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學孝746
-
2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曹操沒有稱帝,劉備、孫權也只是王,不是皇。
如果是在赤壁之戰前
去掉孫權,那麼曹操的大軍將不費吹灰之力,像彈一顆小灰塵一樣把劉備掃滅。而本就派系重重的東吳,亂紛紛,必定也擋不住曹操,三國提前結束,曹操一統天下,然後逼獻帝退位,曹操稱帝。這未必是一件壞事。
如果去掉的是劉備,剩下的是孫權,曹操還是有在赤壁之戰中輸掉的可能性,畢竟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出大力的是東吳。諸葛亮借東風我們就不提了,都知道這東風本來就會來,不用借。
但是孫權最終還是會輸給曹操,因為實力相差太懸殊,而曹操捲土重來時,不會再犯第二次錯誤。只是曹操統一天下的時間會比去掉孫權要長一些。
如果是在劉備入主西蜀後
那麼去掉誰的影響都不會太大了。三足鼎立之勢已成,大家都有一套領導班子。歷史的走向也證明了這一點,曹操、劉備、孫權一個個死去,三足鼎立之勢都沒有破。
破局的是司馬懿。
以上為無月個人觀點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3 # 歪彈情
回答這個問題先得滿足2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假設是公元214年,因為這一年劉備收川三國鼎立剛剛形成,荊州還在劉備手上。為什麼要設這個限制呢?因為荊州的歸宿會影響整個統一大業的走向,誰握有荊州,誰就在統一的道路上就佔得先機。
第二個條件是被取消的皇帝的地盤只能歸一國所有,不能分裂。因為分裂過後地盤的大小及地理條件也會影響統一的走向。
取消任意一國的皇帝,實際是把三國的地盤進行重組形成兩個國家,也就是魏蜀連體對吳,魏吳連體對蜀,吳蜀連體對魏三種可能。
我們先說魏蜀連體對吳。從地圖上看看魏蜀連體對吳國將會取得絕對的優勢。魏蜀連體進攻吳國絕對是實力的碾壓,多角度多軍種齊頭並進,那將是勢如破竹,橫掃東吳。東吳亡國是分分鐘的事情。
再說魏吳連體對蜀。蜀國想要統一也只能做夢。首先魏吳連體用一上將在漢中方向牽制住魏延,時不時的騷擾一下,讓漢中的兵力不敢脫身增援荊州。然後魏吳連體用重兵分兩路攻打荊州,關羽分身乏力只能退守白帝。然後魏吳連體在漢中方向和夷陵方向分兩路成鉗行攻勢進攻蜀國,如此蜀國危矣。最好的結果就是蜀國在兩個方向都能守住,想要主動進攻是想都不能想了。但憑劉禪的尿性,N年後魏吳連體統一中國。
最後說吳蜀連體對魏。這就成了針尖對麥芒。兩國想要統一可能要等到忽必烈。估計雙方小摩擦不斷,今天我這個方向吃點虧,明天你那個方向出點血,你來我往搞得熱火朝天,但都不能使對方傷筋動骨。也許以後能迎來兩個英明的領導人從此刀槍入庫,鑄劍為犁,實現久違了的和平。
-
4 # 書痴行者
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時便已言明“自董卓以來,天下豪傑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接著又分析劉備的優勢,以及可以奪取作為基業的地盤。這邊是著名的隆重決策。
透過隆重決策和諸葛亮個人極強的分析預見能力,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假設:
假如曹操完了,他的兒子曹丕,孫子曹叡,都非那個扶不起的阿斗。相反是擁有極強的帝王之能。曹丕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曹叡在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佔據安定、天水、南安三郡,情況危急,他一方面派司馬懿快馬加鞭斬殺叛將孟達,一方面督促張郃率領五萬騎兵背道兼程火速支援,而自己親率大軍御駕親征。可見即使曹操死了,還有兒子,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何況曹操死了,手下的謀臣武將都在,所以曹操死了,曹操留下的實力依然最終會一統三國。
假如劉備死了,當然了不用假如,劉備事實上在夷陵大戰後就死了。兒子不堪重用,累死了一代名相。後來最先滅亡,剩下東吳,也最終歸於曹操所留勢力。
假如孫權死了,事情就大了,這樣就不會有他力排眾議,一劍砍下桌角的決斷,周瑜魯肅就會失去支援,自然就不會有赤壁之戰的勝利,曹操率百萬之眾,一舉踏平江南。然後揮師北上西進,即使蜀漢五虎上將與諸葛亮再厲害,弱小的蜀漢也不可能與吞併東吳後的曹操相比。所以也會滅亡,只剩曹操。
綜上,按照著名隆中決策,只有劉備與東吳聯盟,才能形成後來的鼎足之勢,一但這個聯盟被破壞,那麼最終一統三國的只能是曹操的北方勢力。
回覆列表
去掉劉備和孫權任一個,都是曹操統一三國。原因很簡單,孫劉兩個聯合都不是曹操對手,還處在守勢。但若沒有了曹操,真的不好說,只能說劉備勝面大點。原因是:1.劉備顯得比孫權努力;2.劉備有正統大旗;3.劉備有諸葛和武將稍比東吳強;4.劉備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