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臨界冰
-
2 # 重慶趣味健康
首先是安撫孩子的心情,然後是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教孩子做題,也要教會孩子遇到事情不要浮躁,要有耐心。針對不同性格和不同愛好的孩子,針對的方式會不同,千萬不能忽視孩子。
-
3 # 小初的書聲影像
孩子做作業時,肯定會遇到不會做的題,而小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還不夠好,這個時候,難免會出現鬧情緒、使性子、耍脾氣的情況,這就需要家長來好好地引導了,通常,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
1、轉移注意力
先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其他方面,比如讓孩子先放下作業,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者先休息一會兒,聽聽音樂等等,待孩子情緒緩解後,再針對TA不會的問題,進行講解和溝通。
家長最好不要在孩子情緒很不好的時候說教,這個時候給孩子講題,孩子正處於煩躁或鬱悶的狀態,一來不能很好地接收解題資訊,二來如果家長的講解令TA更是一頭霧水,情緒則會變得更加不好,家長的講解不僅不易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有時可能會激化矛盾,孩子的壞情緒得不到舒展,反而會變本加厲,而家長也愈講愈挫火,雙方很可能變得“針尖對麥芒”,正應了那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其實,問題的根源還在於沒有掌握好處理作業問題的時機。
2、家長示弱,讓孩子當“小老師”
孩子做作業時,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通常會向家長求助,或者發出求助的訊號,例如唉聲嘆氣、左搖右晃等,以此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這個時候,其實孩子的情緒已經不太好了,畢竟對孩子來說,碰到不會做的題會令TA產生不快,有的可能還會打擊到自信,如若這時孩子向家長請求幫助,家長不妨向孩子示弱:“這個題好難啊,我也不會做啊,怎麼辦呢?”請孩子做“小老師”,講講題目的思路,共同探討有沒有什麼解決辦法。
當孩子發現自己遇到的難題原來是爸爸(媽媽)也不會做的時,對TA信心的恢復其實是有一定幫助的,讓TA知道誰都會遇到不會的問題,並不是只有TA這樣,會令孩子打消對自己的否定,嘗試根據已經學過的知識,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暗自引導孩子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從而最終解決問題,最後給予孩子一個大大的鼓勵:“小老師,你真棒,把這道難題解決了!”
有過這樣的體驗,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孩子就會逐漸調控自己的情緒,學習如何尋找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不只是靠發脾氣,同時,也會對家長產生更強的信任感,當不能獨立解決問題時,會願意和父母一道尋找辦法,而不是和父母“對著幹”了。
3、家長的情緒管理尤為重要,甚至甚於孩子的
當孩子做作業時,遇到不會做的,這時情緒已經很不好了,家長更要在此時冷靜下來,保持克制,保持耐心,與孩子平心靜氣地交流,千萬不要“一點就著”,比孩子的壞情緒有過之而無不及,否則,孩子不僅聽不進去家長的教導,甚至還會和家長劍拔弩張,使原本可以透過更好的辦法解決的事情,走向反面。
當然,要家長控制情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的耐心都是有限度的,家長也是如此。但是,身為家長,既為家長,就是孩子最強大的依靠,是孩子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人,如果孩子碰到了難題,都不願意和家長交流,那麼家長反而要好好反思親子關係中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既然孩子求助於家長,就說明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是最值得信賴的,作為家長,其實應該珍惜這種“求助”,珍惜這種“信賴”,想想沒有什麼事是比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TA這麼需要TA最信任的人的幫助,家長又怎麼不忍心向TA發火呢?
所以,歸根結底,良好的情緒管理,不僅是孩子需要的,也是家長需要的,家長在引導孩子更好地管理情緒的同時,自己也需要不斷地提升情緒管理呀!
回覆列表
孩子的學習過程其實也是自我認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被問題難住或者受到他人負面的評價就很容易自我否定,喪失自信心,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幫助孩子呢?
一、孩子情緒容易受到大人影響,尤其是小孩,在情緒感知方面比大人更敏感,當我們出現一絲不耐煩時孩子都可能敏銳的觀察到,這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脆弱的情緒。最好的辦法是,當孩子告訴爸爸媽媽我不會做、我沒做出來時,家長要儘量放鬆,不要做出一副反應過度的樣子。
二、耐心幫助孩子找問題,引導孩子慢慢找出思路,讓孩子有思維過程,有參與感,這樣即便是我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們也會有成就感。
三、如果孩子還是很沮喪,家長不妨告訴孩子說他已經做得很棒了,如果全部都做出來的話還需要我們學習幹嘛,需要老師幹嘛,或者說我下午看誰誰誰(小同學)也沒做出來,可能這道題就是難嘛,我都做了老半天呢,這樣也會減少孩子的失落感。
四、適當的讚揚或者物質獎勵會讓孩子也會讓孩子瞬間幸福感爆棚,他們其實很容易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