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冰融654

    高句麗在漢朝時就已立國,國勢幾起幾落,到隋唐時期已成為一個地區強國。高句麗遠離隋唐經濟政治中心,地處邊塞,不利大軍征討。高句麗是農業國,實力強,堅城多,有險要山地,利於防守。

  • 2 # 暱稱就是暱稱吧

    首先科普一下:

    高句(gōu)麗(lí),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北韓半島存在的一個政權。

    建昭1年(公元前37年),北扶余之高句麗人朱蒙始建國。

    朱蒙是夫餘王族的成員。夫餘王族內部的爭權鬥爭而迫使朱蒙南奔,於建昭1年(公元前37年)在今新賓縣永陵鎮南建立高句麗國。

    建武十二年(53年),高句麗太祖王,將高句麗分散的5個部落設為5個省,實行集權化統制。建武三十二年(56年),太祖王吞併東沃沮。後又吞併東濊一部分領土。隨後,高句麗又對樂浪郡,玄菟郡和遼東發動攻勢。完全擺脫漢朝的控制。高句麗的擴張與集權化,導致了與漢朝的直接武力衝突。

    早在4世紀,高句麗小獸林王就開始進一步加強高句麗的集權和統一,並且出臺新的法律,372年更是從中原引入佛教為國教,並仿照中原的教育制度,建立屬於自己的教育機構“太學”,並對軍隊進行了改革。到了6世紀中,結束了內戰的高句麗已經形成了一箇中央集權化政權,在小獸林王一系列的改革基礎上,高句麗在人口、經濟、文化、組織能力、軍隊戰鬥力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儼然成為東北的霸主,又佔有遼東,對中原形成了長期的威脅。

    隋唐兩朝跨度70年,歷經四代帝王,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就為了平定高句麗。

    讓我們悉數這幾代帝王的征服高句麗之旅:

    隋文帝時期,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命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周羅喉為水軍總管,率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漢王楊諒率陸路隨軍出山海關,適逢雨季,道路泥濘,糧草供應不足,軍中缺糧又遭遇病疫;水路隋軍從今山東掖縣出發,在海上遇大風,船多沉沒。隨後隋文帝撤軍。

    隋煬帝時期,因高句麗不遵藩禮,決定征討高句麗。

    一徵,隋煬帝為征戰,過度徵殮百姓,導致百姓過於貧困。農民起義大肆爆發,一發不可收拾。大業八年,徵軍113萬,於遼河,因隋軍所建橋樑距離岸還有數米,隋軍撲水迎戰高句麗,死傷嚴重,眾多將軍戰死。最終成功渡過遼河,後來隋煬帝為了防止年輕將領爭名奪利而孤軍獨鬥,所以設定了三道軍事命令,命令往返之間耽誤了太多時間,貽誤了很多戰機,最終隋軍戰敗。

    二徵,大業九年,隋煬帝二徵高句麗,此時楊旋感造反,隋煬帝密召諸將,密令撤軍。

    三徵,大業十年,隋煬帝徵高句麗,這時候的隋朝已經氣數已盡,國內大亂,隋軍士兵在路上已經開始逃亡了,隨斬殺震懾,但是已無作用。索性在來護兒將軍進軍平壤後,高句麗高元害怕,主動請降,隋軍返回,但高句麗王表面上表示臣服,但是卻不按隋煬帝的命令入朝。

    隋煬帝徵高句麗,結果高句麗還在,隋朝卻大亂滅亡,北周留下的豐厚遺產被敗壞殆盡,隋煬帝造成的大亂嚴重削弱了國內力量,葬送了自己的江山,不得不說隋朝的短命也是應該的。

    唐太宗時期,唐太宗雖打敗了高句麗,但是並沒有消滅,還是存在高句麗政權。

    唐高宗時期,668年,薛仁貴最終打敗高句麗軍,福祿高句麗王。

    那麼四代帝王,至死不休,為了消滅高句麗,為什麼呢?

    第一,消除隱患,防止其做大做強,將給中原地區帶來更大災難;

    高句麗在人口、經濟、文化、組織能力、軍隊戰鬥力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儼然成為東北的霸主,又佔有遼東,對中原形成了長期的威脅。並多次小規模襲擊隋朝遼東地區。

    第二,收復冠帶之境,保護子民。

    隋煬帝時,黃門侍郎裴矩就奏告隋煬帝:“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漢世分為三郡,晉氏亦統遼東......當陛下之時,安得不事,使此冠帶之境,仍為蠻貊之鄉乎?

    裴矩已經說的很明確了,高麗之地,原來是周朝時,分給箕子的封地,漢朝時設有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個郡,晉朝時,中原王朝也統治者遼東。高麗這個地方自古到現在就是我們的領土,可是現在高句麗野心勃勃,想要把這些地方給吞併了,難道現在陛下忍心讓我們的冠帶之境變為蠻夷之鄉嗎?出師徵高句麗難道不是名正言順。

    隋唐盛世,亦有盛世君主,深謀遠慮,就如唐太宗所說:“不遺後世憂也。”若高句麗不滅,也許憂的不僅是唐朝後世,而是整個華夏的後世。

  • 3 # 你脾氣真暴躁

    高句麗佔盡天時地利,城高池深,且發展了幾百年,實力還是有的,楊廣的百萬大軍基本都是現拼現湊出來的,和苻堅當時淝水之戰的軍隊沒什麼區別,而且到底還是高句麗實力較強,後來李世民打他也夠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起亞k2發電機怎麼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