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安萬通汽車學劉老師
-
2 # 天和Auto
長城汽車「車身重」是客觀事實但並非缺點
內容概述:
輕量化概念解析輕量化的基礎汽車輕量化的概念源於賽車運動,在發動機輸出功率不變的前提下,整備質量越低則推重比越高;車輛的加速能力會隨之質量的降低而提升,極速也會隨之而增長。但是輕量化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保證車輛的結構強度,或者理解為碰撞時的保護能力不能差;尤其是是賽車需要非常高的強度,家用汽車貌似也不應該例外。
家用汽車輕量化的目的並非提高效能,而是「降低油耗」。
汽車的整備質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接近8%;或者理解為質量降低100kg,百公里耗油量可降低0.5L左右。
公共道路的車流速度是相對恆定的,以相同的車速行駛時,重車需要更高的功率驅動運轉,提升功率的方式為拉昇轉速,而轉速越高耗油量就會越大;反之車身輕盈則實現相同車速的功率需求更低,低功率等於更低的轉速執行——輕量化節油就是打個“轉速差”,那麼汽車是不是越輕就越好呢?
輕量化的材料有哪些?
鋁合金碳纖維玻璃鋼鋁鎂材料工程塑膠相信這五種材料還算耳熟能詳吧。其中鋁鎂材料很少應用於汽車,但是工程塑膠卻是大量的應用了。比如汽車的前後保險槓、內飾板、中控臺都是塑膠材質(橡膠也屬於可塑材料),這些材料的密度決定了相同體積絕對比鋼材輕盈很多;所以現代化的汽車都不再用金屬保險槓和中控臺,這種設計似乎只有在越野車上還能看到,比如BJ212、瓦滋獵人等。
重點:工程塑膠的應用是所有車輛都不例外的,決定整備質量差值的核心因素則是前三種材料。
其中玻璃鋼在韓系汽車上比較常見,然而這種所謂的鋼並不是真正的鋼材,本質為“玻璃纖維加強塑膠”。其強度標準幾乎最差的車用鋼板的屈服強度還要低,所以也只有韓系車敢於將其用於替代防撞梁,因其“不知底線為何物”。剩下的則是少數越野車會用玻璃鋼材料作為覆蓋件替代外層鋼板,目的是便於維修換件,這種特殊的車型沒有什麼討論價值。
「碳纖維」是想也不用想的材料,這種材料在汽車上極少應用,因其製造成本非常之高;有些車輛的內飾板或外飾件有類似於碳纖維的紋路,其實都是隻是轉印技術或貼紙而已。碳纖維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比如殲20就應用了大量的高階碳纖維;材料之王應用於國之重器,這才是合理的搭配。
所以在汽車領域只有極少數概念車或超級跑車用過碳纖維,這些車輛的價值普遍能換不少架直升機甚至小型飛機。
那麼最終就只剩下了「鋁合金」材料了,這種材料的密度確實能夠實現有效的減重,但仍舊不是主流代步汽車用得起的材料。曾經有研發高強度鋁合金的同道拿來過資料,目的當然是期望進入整車廠;然而時間節點選擇的真不是時候,也就是排放升級和電動化轉型的第一階段,各大車企開啟“價格戰”的階段,此時任何無法降低造車成本的技術都不會被接受。
這些所謂的高強度鋁合金起步只是600Mpa的屈服強度,比鋼材的標準還要低一些;而這種材料價格已經在≥4萬一噸的標準線上了,一般代步車能用嗎?
汽車的指導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造車成本·40%~50%稅費·40%利潤·10%左右在白熱化的行業競爭中,汽車的利潤實際已經很不理想,幾乎沒有可以再壓縮的空間;所以造車成本當然也不能再高,而造成成本中除了人工、研發、裝置、裝置損耗等,還有發動機、變速箱、轉向機、懸架系統、電控系統、電子配置等等硬體投入,最終能用於打造車身的金屬材料的投入還能剩多少?
“用臀部思考”都能找到答案!≤20萬區間內的車輛基本沒有使用鋁合金材料減重的空間,20/30萬的區間段內也只有少數一線中國產汽車用了這種材料;合資汽車雖然價格普遍虛高,但又是一車利潤兩家甚至三家分,對於成本的控制當然要更嚴苛。
所以普通豪華品牌汽車與≤中端範圍內的代步汽車,想要透過材料進行輕量化並不現實;反之真的輕盈了那就是透過縮減鋼材用料實現,車輛的結構強度往往會很差。具體品牌就不點名了,簡而言之是德繫有、日系多、全韓系、美系少,自主品牌中其實也有少數二三線品牌有這個問題,還名其名曰“輕量化”,結果是碰撞測試成績很難堪。
一線自主品牌的SUV和轎車都不是很輕,有相同特點的少數美系和歐系品牌也有類似的特點;想要輕盈的汽車只能等待材料學有突破了,不過近期怕是不太可能有什麼顛覆性的進展。
天和MCN授權釋出
-
3 # 工作理想在北京
其實輕量化設計就是忽悠人的,輕量化設計用的材料貴,所以維修也比較貴。相對於車重也多費不了多少油,綜合考慮一下還是稍微重一些比較划算!
-
4 # 且行且珍惜274135262
車輛輕重不是判斷車好差的標準,車重和車型有關,SUV和越野車離地間隙高,需要合理車重才能保證車輛穩定,強調超控的車,車輛重量也不能太輕。片面看待輕量化是不懂車。方程式賽車輕,但底盤很低,車輛也寬。
回覆列表
長城的車底盤是山寨別人的,自己沒有最佳化的能力,後果就是重量只能增,不能減,所以同價位的車要重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