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愛廿五史

    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也是史上不上朝時間最長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可以說是一個很“有個性”的皇帝了。

    萬曆皇帝立為太子後,在母親的嚴厲管教下,萬曆皇帝學習是相當刻苦的,不僅要學習以往帝王承業治國的經驗教訓,還要熟悉朝章典故,掌握駕馭臣民的本領。萬曆皇帝的資質還是很好的,學識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是與日俱增,駕馭臣民的本領應該是領會得最好的了。

    登基初期,內閣首輔高拱與掌印太監馮保爭權,高拱那句被馮保曲解的話“十歲小孩哪能決事當皇帝”給萬曆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專權之疑,深中帝心”。對外臣的不信任由此生根發芽。親政初期,萬曆勤於政務,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萬曆朝新政,但是隨著張居正的權利越來越大,有點功高震主的情況,這讓萬曆皇帝加深了對大臣的猜忌。

    在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牢牢抓住“用人唯我”、生殺予奪在朝廷這根權柄,將權利牢牢的抓在手中,一刻也不鬆懈。從萬曆十四年開始,萬曆皇帝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造成體重增加、身體虛弱,又因為立儲問題與內閣爭執長達十餘年,最後竟然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開創了將近40年不上朝的記錄。

    萬曆皇帝處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透過諭旨的形式向下面傳遞。甚至“萬曆三大徵”這樣的大事處理,也是透過諭旨的形式。萬曆皇帝雖然忽略一般朝政,還是關心國家大事,並透過從小學習到的駕馭臣民的本領來控制朝局。當是在三大徵結束之後,萬曆皇帝對於大臣們的奏章就不感興趣了,直接造成內閣缺員,各級官署的人員不齊,影響國家正常執行,成為明朝衰落的起點。

    萬曆皇帝可能在童年時被李太后管教得太嚴苛,又畏懼功高震主的張居正,萬曆皇帝沒有正常的發育成長,像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一樣,有問題不解決,不處理,而是選擇視而不見,甚至有點病態,完全沒有成年人的勇於承擔,敢於作為的決心和毅力,把剛有點中興氣象的大明王朝加速推向覆滅的深淵。

  • 2 # 歷史吐槽機

    老朽來說一個可能不太為人熟知的“個性”皇帝吧,這人是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國的開國之君蕭衍。按道理說一般開國之君再二也都有個限度,但這哥們重新整理了對皇帝認知的兩重極限,可能唯一能和他媲美的只有唐玄宗李隆基了。

    蕭衍的前半生是光輝而毫無個性的,出身蘭陵蕭氏,漢初名臣蕭何的後人,簡直就是成功人士的標準模板。事實上這哥們也是朝著成功人士狂奔的,從小就博覽群書、膽略過人,長大後更是文能隻手興廢立,武可力退十萬兵,簡直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功成名就之後覺得當大臣不爽,就把皇帝逼死自己當皇帝。

    建國初期的蕭衍也是一副明君風範,簡樸勤政,史書有記載其“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並且在宮門前放了兩個箱子,一曰謗木函,一曰肺石函,對國政有批評建議投書謗木函,覺得自己有功未賞,有才未遇就投書肺石函,這簡直就是最早的意見箱啊。在這樣的皇帝治理下,南梁國力自然蒸蒸日上,彼時北朝內亂不休,而南朝在蕭衍的帶領下已經有了劉宋初期的中興之相,怎麼看這都是個成功者的故事。

    但是,這個故事有轉折的。國家管好了以後,蕭衍覺得自己沒法施展自己過剩的精力,於是.....他.....信佛了.......以前有人說英雄遲暮皆入佛我還不信,看了蕭衍我信了。信佛也沒關係,畢竟這屬於個人信仰問題,他就是信明教也沒人能拿他怎麼著。但這哥們信的比較個性,他沒事就出家玩。他出家了,大臣受不了啊,老大,你出家也指定個繼承人啊?這麼搞沒朋友的。無奈的大臣只好出錢把“皇帝菩薩”再贖回來,贖回皇帝的花費是1億錢,大臣們是崩潰的。

    你們以為這就完了?蕭衍明顯是逮住一個套路往死黑,這套路他玩了四次,國家也就花了四億。而且作為文武兼資的帝王,就是學佛法也有心得的,人家深入研究了《大般涅槃經》之後,下令僧人必須吃素。從此咱們中原佛教獲得了一個重大標識,不能吃肉。這還不算完,這哥們還把這套全國推廣,並且在祭祀的時候也用蔬菜取代牛羊豬三牲,當時的南梁成了比印度還印度的佛教國家。以至於後世詩人杜牧嘆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蕭衍這通折騰佛祖是否滿意我不知道,他家祖宗一定是不滿意的,憑什麼你信佛我就得吃素?我是你祖宗!於是一場傾國大亂髮生了,侯景反叛將其困於淨居殿,連飲食都不給足。大概鮮卑出身的侯景混淆了佛家和道家的區別,以為蕭衍能辟穀。終於,公元549年五月初二日,蕭衍飢渴交迫,崩於宮內,享壽八十六歲(看來吃素還是有好處的)。

    梁武帝半生英果,半生浮浪,橫行天下又受制小人,出家出的山河變色,也算皇帝裡個性十足之輩了。到了現在,萬千浮華皆退盡,只剩下千古雞鳴寺可以憑弔幾分這位難述平生的皇帝了。

  • 3 # 我愛廿五史

    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也是史上不上朝時間最長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可以說是一個很“有個性”的皇帝了。

    萬曆皇帝立為太子後,在母親的嚴厲管教下,萬曆皇帝學習是相當刻苦的,不僅要學習以往帝王承業治國的經驗教訓,還要熟悉朝章典故,掌握駕馭臣民的本領。萬曆皇帝的資質還是很好的,學識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是與日俱增,駕馭臣民的本領應該是領會得最好的了。

    登基初期,內閣首輔高拱與掌印太監馮保爭權,高拱那句被馮保曲解的話“十歲小孩哪能決事當皇帝”給萬曆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專權之疑,深中帝心”。對外臣的不信任由此生根發芽。親政初期,萬曆勤於政務,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萬曆朝新政,但是隨著張居正的權利越來越大,有點功高震主的情況,這讓萬曆皇帝加深了對大臣的猜忌。

    在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牢牢抓住“用人唯我”、生殺予奪在朝廷這根權柄,將權利牢牢的抓在手中,一刻也不鬆懈。從萬曆十四年開始,萬曆皇帝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造成體重增加、身體虛弱,又因為立儲問題與內閣爭執長達十餘年,最後竟然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開創了將近40年不上朝的記錄。

    萬曆皇帝處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透過諭旨的形式向下面傳遞。甚至“萬曆三大徵”這樣的大事處理,也是透過諭旨的形式。萬曆皇帝雖然忽略一般朝政,還是關心國家大事,並透過從小學習到的駕馭臣民的本領來控制朝局。當是在三大徵結束之後,萬曆皇帝對於大臣們的奏章就不感興趣了,直接造成內閣缺員,各級官署的人員不齊,影響國家正常執行,成為明朝衰落的起點。

    萬曆皇帝可能在童年時被李太后管教得太嚴苛,又畏懼功高震主的張居正,萬曆皇帝沒有正常的發育成長,像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一樣,有問題不解決,不處理,而是選擇視而不見,甚至有點病態,完全沒有成年人的勇於承擔,敢於作為的決心和毅力,把剛有點中興氣象的大明王朝加速推向覆滅的深淵。

  • 4 # 歷史吐槽機

    老朽來說一個可能不太為人熟知的“個性”皇帝吧,這人是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國的開國之君蕭衍。按道理說一般開國之君再二也都有個限度,但這哥們重新整理了對皇帝認知的兩重極限,可能唯一能和他媲美的只有唐玄宗李隆基了。

    蕭衍的前半生是光輝而毫無個性的,出身蘭陵蕭氏,漢初名臣蕭何的後人,簡直就是成功人士的標準模板。事實上這哥們也是朝著成功人士狂奔的,從小就博覽群書、膽略過人,長大後更是文能隻手興廢立,武可力退十萬兵,簡直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功成名就之後覺得當大臣不爽,就把皇帝逼死自己當皇帝。

    建國初期的蕭衍也是一副明君風範,簡樸勤政,史書有記載其“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並且在宮門前放了兩個箱子,一曰謗木函,一曰肺石函,對國政有批評建議投書謗木函,覺得自己有功未賞,有才未遇就投書肺石函,這簡直就是最早的意見箱啊。在這樣的皇帝治理下,南梁國力自然蒸蒸日上,彼時北朝內亂不休,而南朝在蕭衍的帶領下已經有了劉宋初期的中興之相,怎麼看這都是個成功者的故事。

    但是,這個故事有轉折的。國家管好了以後,蕭衍覺得自己沒法施展自己過剩的精力,於是.....他.....信佛了.......以前有人說英雄遲暮皆入佛我還不信,看了蕭衍我信了。信佛也沒關係,畢竟這屬於個人信仰問題,他就是信明教也沒人能拿他怎麼著。但這哥們信的比較個性,他沒事就出家玩。他出家了,大臣受不了啊,老大,你出家也指定個繼承人啊?這麼搞沒朋友的。無奈的大臣只好出錢把“皇帝菩薩”再贖回來,贖回皇帝的花費是1億錢,大臣們是崩潰的。

    你們以為這就完了?蕭衍明顯是逮住一個套路往死黑,這套路他玩了四次,國家也就花了四億。而且作為文武兼資的帝王,就是學佛法也有心得的,人家深入研究了《大般涅槃經》之後,下令僧人必須吃素。從此咱們中原佛教獲得了一個重大標識,不能吃肉。這還不算完,這哥們還把這套全國推廣,並且在祭祀的時候也用蔬菜取代牛羊豬三牲,當時的南梁成了比印度還印度的佛教國家。以至於後世詩人杜牧嘆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蕭衍這通折騰佛祖是否滿意我不知道,他家祖宗一定是不滿意的,憑什麼你信佛我就得吃素?我是你祖宗!於是一場傾國大亂髮生了,侯景反叛將其困於淨居殿,連飲食都不給足。大概鮮卑出身的侯景混淆了佛家和道家的區別,以為蕭衍能辟穀。終於,公元549年五月初二日,蕭衍飢渴交迫,崩於宮內,享壽八十六歲(看來吃素還是有好處的)。

    梁武帝半生英果,半生浮浪,橫行天下又受制小人,出家出的山河變色,也算皇帝裡個性十足之輩了。到了現在,萬千浮華皆退盡,只剩下千古雞鳴寺可以憑弔幾分這位難述平生的皇帝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馬8S會成為繼哈弗H6的又一大黑馬,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