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小農俠
-
2 # 小小辣
雖然我沒有養過小龍蝦,但參觀過一個外地朋友的養殖田,加上我常看《荒野求生》類的節目,那就以此類推與大家交流一下。
求生就是為了生存更要活得更好,荒野求生四大要素是庇護所、食物、潔淨水和火。當然我們的火是用來煮小龍蝦的,它們不需要。既然說到防逃,那先要想到它為什麼逃,吃好住好趕都不走呀,這肯定有問題了。
先說庇護所也就是稻田,如果養殖密度太大了,小龍蝦群體內的競爭壓力就變大,對空間、食物、交配權的爭奪就變得激烈,弱者就會出逃,正如人們說的‘樹挪死人挪活呀’。
水質的影響也是一個因素,蝦類對水質是非常敏感的,小龍蝦已是相對較耐受的了,一但稻田水質變差,那就會蝦心思變,尤其遭遇大雨水流急時,上下水口都會成為偷渡之地。
那麼需要怎樣防逃呢,其實也不是那麼複雜,它可能怎樣逃就怎樣防,正所謂因地制宜,各施各法。雖然說是防逃,同時也要防侵,也就是要防止水蛇、埃及鯰魚等野雜魚侵入而傷害蛻殼的小龍蝦。
建設防逃設施首先是圍繞稻田四周構建圍欄,在田埂內側插入50-60cm的硬質鈣塑板作防逃板,埋入泥內15-20cm,每隔一段距離打木樁以固定,夾角儘量圓滑防攀爬。有些人曾用塑膠薄膜效果不夠好,一不耐用二不能防鼠咬,有些用水泥瓦笨重易碎又不夠光滑,現在有人用鋼結構板房用的板材,光滑又耐用。防逃板建好後就要安裝進水口和排水口,這個需要用大一點的pvc管,進水管外側和排水口內側套上40目的篩網兜即可,但要常檢視是否被草樹葉和垃圾堵住。還有最後一招就是環田挖一條水溝,長年放地籠,這樣即使有越界者也能回收,想跑沒那麼容易!
一、防逃設施的必要性
從一些地方的經驗來看,有許多自發性農戶在稻田養殖小龍蝦時並沒有在田埂上建設專門的防逃設施,但產量並沒有降低,所以有人認為在稻田中可以不建設防逃設施,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相關專家經過分析認為,第一個方面是因為在稻田中採取了稻草還田或稻樁較高的技術,為小龍蝦提供了非常好的隱蔽場所和豐富的餌料;第二個方面與放養數量有很大的關係,在密度和產量不高的情況下,小龍蝦互相之間的競爭壓力不大,沒有必要逃跑;第三個方面就是大家都沒有做防逃設施,小龍蝦的逃跑呈放射性,最後是誰逮著就算誰的產量,由於小龍蝦跑進跑出的機會是相等的,所以大家沒有感覺到產量降低。所以我們認為,如果要進行高密度的養殖,要取得高產量和高效益,很有必要在田埂上建設防逃設施。
二、綜合分析小龍蝦逃跑特點
小龍蝦的逃逸能力比較強,一般來講,小龍蝦逃跑有三個特點:
1.生活環境改變引起的逃跑 小龍蝦對新環境不適應,就會逃跑,通常持續1周的時間。
2.條件惡化引起的逃跑 水質惡化迫使小龍蝦尋找適宜的水域環境而逃走。有時天氣突然變化,特別是在風雨交加時,小龍蝦就會逃逸。
3.餌料匱乏引起的逃跑 在餌料嚴重匱乏時,小龍蝦也會逃跑。
因此我們建議在小龍蝦放養前一定要做好防逃設施。
三、小龍蝦防逃設施
1.鈣塑板防逃
在田埂上安插高55釐米的硬質鈣塑板作為防逃板,埋人田埂泥土中約15釐米,每隔75 - ioo釐米處用一木樁固定。注意四角應做成弧形,防 止小龍蝦沿夾角攀爬外逃。
2.網片、塑膠薄膜陰逃
這種防逃設施是採用麻布網片或尼龍網片或有機紗窗和硬質塑膠薄膜共同防逃,在易澇的低窪稻田主要以這種方式防逃。方法是選取長度為1.5 - 1.8米的木樁或毛竹,削掉毛刺,將一端削成錐形或鋸成斜口打入泥土中,沿田埂將樁打人土中50 - 60釐米,樁間距3米左右,並使樁與樁之間呈直線排列,田塊拐角處呈圓弧形。然後用高1.2 - 1.5米的密網靠牢在樁上,圍在稻田四周,在網上內面距頂端10釐米處再縫上一條寬25 - 30釐米的硬質塑膠薄膜即可。防逃膜不應有褶,接頭處光滑且不留縫隙。
3.進出水口防逃
還有一種防逃不可忽視,就是小龍蝦喜歡戲水,要防止它們從進出水口處逃逸,因此在修築進出水口時,也有一定的講究。進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蝦溝的最低處,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證灌得進、排得出,定期對進、排水總渠進行整修。稻田開設的進排水稻田開設的進排水口應用鐵絲網或雙層密網防逃,也可用柵欄圍住,既可防止小龍蝦在進水或者下大雨的時候頂水外逃,同時也能有效地 防 止踐卵、野雜魚卵及幼體進入稻田危害蛻殼蝦;同時為了防止夏天雨季沖毀堤埂,稻田應開施一個溢水口,溢水口也用雙層密網過濾,防止小龍蝦乘機逃走。
為了檢驗防逃的可靠性,我們還建議在規模化養殖的連片養蝦田的外側修建一條田頭溝或者防逃溝,可以在溝內長年用地籠捕撈小龍蝦,因此它既是進水渠,又是檢驗防逃效果的一道屏障,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