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紅花課堂

    三國演義》中,多處都描寫了母親形象。這些母親,身處政治鬥爭的旋渦中,有著不同的表現。例如,既有像徐庶之母那樣殺身成仁的義婦,也有自以為是、分不清形勢而沒有站對政治立場的母親。

    吳國太是孫策、孫權的母親吳太夫人的妹妹,姐妹倆同嫁孫堅。吳太夫人十分疼愛自己的妹妹,在臨終前囑託孫權要視吳國太如母,“事妹如事我”,並且要為孫權同父異母的妹妹擇一門佳婿。孫權果然從母親的遺言,事吳國太如母。這點在小說不少地方都曾提及,說孫權乃“大孝之人”。吳國太雖名為孫權的母親,卻並沒有真正視他如親生兒子。這一點,從“劉備招親”的情節中就可以看出來。

    赤壁之戰後,面對對孫吳極為有利的形勢,孫權、周瑜等人想用美人計消滅劉備。這件事讓吳國太知道後,她的第一個念頭不是孫吳的利益,而是女兒的幸福。她沒有深刻地意識到,女兒身為吳國郡主,婚姻是與政治分不開的。她所在意的只是自己是否被尊重,以及女兒的所謂名節。因此,就有了吳國太的“捶胸大哭”。她責罵孫權“你直如此將我看承得如無物”,並搬出吳太夫人來訓斥他說“我姐姐臨危之時,分付你甚麼話來”,還聲稱“女兒須是我的”。

    孫權解釋道,並不是真的要將妹妹嫁給劉備,而只是一項計謀。吳國太的頭腦中,完全沒有孫吳霸業之類的考量,而是迂腐地認為“殺了劉備,我女便是望門寡,明日再怎的說親?須誤了我女兒一世”。見了劉備之後,在喬國老一番吹捧下,吳國太認定劉備“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認為“真吾婿也”,是“我之兒女”,“誰敢害他”。看得出,她根本沒將孫權放在眼裡。身為孫吳的國太,似乎沒有什麼政治頭腦。她只看得見女兒的名譽、女婿的英武,而根本沒想到吳蜀之間的明爭暗鬥,沒看到這門婚姻背後的複雜政治因素與現實的殘酷性。吳國太的庸碌,不但使東吳喪失了一次除掉勁敵的機會,也最終導致了女兒的不幸。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呂布的妻子嚴氏身上。正當群雄爭霸之時,袁術為加強與呂布的聯盟並進而達到控制呂布的目的,提出與呂布的獨生女聯姻。猶豫不決的呂布與嚴氏商量,嚴氏十分歡喜,認為袁術“兵多糧廣,早晚將為天子。若成大事,則吾女有後妃之望”。她還儼然一副小聰明的樣子,打聽袁術有幾個兒子。當聽說袁術僅有一子時,更是滿意,認為自己的女兒“縱不為皇后,吾徐州亦無憂矣”。

    嚴氏看似很有政治遠見,實則愚昧無知,自以為是。她和呂布一起將女兒推向了危險的境地。後來發生的事,進一步證明了現實的殘酷性。呂布被曹操等人重重包圍,於是向袁術求救。袁術提出,要呂布送女來完婚才肯發救兵。走投無路的呂布,不得不將自己心愛的女兒“以綿纏身,用甲包裹,負於背上”,想衝出重圍送女完婚,卻終究沒有達到目的。這不得不令人慨嘆,呂布之女真可謂“朝為千金軀,暮為糟糠女”!

    上面談到的這兩位母親,都是由於錯誤的選擇而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女兒的悲劇。除此,還有深陷政治旋渦中的母親被形勢所逼,不得不走向錯誤的立場而最終導致家破人亡的例子。劉表的繼室蔡夫人,就是這樣一位母親。劉表的前妻生有一子劉琦,蔡夫人也有個親生兒子劉琮。蔡夫人想讓劉表立劉琮為荊州之主,從血緣關係角度講,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這遭到了劉備等人的反對,因而蔡夫人對劉備十分忌憚,屢次想離間劉備與劉表的關係,甚至想置劉備於死地。

    劉表死後,蔡夫人夥同蔡瑁等人假立遺囑,立劉琮為主,並進而讓蔡氏宗族掌握了荊州各級兵權。然而,劉琮的上位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直接導致了劉表舊臣人心渙散。當曹操大軍壓境的時候,有人勸劉琮還政劉琦,進而聯盟劉備共同抗曹;有人勸說劉琮投降曹操以保全名爵。在劉琮猶豫不決時,蔡夫人替他下了決斷——降曹。蔡夫人下這樣的決斷,完全是迫不得已。面對朝臣的人心渙散,她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寄希望於曹操能發善心,保住劉琮荊州之主的位置。果然,一開始的結果還是不錯的,曹操在接到劉琮的降書後,滿口應承只要劉琮出城迎接,“便著他永為荊州之主”。

    而後,曹操兵進樊城。一方面,步步侵蝕劉表舊地,籠絡劉表舊臣;一方面,向來降的蔡瑁等人保證要表奏天子,讓劉琮“永為荊州之主”。劉琮聽了蔡瑁等人帶來的曹操的口頭承諾,“大喜”,第二天就與蔡夫人一起捧著印綬兵符,“親自渡江拜迎曹操”。曹操收了象徵權力的印綬兵符之後,立刻露出了真面目,封了劉琮一個青州刺史的官,讓他即刻起程上路。劉琮再三推辭而不得準,只得與蔡夫人一起去往青州。路上,母子二人就被曹操派去的人殺死。為了兒子的利益,蔡夫人與虎謀皮,最終為虎所傷。這是無奈情勢下的錯誤選擇。

    《三國演義》中所寫的這些身處政治旋渦中的母親,有個共同之處——她們選擇的政治立場,都是基於對子女強烈的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物製藥行業要開始崛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