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落雪山
-
2 # 卡俄
殲十一飛機的氣動設計,是翼身融合的升力體佈局,兩臺發動機吊掛在後機身上,如果從外形看起來,和米格二十九是一個樣子的,其實是因為二者都是用的蘇聯中央流體力學研究院七十年代的氣動研究成果,還有一個就是美國F16,只看前半機身的話也很像,因為他們所追求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亞音速到誇音速高機動,之所以美蘇會這樣,就是因為吸取了六十年代越南戰場的經驗。越戰是二代戰機的最大實戰戰場,蘇聯米格十九,米格二十一,對戰美國的F4,F100,雖然理論上說,美國的飛機動力強,電子雷達先進,氣動設計也不差,可是比機動確不如更老款的米格十九,美國反省之後提出了能量機動理論,不再追求高空高速,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美國蘇聯可以採用的技術手段都是有限的,當時電傳操作還才起步,鴨翼還不成熟。常規氣動裡面,翼身融合加升力體就是最好的選擇了,畢竟飛機的研發對新技術的使用是有限制的,一般不能多於百分之三十。翼身融合可以像鴨翼一樣在主翼前形成渦流,提高飛機的升力和機動性,在做高機動時,三十度仰角都可以保持主翼的升力,這是二代的高速設計做不到的,升力體佈局還有個好處就是省油,可以飛更遠。二代戰機追求的高速其實是因為對當時空空導彈技術的高估,在越南發現還是機炮靠譜後又回到了靠飛機狗斗的老路上來了!
-
3 # 龍驤虎賁九天游龍
蘇27的翼身融合做得比較徹底,形成了一個升力體。翼身融合的優點是結構重量輕,內部容積大,氣動阻力小,同時有助於減小雷達反射截面積RCS。蘇27的升力體機身加上兩個吊艙似的發動機艙就象翼刀一樣形成氣墊加強了升力體效應,所以蘇57也遺傳了這一特色,雖然溝變淺了。升力體機身提供了全機30%的升力。升力體也成了四代機的特點之一。同時,蘇27也是一種帶邊條的飛機,邊條渦也帶來相當大的收益。蘇27剛面世時引起非常大的轟動,有美華人說,當我們研究下一代的時候,下一代戰機已經出現在了另一邊,由此可見,對蘇27氣動的推崇。
因為蘇27是寬機身設計,跟F14相同。就是兩臺發動機距離比較開,F15兩臺發動機就是並在一起的。寬機身在一臺發動機故障時麻煩一些,F15就很容易平衡。因此也可以利用兩臺發動機功率輸出不平衡來轉彎等機動飛行。偶爾會看到蘇27兩臺發動機噴管一收斂,一擴張的圖片就是這樣。
蘇27最大的問題由發動機引進。因為發動機耗油率大,不得不多帶油。導致飛機超重,減重後又帶來結構漏洞。導致跨音速限阱,中國直到殲16才重新設計結構,補上漏洞。發動機艙外側的兩個掛架也因為改成了過載掛架。如果發動機足夠優,機體能夠縮小一些,蘇27對F15的優勢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回覆列表
翼身融合設計增強了飛機的強度,改善了飛機的氣動外形的阻力,再加上兩臺發動機強大的推力,殲11也能做它的原形蘇一27的眼鏡蛇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