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陽Sir的考古之眼

    謝邀~在考古界我不知道,但在我心裡是一座需要仰止的高山,你能想象那種見到心目中偶像的激動心情嘛?而且最尷尬是陽Sir之前的暱稱也是揚之水!其實一開始對於揚之水先生的認知僅存在於文字與遙遠的幻想之中,而起名字初衷也是因為喜歡《詩經》中的那篇“唐風·揚之水”,而見到的第一面“溫潤如玉”四個字驀然間竄上心頭。

    我是陽Sir,深耕考古,偶爾也聊點別的

    一、揚之水其人

    今人稱女性為先生,多半是帶著敬意,如楊絳先生,但是揚之水卻是系其筆名,出自《詩經·國風·鄭風》:“揚之水,不流束楚。終鮮兄弟,維予與女。”

    因為她的所有文字似乎都透著一個字“雅”,所謂下筆皆風雅,很多人以為她定然是一個在棔柿樓中焚香品茗賞花的讀書人,其實她衣著樸素,聲音柔和,留著令人意外的乾淨利落短髮,她調笑道:“我哪有工夫焚香啊,喝茶也是沏一大杯子咕嘟咕嘟就進去了”,做研究“所有時間都投入也不夠”,她日復一日,從早到晚讀書、寫作、各處看展覽。

    而其唯一的樂趣在於寫字,那一手簪花小楷,娟秀無比,人見人愛。

    二、揚之水其學

    揚之水先生研究領域為“名物學”,所以即使陽Sir在學習考古之時也不免有些陌生,這是一門先秦時代即已誕生、綿延不絕的傳統學科,巧的是正是因為近代考古學的興起而漸趨式微。但王國維“二重證據法”的提出,剛好可以利用考古學成果為名物研究注入新的活力,而揚之水先生也始終踐行這個“名物新證”的思路,其最初來源於孫機。

    簡單說,“名物研究”包括兩件事:

    一為“定名”,也就是對傳世或者出土的文物,依據各種古代文獻和影象資料,確定其原有名稱;

    二為“相知”,指的是在定名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這件器物在當時的用途和功能;

    “定名”與“相知”,同時意味著對古代器物的溯源辨流,揭示其名稱形制功用的演變過程。我們常說要“透物見人”,如果將“名物新證”的視野進一步擴大,就會指向更為廣闊的歷史和社會層面,去見到當時的人!

    而她的特色在於:以詩文中的“物”入手來研究文學。得益於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她的文字彷彿有一種魔力,彷彿一池春水透徹而又柔美,是一種絕無僅有詩意化的學術風格。

    三、揚之水其作

    第一類純文學的:

    1.《先秦詩文史》主要對先秦文學作品進行概括,自稱為“讀書筆記”,每章歷史脈略清晰,而且風格評價精當,識見與文辭俱美。

    2.《詩經別裁》繼《詩經名物新證》之後,繼續闡發《詩經》之文學意蘊,其義理、考據及辭章三者兼而有之。

    第二類名物類的:

    3.《曾有西風半點香》這本書幸得賜名也讀的最認真的,旨在考證敦煌藝術之中名物。

    眾所周知,敦煌藝術立足中國文化土壤,卻有多種域外因素雜糅,自化與化他,是對一個民族同化力的檢驗,但對於研究者來說,更是一種尋幽觀微、考辨源流的艱難的學術考驗。自此抽絲剝繭,以名物而知禮樂,而知律儀,而知民族互動,而知文化遷延,正是十指成林,不可謂之大矣!

    此外還有其他著作,此不一一列舉。

    ——丸——by陽Sir的考古學之

    事後,陽Sir 特意改名以示尊敬,自侃為假李鬼遇到真李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星Galaxy Note9是否會堅守非劉海全面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