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說明原因
2
回覆列表
  • 1 # 洞聽泉聲

    但凡有成就的人哪個沒有虛偽的一面,關鍵看他追求的價值。如果能給更多人帶來更多的正面價值!比如:歷史上的那些明君。像那些只是想顯擺自己聰明,沒有一點價值的利用都是缺乏認知的那種。

  • 2 # 張德芬

    請遠離那些內心極度匱乏的人

    親愛的,在我們的生命中,你是被人當成符號、工具,還是你把別人當成符號、工具?還是兩者皆是?

    極端的功利主義者(請參考“馬基雅維利主義”,就是一個人利用他人來達成個人目標的一種行為傾向),把別人都當成工具——是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或是狀態的一個輔助器材。

    什麼人會陷入“馬基雅維利主義”的情結,把別人都視為工具、符號呢?

    那些內心極度匱乏的人。

    他們無法相信這個世界會白白給他們想要的東西,因為根據童年的悲慘經驗,他們覺得自己要的東西無法順利地來到生命中,必須處心積慮地去爭取。而有些童年過得特別不順利的人,卻是相信自己不配得到生命中的美好,即使想要的來了,也會不自覺地推開。

    我比較會吸引一些內心比較匱乏的人來到我身邊,而我作為一個工具的事實,會被他們表面上付出的真摯情感和行為掩蓋了。我知道他們從我身上索取自己要的東西,但我還是配合演出,不斷地餵養他們,為他們提供他們想從我這裡得到的。為什麼呢?

    一方面是如上所說,他們也有付出情感和行動,讓我覺得溫馨、感動;

    一方面是我自己的問題——沒有一段破裂的關係不是雙方都要承擔責任的。

    我特別喜歡因應別人的需求,幾乎是聞聲救苦的感覺。但不是像觀音那樣的偉大,我是用付出、迴應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和獲取成就感。尤其是親密的人,我就是用付出在換取愛(當然,我為愛的人付出的時候,是非常享受的)。

    我以為,當我完全因應了你的需求,你就會愛我,回報我想要的東西給我。我忘了感情、關係不是交易,要付出就要心甘情願,不能有所期盼。

    當我們在關係中要求“對等”的時候,就是關係開始出現危機的時刻。尤其是不平等的關係,一方優勢明顯駕凌一方,弱勢方是非常敏感的。

    如果強勢方心存期盼,或是因為弱勢方沒能做出適當的迴應而追討、責怪,甚至停止付出、給予,那麼弱勢方最終會做的,可能就是抽身而去。

    離去之後,弱勢方不會感激強勢方以前所付出和給予的,只會看見強勢方傷害他們的言行,而且讓他們承受了直接的損失(不能再得到強勢方付出的好處了),所以留下的反而是不好的感受和回憶。

    內心匱乏的人很難感恩,因為他們覺得世界欠他們的。

    每個人都希望被真實地看見

    有工具、符號成分的關係是不健康的。

    如果你是處在優勢的人,不要因為弱勢方短暫的欣喜、感恩而沾沾自喜,要格外注意雙方能量交換的對等和平衡。或是就完全放下期盼,心甘情願的付出。

    而內心匱乏的人,需要找到讓自己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安心立命的立足點,也許是一種信仰、上師、事業、情懷、興趣,最好能夠在某個領域、世界裡面,感受到自己是被祝福和被愛的,這一點太重要了。

    與其積極的去用雙手抓取,不如自在的攤開雙手,讓該來的自然發生。

    在看這篇文章的朋友當中,很少人有真正的生存危機的。在現代社會中,工作的不穩定、別人的一個臉色和不認同、股市房價的起落,都可能被我們當成遠古時代追殺我們的老虎,激起我們戰鬥或逃跑的腎上激素的分泌。

    生命中總是會有挑戰,但沒有必要把每一個不順利或是挫折都當成生死攸關的大事。

    放輕鬆,珍惜你身邊對你好的人,而不是把他們當成滿足你慾望的工具或是提供安全感的符號。每個人都希望真正地被看見,被如實地接納,被真心地對待。當我們能這樣對待別人的時候,自己才是最幸福快樂的。

    而當我們被別人當成工具和符號時,我現在的做法就是要麼遠離他們,要麼就是不要因為討愛或是尋求自我感覺良好而順應他們的要求。

    同時,頭腦清醒地提醒自己,對方付出的溫情和某些行動,你可以感激,甚至同等報,但是要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可能不是成為天長地久的好朋友,而是另有所圖。在此我們不妄下結論,而是讓時間來考驗一切。

    用以上這幾種態度面對世界,淡定和從容自然展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思維是心理狀態還是心裡過程?思維和知識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