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可愛圓點佳兵

    第一層次:環境(0-3)

    對於孩子來說,環境就是他們成人的土壤,就是家,這個環境是否自由,和諧,有序,有目標,這些土壤構成孩子成長的環境,也決定了這個家的味道。對於3歲前的孩子而言,家就是有父母或者其他照看著承擔起保姆的角色,孩子需要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好他們的吃喝拉撒,以及安全的環境。

    第二層次:行為 (3-7)

    孩子上幼兒園,父母的角色要轉變成教練。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教孩子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教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互動。教會孩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如果這個階段我們沒有很好地幫助孩子發展出應有的行為,那麼到了下一個階段能力階段就會出現種種問題。

    第三層次:能力 (7-12)

    孩子上小學,父母這個階段的角色要轉變成老師,不是隻教知識的老師,而是像蘇格拉底那樣啟發性的老師,啟發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啟發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啟發孩子動手創造的能力。很多孩子在這個時期跟父母有對抗,因為父母還是停留在給孩子穿衣吃飯的保姆階段而沒有及時轉變為老師的角色。很多時候孩子出現了問題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父母出了問題. NLP十二條前提假設中有一條是這麼說的,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父母沒有因時因地及時轉換角色,已經不能滿足孩子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

    第四層:信念(12-18歲)

    孩子上初高中,這個階段父母是軍師的角色,但是起決策權的是孩子。父母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根據爸媽的經驗,我們有上策、中策、下策,你可以做為參考,最終你說了算,即使出現任何問題,爸媽都會在身邊陪伴著你!

    所以,孩子就不會有對抗了。不是不讓孩子沒有叛逆期,而是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叛逆期,叛逆期是孩子心理整合的最後一個階段。我們要學習如何做一個智慧的父母,這真的非常重要。家長如何與叛逆的孩子進行溝通?

    一、重新認識叛逆:

    青春期孩子的內在是最矛盾、最衝突、最糾結也是最痛苦的時候,沒有任何時候比青春期更需要理解、更需要支援。

    青春期的孩子有個特徵:青春期的獨立與依賴;閉鎖性,有自己的秘密,有獨立意識了;情緒化,不能自我控制。

    叛逆=探索

    探索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我能擁有什麼能力?我的生命誰做主?

    青春期的孩子既想獨立,又想在心理上依賴父母,去尋求存在感,同時又要體現自己生命的獨特性。

    二、重新認識溝通:

    溝通的層次:打岔;打招呼;講事實、事件;談觀點、想法;分享感受、表達需要。

    溝通的效果=語言內容(7%)+語氣語調(38%)+肢體語言(55%)。我們通常認為的語言的溝通效果最好,其實語言的溝通是最無效的,肢體語言在溝通效果中佔的比重最大。

    溝通三要素:自我、情境、他人。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四種姿態: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

    遇到事情的時候,先處理感受(情緒),再處理事情。

    三、積極傾聽和共情:

    同感(共情、同理心)。即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所發生的問題及孩子的感受,並把這份感受傳給對方,讓孩子有被理解和認同的感覺。感受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樣。

    同感不等於同意;同感不等於同情。

    四、一致性溝通:

    一致性溝通的四個步驟:

    1、不帶責備的陳述事實:當我看到......聽到......的時候;

    2、陳述感受:我感覺到......

    3、陳述觀點:因為......

    4、表達需要:我需要......

    第五層:身份(18-25)

    父母是孩子的知音。孩子希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想要有一個怎樣的人生?如何實現生命的意義,父母都像知音一樣默默的支援著孩子。

    第六層:系統(25--)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每個人來到這世界是有使命的,當一個人能發現自己的使命,發現孩子的使命,在環境、行為、能力、信念、身份方面都會自然而然的改變…而最終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我們最高的使命。

    很多孩子會把自己變得有問題來“救父母”,孩子所有的叛逆和對抗,都是在提醒父母要改變了。

    孩子是憑感覺活著的,他會去感覺爸爸/媽媽的心在不在,跟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做60分的父母

    沒有高度,看到的都是問題。

    沒有格局,看到的都是雞毛蒜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漲停複製選股法如何判斷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