藝上的特殊處理,使編鐘達到了令人讚歎的音響效果。其最大的價值還於,自桐葉封弟以後,從唐叔虞的兒子燮父開始的九代晉侯全部被發現了,而且和《史記·晉世家》完全吻合。要知道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距離這些晉侯生活的年代已有1000年左右,而在他之前又沒有任何正規系統的史學專著可供參考,能準確到這等程度,實在令人讚歎。

    同類國寶

    三、曾侯乙編鐘的出土

    曾侯乙編鐘是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沉睡於地下2430年後,曾侯乙編鐘得以重見天日。 這是中國文物考古史、音樂史、冶鑄史上的空前發現。

    隨州城郊擂鼓墩駐軍擴建營房過程中, 偶然發現了曾侯乙墓。面積達220平方米、比長沙馬王堆漢墓大6倍的“超級古墓”。 當勘測小組趕到現場時,部隊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頂層僅差80釐米,只要再放一炮,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會永遠不復存在。1978年5月22日凌晨5時,墓室積水抽乾後,雄偉壯觀的曾侯乙編鐘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場的人都被這座精美絕倫的青銅鑄器驚呆了!歷經二千四百多年,重達2567公斤的65個大小編鐘整整齊齊地掛在木質鍾架上。

    編鐘出土後,文化部的音樂家黃翔鵬、王湘等人趕到現場,對全套編鐘逐個測音。檢測結果顯示:曾侯乙編鐘音域跨越5個半八度, 只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全。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效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四、曾侯乙編鐘的國寶價值

    曾侯乙墓中最為顯赫的屬編鐘。這套造型壯觀、配備齊全、音列充實、音訊準確的大型編鐘,堪稱中國古代編鐘之最。以其數量之多、鑄造之精、儲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廣、音色之美、樂律銘文之珍貴,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觀”,是“精神世界的聖山”,“文明古國的象徵”。

    鍾架、鍾鉤、鐘體上共有銘文3755字。內容有編號、記事、標音及樂律理論。鐘體銘文大都鍍金。鑄鐘的銘文,記敘楚國的惠王在執政五十六年時,為祭奠曾侯乙而鑄制了鐘鼎彝器,並送給曾國。

    這組編鐘件件儲存完好,閃亮著青銅光澤的鐘體,均保留著優美迷人的原有音響。僅少數大型甬鐘的側鼓音不甚明顯之外,絕大多數鍾均能在正鼓部和側鼓部,分別擊奏出呈三度音程,及與標音相符的兩個樂音。全套鍾含有深沉渾厚的低音、鏗鏘圓潤的中音、清脆明亮的高音,豐富的色彩可調配出相當的表現力。其音域自C2至7,跨五個八度音程,可奏出完整的五聲、六聲以至七聲音階樂曲;中心音域內二十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演奏古今中外多種樂曲。鍾及架的裝飾,取有人、獸、龍、花、幾何形等多種題材,採用了圓雕、浮雕、陰刻、雕繪、線描等多種技法。加之精巧的佈局和細微的刻畫,達到了極好的美化效果。整架編鐘,宏觀巍峨莊重,微觀精美華麗,是耐人觀賞的藝術佳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教育多動症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