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安交大黎荔
-
2 # 匆匆與那年
唐朝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在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經歷了二十一任帝王,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歷史上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國土面積:1237萬平方公里,現今中國的國土面積才960萬平方公里。比今天多了近300萬平方公里。
人口8000萬。
唐朝在經濟、文化和軍事實力上,在當時都是數一數二的強大帝國。
唐朝時詩人描述國家的詩句️:
1、
唐代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
清海湖上烏雲密佈,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2、
唐代盧綸的《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死寂之夜,烏雲遮月,天邊大雁驚飛,單于的軍隊想要趁著夜色悄悄潛逃。想要帶領輕騎兵一路追趕,大雪紛紛揚揚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3、
出自唐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徵人盡望鄉
4、唐代李白——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浩蕩長風掠過萬里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些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戍守計程車卒眼望著邊城,那盼望歸家的面容多麼悽苦悲哀!當此家中高樓上的將士妻子,哀愁嘆息,大概也沒停歇。
李白有一組《塞下曲》六首,茲錄其一: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
此詩亦極具代表性,前四句寫出了邊疆地區艱苦的環境,頸聯非常生動地寫出了戰士們枕戈待旦的情形。末兩句寫出了戰士們殺敵報國的堅強決心,是典型的盛唐之音。其二:“何當破月氏,然後方高枕”,其六:“橫行負勇氣,一戰淨妖氛”,同樣是盛唐之音,民族精神。
真正寫出盛唐邊塞詩經典篇章的當屬七絕聖手王昌齡,其代表作是《從軍行》七首七絕組詩: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Murano。
全詩意蘊豐富,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其中第四首詩是點睛之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奏響了大唐盛世的凱歌!王昌齡《出塞二首》亦是邊塞詩經典,如其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同樣經典的王翰的《涼州詞二首》:
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其二
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
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
特別是第一首最負盛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以極冷峻的筆觸寫出了前線戰士看似瀟灑的邊塞生活。但是後兩句筆鋒一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裡面同樣包含了沉重的歷史感慨,流露出對戰爭的厭倦對和平的渴望。後一首表達對家鄉故園的回憶與思念。但是我們讀這兩首詩卻讀不出絲毫的中晚唐詩人的那種衰颯頹唐的小家子氣,此之謂哀而不傷,此之謂悲壯蒼涼,此之謂浩然正大。同樣膾炙人口的還有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
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其二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王之渙史稱“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這首詩就寫得不俗。“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一如既往的悲壯蒼涼。“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一如既往的浩然正大。
所以,當唐朝國力蒸蒸日上時,無疑邊塞詩也為之奏響了最為嘹亮的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