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北伐的時候,諸葛亮都是因為糧草不夠而被迫撤軍。假如給諸葛亮足夠的糧草,那最後的歷史會不會改變?
6
回覆列表
  • 1 # 百年孤獨000

    不能。

    最多也就奪曹魏的1或2個州。不可能滅掉曹睿的。

    首先 孫權也不會讓他滅了曹睿。如果諸葛亮打敗了司馬懿孫權也會主動出擊奪取曹魏地盤。

    其次 蜀漢內部太缺乏人才了 打下了地盤也得要管理好才行的。

  • 2 # 思源常醒

    完不成、得有一位象關羽一樣的中軍大將、為啥搞進攻不斷的尋找破綻、那諸葛亮得找懂它意圖、忠於國家、穩主軍心的左右的手、方可放心大膽的給部隊、看到了沒、後期派出軍團總不合孔明心、小部隊作戰雖有勝利、總折大將、他沒有好的上將軍呀、比如林帥這樣的人。不要老為糧草分析孔明、

  • 3 # 行者天王星

    就是有足夠的糧草,也是完成不了北伐大業的。讓我們來分析當時三個國家面對的形勢。

    三個國家之中,魏國版土最大實力最強,蜀吳皆弱國也。東聯孫吳、北拒曹魏,三國才會相生相剋,相互平衡。這個戰術是諸葛亮自己講的。就是諸葛亮有通天撤地之能打敗魏國,吳國也不會答應的,在他未成功時會很快出兵向西進攻蜀國。因為一旦北伐成功。蜀國將會更加強大,很快就會出兵吞併吳國。這就是為什麼每次吳蜀聯盟攻打魏國諸葛亮大獲全勝時,東吳就會退兵,讓強大的魏國軍隊一心一意對付缺少戰將的蜀國軍隊。東吳的意願是不會讓諸葛亮的願望實現,諸葛亮也打不過強大的魏國。北伐大業是不可能實現的。

  • 4 # 內蒙農夫

    這個問題的關健在於,能否滅魏,本人答不能,三國乃鼎足之勢,蜀滅魏,對吳也不利,再者,蜀無論從軍士,將軍都不及魏多,其次,蜀主不及魏主,魏主曹睿比阿斗英明,況有司馬懿輔佐,想滅魏難也,況且,東吳也不會樂觀諸葛亮成統一之大業,不是嗎?

  • 5 # 最後的騎兵90

    不能。

    諸葛亮北伐最大的困境有兩點:一是糧草,二是人力資源。

    一、糧草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諸葛亮每次北伐,都需要往前線運糧,偏偏運糧路線不是平坦大道,全是山路。

    走山路不說,運糧隊伍自身還要消耗部分,真正送到軍營的還能剩多少?

    隨著戰線推進,不僅運糧困難,還要面對曹魏隨時切斷糧道。

    二、人力資源

    給了諸葛亮足夠的糧草,每佔一個地方不留下部分守兵,隨著戰線推進,諸葛亮還能有多少機動兵力,新佔區徵兵也不敢放心。

    以諸葛亮的性格,魏延、姜維等也難有獨當一面的機會,普通士兵也經不起損失。

    而曹魏一方,縱然損失慘重,隨時可以補充普通士兵,並且將領方面進攻不足,防守有餘,如郭淮、鄧艾等。

  • 6 # 歷史與文化縱橫

    孫子兵法《作戰第二》說: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不但要有戰士,更要有戰馬戰車戰甲,還要有糧食以及戰士的俸祿,作戰不是義務性質的,每日耗費千金以上。

    孫子兵法又接著說: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地,故軍食可足也。

    這裡說,善於用兵的,能夠不二次徵兵,帶糧食不超過三年。在敵人手裡取得糧食,可以滿足軍隊糧食需要。諸葛亮出師北伐,第一次到達漢中,卻要從成都運糧,是因為當時漢中人口稀少,糧食匱乏,而他用兵之道是繞祁山大道,漸漸進軍,因糧於敵就做不到,一旦糧道被斷,全軍就危險了。故而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雖然取得南安、天水等三郡,但是馬謖失街亭糧道為司馬懿斷了,諸葛亮只好匆忙撤軍。

    孫子兵法又說: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諸葛亮也沒有做到。

    孫子兵法又說: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

    這裡說國家貧弱,糧食不足的後果,求於百姓,都讓百姓貧弱。只有在敵國得到糧食方是上策。

    蜀國在當時三國中最弱,只有益州之地,人口百萬而已,當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時,諸葛亮奉命做後勤備糧送糧,蜀中婦女老弱都上陣了,全蜀國總動員才讓劉備拿下漢中,但是曹操在從漢中撤退時,已經預先把漢中百姓悉數遷往關中了,留下一個貧瘠的漢中給劉備。

    即使諸葛亮又充足的糧食,能夠完成北伐大業嗎?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遇到了軍事上對手司馬懿,第一善守大將。最後一次北伐,蜀軍與魏軍對峙於五丈原,司馬懿堅守不出,不接受諸葛亮的挑戰,即使被羞辱,被送女人衣服羞辱,也不出戰,司馬懿佔有地利,蜀軍無可奈何。而諸葛亮直到病逝,也不能突破魏軍防線。此時蜀軍的糧草是夠的,因為諸葛亮在此地開始軍屯,種糧食做長久打算,又以計謀割取了隴上麥子。雖然如此,只夠自保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清節節的詩句,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