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道

    引經藥類似現在大火的“靶向治療”,就是精準醫治。藥物對機體某部分有選擇性作用,能對這些部位的病變起到主要或者特殊的治療作用。引經藥論述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官桂“為諸藥先聘通使”,魏晉時代陶弘景《名醫別錄》也記載了“肉桂宣導百藥”,宋代《百草衍義》,李時珍《本草綱目》系統的歸納總結,修訂新增了引經藥。

    而《神農本草經》只是借"神農"之名,實成書於漢代,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所以引經藥應是漢代所出。

  • 2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本寫手對中醫非常敬重敬畏,中國中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堪稱世界首創,獨一無二,西醫根本無法相比,業務愛好,是否心臟有問題切脈便知,引經藥,老百姓叫藥引子,治病救人,關鍵在於對症用藥,用中醫的秘密在於用藥劑量大小,不可告人之秘密,特殊疾病需特殊用藥,就是精選一藥多用的藥物,一藥而取多效之法,事半功倍,收到一舉多得之功效,也就是藥引子,常用的引經藥,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藥,主藥就是藥引子引經藥,專病專方,專病專藥,如火結必要用大黃,寒結必要用巴豆,實結必要用山甲,腰疼必要用杜仲,治病皆有主藥,治病一定有主藥,不用主要肯定是錯,引經藥出自那個朝代,應該說有中醫書出現,就應該有引經藥出現,才能治病救人,如神農本草經,成書於公元前一世界,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總結,蒐集,整理,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醫學史界公認結論。

  • 3 # 穿越再現彼岸

    引經藥古代人這樣闡述它的概念:

    引經之藥,方劑中用作嚮導,則能接引眾藥,直入本經,用力寡而獲效捷也。

    在中醫理論和實踐中,制方專門針對病理,加入適量的引經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經藥有諸多作用,並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解釋的,引經藥有非常多的作用:

    1.引藥上行;2.引藥下行;3.引藥入病所;4.引火歸元;5.引氣歸元;6.引氣上升;7.引血下行;8.引邪外達;9.引邪下行。

    根據人體臟腑軀幹也專門有引經藥,譬如五臟六腑的引經藥、四肢軀幹的引經藥,十二經引經藥、六經引藥等。每個身體部分(包含臟腑和經絡)也都進行了細分,採用不同的引經藥,如四肢軀幹引經藥分上肢、下肢、頭部、四肢關節,頭部又細分為頭頂骨、顴骨、後枕部、咽喉、鼻傷、唇傷、枕骨、額骨和眉弓等部位,每個部位的引經藥是不同的。

    引經藥主要的理論依據是建立在中醫藥物歸經理論人體經絡理論的基礎之上的。

    引經藥的說法出現在那個朝代?

    《黃帝內經》中對藥物歸經理論已經有所闡述,但是不明確,《黃帝內經》中說:

    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鹹,先走腎。

    這是《黃帝內經》中藥物歸經的理論雛形,後世中醫學大家逐漸豐富其內涵。隨著中醫實踐和理論的進一步加深,各種藥物的諸般特性和藥物歸經理論的完善,到北宋時期已經出現了“引經藥”這種說法,最早見之於北宋時期1116年刊印出版的《本草衍義》,又稱《本草廣義》,作者是北宋時期的寇宗爽,他的著作是一本藥論性本草,專門闡述各種藥的特性,其中在論述澤瀉這一中藥的藥性時的描述是這樣的:

    引藥歸就腎經。

    寇宗爽在論述澤瀉的藥性時,稱澤瀉是腎經的引經藥。由此可以看出最少在北宋時期已經出現了引經藥。(張元素像)

    真正將藥物歸經理論發展的是金時期的張元素,字潔古(1131-1234年),活了103歲。他在藥物歸經理論之上提出了“引經報使”之說,也就是不同經絡有不同的“引經藥”,可以提高藥效,集之前醫學大家,發展成為系統的“引經藥”理論,將藥物特性和經絡聯絡起來。如:

    羌活為手足太陽引經藥,升麻為手足陽明引經藥,柴胡為少陽、厥陰引經藥,獨活為足少陰引經藥。

    這是其中簡單的例子。如上文所述“引經藥”的作用時分類很多,不同作用有不同的“引經藥”,現在已經形成完備的“引經藥”體系。(李東垣像)

    張元素是金元中醫四大流派中易水流派的創始人,著作有《醫學啟源》、《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等,他的學生有著名的中醫學大家李東垣(中醫學金元四大家之一)、王好古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哪裡可以買到便宜的電腦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