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hrekkk871

    在《西遊記》中,提到的觀音形象大致有以下幾種:  1. 楊柳觀音:手持淨瓶、楊枝的立像。是近現代最常見的圖塑形象。在非正規殿堂與民間,幾乎取代聖觀音而成標準像。常戴女式風帽與披肩長巾。  《西遊記》第六回中,首次對觀音菩薩作了正面的外貌描寫。“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在這裡,與其說觀音被描寫成一位法相莊嚴的女菩薩,還不如說作者就是按照人世間美貌女子的形象塑造“她”的。這十分典型的女性形象,切合了唐代以後流傳在民間的觀音傳說。第十二回也有相應的描寫,著重強調了手裡託著“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著一枝灑青霄、撒大惡、掃開殘霧垂楊柳”,並指出這就是觀音菩薩的“救苦原身”。  2. 魚籃觀音:腳踏鰲魚手提盛魚竹籃之像,或反手提魚。  第四十九回寫觀音菩薩早上扶欄看花時,不見池中金魚出來參拜,掐指一算,知道它在通天河成精,陷害取經人。於是連梳妝打扮都不及,就在林中削篾編籃。作者借孫悟空的眼光介紹她:“懶散怕梳妝,容顏多綽約。散挽一窩絲,未曾戴纓絡。不掛素藍袍,貼身小襖縛。漫腰束錦裙,赤了一雙腳。披肩繡帶無,精光兩臂膊。玉手執鋼刀,正把竹皮削。”八戒與沙僧見狀很是過意不去,說:“師兄性急,不知在南海怎麼亂嚷亂叫,把一個未梳妝的菩薩逼將來也。”但正是因為她沒有梳妝,便少了一些神聖的靈光,卻多了一些世俗的情味,使得與百姓的距離陡地近了起來。這一節裡講,人們看見她,都說是“活觀音菩薩”,都擁向河邊,“也不顧泥水,都跪在裡面,磕頭禮拜。內中有善圖畫者,傳下影神”。  3. 持蓮觀音:坐蓮葉上,手持蓮花,常為清麗的少女面孔。  第四十二回觀音菩薩令惠岸去李天王處求借天罡刀三十六把,“菩薩接在手中,拋將去,念個咒語,只見那刀化作一座千葉蓮臺,菩薩縱身上去,端坐在中間”,並且智擒了紅孩兒。但其中仍留有“楊柳觀音”的痕跡:“菩薩拔楊柳枝,蘸甘露,把他手心裡寫一個迷字”。  另外,在第七十一回提到的騎犼觀音和第十四回裡“手攙孩兒”的觀音老母形象,在各地寺廟的觀音造像中也時有出現。元代青瓷騎犼觀音像,觀音髮髻盤曲,頭戴花冠,臉形豐滿,雙目微閉,嘴角含有笑意。身著長裙,披開襟長衣,頸戴串珠、佛花,手結禪定印,體態端莊,面容慈祥,結跏趺坐蓮花座上,座置於犼之背部,犼頭扁平,寬嘴張開,雙目圓睜,兇猛威武,是一件彌足珍貴的藝術品。而“觀音老母”的形象就更多了一分民間和戲謔的意味,遼寧省北寧市常興店鎮西閭山青巖寺有一尊“歪脖老母”觀音像,據《東北古蹟軼聞》載:“南海落潮,現一青石佛像,請至青巖山雲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言已,佛像之頸即歪。眾皆駭,吃驚老佛顯聖。從容移入,皆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  《西遊記》裡觀音菩薩還常常變化成各種異相,如第十二回變化成“疥癩形容,身穿破衲,赤腳光頭”的和尚,來點化愚氓眾生;第十七回為了收妖,又變成白衣秀士“凌虛子”的形象。這一切與佛教因緣說法、方便眾生的理論若合符節,同時儒釋道三家的界限又模糊得有趣。可是就連想象力驚人的作者吳承恩恐怕也想不到,到了清末,觀音菩薩居然搖身一變,變成了頭頂佛光、胸掛十字架、懷抱幼年耶穌的“聖母觀音”!這不得不令人感嘆中國民間文化的強大包容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的一本書的作者是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