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九變書畫
-
2 # 京三郎
很多說法做法。比如,喝點酒,醞釀一下氣氛啦等等。用這些方法對不對?應該說有作用。但是,平常不下功夫,寫毛筆字的功夫和技巧如果不能掌握,寫出的字不會被社會認可。
-
3 # 拾雅
關於書法氣勢:書法是以線條展現而表達書者精神氣象的藝術。如何寫出大氣勢,這與書者的識見,格局,書藝及書者當時身處氛圍,書者內在情緒息息相關;其中書者的格局見識及情緒狀態佔重要成分。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在那種情境下激發而作,後來如何再寫也寫不出那驚鴻一瞥的作品;又如不好臨帖的毛澤東,偉人氣貫山河的胸襟與氣魄,此時所謂的筆法章法已經不再重要了,正所謂其人已達到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境界;再如顏真卿《祭侄文稿》,單字揀出來那字已經有些拙不成筆了,但文字通篇,悲壯激昂躍然紙上!絕佳的書法作品往往在無意中成就,是因為書家的內在氣象是變化飄忽不定的,書法寫字寫到一定境界,整篇的線條已與書家的內在氣象高度統一,此只是佳作的基礎條件。外部情境與書家內心相互交融及情緒發酵,噴搏昇華成藝術性的表達創造。以大眾審美的共性:佳作即為寫得有氣勢的作品,根本上還是書家的人生境界高遠格局宏大在那一刻的情緒化積累,以具象的藝術性的表達。稱為佳作的書作,一定是人書高度統一的產物,而有氣勢的書作卻是情境與人,與筆端高度統一的產物。
對於大行草怎麼寫出氣勢,這個正是我擅長的,所以我有發言權了。
想學習一下的寶寶,可以先收藏,或者該拿出小本本做筆記了!
首先給各位朋友介紹一下歷代大書法家之中,氣勢寫得最驚豔的一些代表書家。
1、論氣勢,張旭絕對算一個。
張旭曰:別人草律,我草狂!大氣雄渾,狂到極致
而同為狂草代表的懷素,氣勢就差多了。為什麼呢,懷素的線條比較纖細。
據我推斷,懷素的自敘帖是小筆寫大字寫出來的。
所以懷素那草書,厚重和雄渾感差了,算不上大氣磅礴。但也有氣勢,氣勢不是太強而已。
所以那些吹噓懷素在張旭之上的,其實是一知半解。張旭的厚重感、雄渾感,不是懷素能比的。
厚重雄渾讓張旭顯得更加的大氣,更有的有氣勢!
2、氣勢的代表書家,必定會有王鐸。
王鐸的三大法寶:力量、氣勢、墨法。
看出來了嗎?王鐸的書法,線條照樣雄渾大氣,氣勢爆棚!
王鐸還有一個神技:漲墨。
漲墨對草書來說,簡直就是神器。不通漲墨,一篇之中,就缺了一些精神。
3、毛體
毛體絕對是氣勢的代表人物,也是神采的代表人物。
為什麼毛體如此霸氣,原因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講解。
只講一點:人家是時代巨人,不需要什麼章法筆法等條條框框,僅是胸中一點霸氣側漏,就能寫出恐怖如斯的氣勢!這就是內在浩然之氣的外現!
....
好了,有氣勢的書法家很多,就不一一舉例。
舉這三個代表性例子,相信大家對氣勢也該有些瞭解了。
下面,來點乾貨。
怎麼把行草書寫出氣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線條厚重雄渾】
有氣勢的書法家,追求的線條就是厚重雄渾風格。
當然也不是筆筆都非要厚重,時不時也可以寫一些偏軟弱纖細的線條來豐富作品。
但通篇之中,三分之二的筆畫,走的雄渾風格。
二、【善取勢】
想要有氣勢,就要會取勢。取勢可以左右偏倒,但又能拉回來,保持其重心。這就是一般人說的“險絕”。
有的字,取勢要誇張一筆。比如“帝”字,在行草書之中,把最後一豎拖長,拖長筆,氣勢自然就出來了。用得好,還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品。當然拖長筆不能太多,一篇作品有一兩個就差不多了。
三、【用章法堆氣】
很多氣勢是靠章法堆出來的。
密不插針,疏可走馬,向北得宜,章法的佈置跟平素的審美,跟創作的心情有關。這是老手研究的問題,新手還得多學理論。
章法堆得好,入眼就是氣勢!
四、【用筆節奏】
想寫出氣勢,必須懂節奏。
靜如大海留深,
動如疾風閃電。
五、【多學大氣的字帖】
你學的就是大氣風,練熟練了,融會貫通,你不就會了嗎?整天只會學王羲之、趙孟頫,歐體,何來氣勢呢?除非你是王鐸那種天才,學二王又把二王的風格直接魔改了,加了很多私貨,也能寫出大氣來。
六、【養氣】
不會養氣的人,是寫不出真正有氣勢的書法的。
怎麼養氣,就靠學識、涵養和審美。
心有一口大氣,大氣書風自然外漏。毛體就是例子,懂了吧?
吼——————
看我坑符鎮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