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清子

    《老子化胡經》不同於其它經文,它是佛道兩教長期論爭的產物。遠在《化胡經》出現以前,東漢時社會上就流傳著化胡說,當時佛教傳入中國不久,為了在中國立足,必須與中國的傳統信仰相結合,依附於黃帝、老子的神仙術,那時的人敬神時把黃帝、老子、佛陀放在一起合祭。後來的人根據《史記??老子傳》裡的話:“去而不知終所”加以生髮,成為老子出關去化胡,這就是最初化胡說的雛形,以後就更為具體,《魏略??西戎傳》,“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弟子。”這類化胡說形成於2世紀中葉,經過歷代傳述,化胡說就越發離奇,《齊書??顧歡傳》雲:“道經雲:老子入關,之天竺維衛國,國王夫人名曰淨妙,老子因其晝寢,乘日精入淨妙口中,後年四月八日夜半時,剖左腋而生,墜地即行七步,於是佛道興焉”。

    東漢時佛教在中國立足已穩,佛教為了自身的發展,必須擺脫黃老神仙術的影響,消除化胡說的印象,遂出現了《理惑論》,這是東漢時的牟融撰寫的,其中記述了釋迦牟尼的身世、出家、成道、傳教的事蹟,以及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情況,以歷史事實否定了化胡說。到了兩晉南北朝時,佛道二教都有較大發展,為了取得社會上的優勢地位,雙方在化胡問題上激烈爭論。道教為了貶低佛教,由王浮作出了《老子化胡經》。王浮為西晉惠帝時天師道的道長,後人在王浮所寫的,《化胡經》基礎上,陸續增補,達十卷,此《化胡經》就成為道教排斥佛教,藉以抬高自己的論據。

    《老子化胡經》出現後,佛道兩教的爭論更加激烈,各自為了壓倒對方就爭取帝王的寵信,企圖藉助皇權壓制對方。北魏以佛教為國教,利用佛教穩定政權,北魏太武帝即位時,對佛教也很信任,可是後來他重用了通道不信佛的崔浩為重臣,崔浩向太武帝進讒言,說佛教對國家有害,他竭力煽動太武帝討厭佛教,推薦道長寇謙之給太武帝,並取得太武帝的信任,於是道教被定為國教,太武帝自稱為太平真君,並將年號改為太平真君。崔浩又進一步向皇帝進讒言:佛教有損國家財政,導致人民迷戀夷狄之教,必須對佛教加以鎮壓。在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太武帝下令全國廢佛,焚燬佛像與經典,誅長安僧人,廢除長安寺院。公元450年崔浩被判刑處死,兩年後太武帝暴死,新皇即位後釋出了復佛令,為了表示贖罪,花巨資命工匠鑿出了雲崗石佛。

    到了唐代,皇族姓李,道教供奉的老子也姓李,唐朝皇帝把道教視為同族的宗教,就定為國教。到唐高宗時,佛道兩教嚴重對立,高宗數次召兩教的代表在自己面前辯論,唐高宗於公元668年召叢集臣、道士與僧侶討論《老子化胡經》的真偽,最後確定《老子化胡經》是偽作,命令將該書燒掉,允許寺院裡免掛老子像,毀掉化胡圖。可是到了唐武宗即位,情況發生變化,唐武宗醉心於道教,他規定每年的二月十五日為慶祝老子誕辰的隆聖節,全國朝野放假一天,他又召集81名道士進宮設九玄壇,自己親臨受法,成為一名道士皇帝,道教受到帝王的保護。從會昌元年(公元841年)起,開始對佛教鎮壓,勒令3500多個僧尼還俗,將寺廟所佔的土地、莊園、錢糧充公,逮捕新入教的僧人300餘人加以殺害,規定全國各州只保留一座寺院,廢止了4600多所寺院,26萬僧尼還俗。這次鎮壓使佛教教團勢力被大大削弱,直到武宗死後,宣宗即位,他命令誅戮了道長趙歸真,撤銷了禁佛令,這次大劫難才停止。

    元朝以喇嘛教為國教,其它的佛教、儒教、道教、回教、耶穌教、摩尼教也同時存在。道教中分為數派,其中全真教勢力最大,道觀遍佈全國,他們將各地部分寺院改成道觀,侵佔了佛教的產業。道教為了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由道長李志常將題為《太上混元上德皇帝明威化胡成佛經》和《老子八十一化圖》重新刻印發行。這一做法嚴重地刺激了佛教,少林寺僧首福裕向憲宗控告道教的誣衊,作為國師的喇嘛教那摩大師支援福裕,兩教矛盾很激烈,憲宗出面干預,於憲宗五年(公元1255年)命令僧道各派17人為代表,當庭辯論,以決是非,這時道教的李志常已死,道教派出張志敬為首,佛教以福裕為首,第一場辯論道教失敗,憲宗下令燒燬除《道德經》以外一切偽經,勒令道士削髮為僧,立即由道教清退出二百餘所寺院。道教不甘心失敗,仍然與佛教明鬥暗鬥,所以後來又發生第二次、第三次辯論,但道教都失敗了,以致在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世祖頒發了鎮壓全真教的詔書,徹底銷燬了《化胡經》等經典,所以元代以後的人只知有《化胡經》其事,但未見過其文。豈料相隔670多年後,居然在敦煌書庫中再現唐人手抄《化胡經》的殘卷,這一發現引起世人注目,它證實了佛道兩教之間確有過一段尖銳矛盾的歷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球上的物質最高能達到多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