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教學前沿

    文章的開篇,“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寫阿房宮之由來,只用了十二個字,但是言簡意賅,片言明百意,隻字敵千言,千金不易,其中包蘊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前二句六個字,便寫出了六國相繼滅亡,秦國一舉統一天下的歷史。至於“六王”如何“畢”,“四海”何以“一”,作者並不作具體詳細的描述,讀者自己可以去想象,尤其是寫秦國足以叫人想見其所向披靡,銳不可當之勢,似乎是在抑六國而揚秦,其實揚秦正是為了抑秦。

    後二句寫阿房宮之建造,內涵尤其深廣。一“兀”一“出”,對比鮮明,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天地。阿房宮本在秦,作者偏雲“蜀山兀”,用意尤深。這就暗示秦隴一帶樹木已經用盡,直待蜀山樹木砍伐一空,阿房宮方建成。由此我們可以想見阿房宮規模之大,秦始皇驕奢程度之甚。須知,由秦至蜀,道路險阻,有詩為證,“蜀到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蜀到難》),於是,讀者便會進一步想見建造阿房宮的工匠的痛苦和酸辛。作者在這裡還巧妙地用了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的手法,雖然只寫一種建築材料——木料,只寫一項勞動——砍伐,但是人們可以透過一點以見其餘,窺一斑而知全豹,從而引起更廣泛的聯想。

    從結構上看,這四句話起勢突兀,雄健有力,磅礴崢嶸,振起全篇,同時也為後面的議論埋下了伏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長城汽車車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