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手談詩

    這簡直是故意出難題嘛,非常過分,寫西湖的詩詞、文學作品,誰列舉地完啊。

    隨便說幾首,拋磚引玉一下。

    說起這古代詩人,對西湖貢獻最大的肯定是白居易和蘇軾,這二位大神也留下了很多讚美西湖的詩文,就從他們開始咯: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那是一個春天,白居易路過孤山寺北、賈亭之西,想著歇歇腳,於是就在這兒停下來,舉目遠眺,這一眺啊,就不得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初漲的春水,與堤岸齊平,白雲層層,與水面連成一片。

    靜中有動,他又看到了幾隻黃鶯,爭先恐後地飛往向陽的暖樹,還有新來的燕子,為了築巢正從遠方銜來春泥。

    剛剛入春,鮮花開得繽紛,迷亂了人的雙眼,野草初生,才剛剛沒過了馬蹄。

    這西湖的美景啊,真是讓人看不夠,特別是那綠楊掩映著的白沙堤。

    這首詩,幾乎成了西湖早春風光的絕唱,尤其是3-6句,把春行所見的西湖美景描寫得生活活潑,你是要讀一首詩,還是要置身其中?

    白居易這首詩,帶給人的是imax級別的閱讀感受,讓人除了感受到美景,還能從中體會到大自然帶給人的閒情逸致。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天晴的時候,西湖在Sunny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豔麗非常。下雨時呢,西湖在雨霧的籠罩下,群山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又有另外一番奇妙的景象。

    我真想把西湖比作大美人西施,不管淡妝濃抹,都是那麼適宜、美麗。

    蘇軾在杭州當官的時候,不僅治理了西湖汙染,還修建了蘇堤,至今都是西湖最美的景觀之一。他對西湖的愛真是說不完的,寫了無數首詩來讚美西湖之美,這一首是其中最出名,最美的。

    前面說無論天晴下雨,無論山色水色,西湖都美麗無雙。用景緻、天氣對比交叉著寫,更把西湖之美寫得美不勝收。

    但是這種單純寫景的詩多了,東坡才不會這麼玩呢。所以筆鋒一轉,“欲把西湖比西子”,西湖有多美呢,美得讓人想把她和天底下最美的美人相比,可謂是神來之筆。

    如果Sunny照耀下的西湖,是濃抹,那被雨水洗禮過後的西湖,不就是淡妝麼?

    西施這樣的美人,略施粉黛也好,濃妝豔抹也好,都自有其美麗之處,因為她是美在靈魂,西湖於蘇軾,也是這般。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六月的西湖美景,畢竟與其他時節不一樣!

    層層疊疊的荷葉向天邊鋪展而去,與天相接,一眼望去是碧油油的一片。那亭亭玉立的荷花,與Sunny輝映,顯得格外嬌紅。

    剛剛答題才說了這首詩,本來不想再說,但是這談到西湖,哪能少了這首詩啊。

    前面我說白居易那首《錢塘湖春行》是西湖早春美景之絕唱,那這首可以算是西湖盛夏之絕唱了。

    前面兩句是概括,寫的虛,後面兩句是具體寫蓮葉荷花,寫的實。虛實結合,用詞又非常質樸,讀的時候不用思考,畫面自然就會出來。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青山連綿不盡,樓閣一重接一重,也望不到盡頭,西湖上的歌舞什麼時候才能停休?

    暖風吹得人沉醉其中,直把杭州當成了汴州。

    前面幾首詩都是寫西湖美景,讀來讓人精神都為之一振。這首詩就要沉重地多了。

    山外青山樓外樓,好像是一座很繁華的城市。

    西湖歌舞不絕,人們的生活似乎也非常閒適。

    面對如此美景,詩人腦子進水了嗎,為什麼要問幾時休?

    不是詩人腦子進水了,是南宋朝廷腦子進水了。皇帝成了俘虜,趙構南渡重建朝廷,卻偏安一隅,不思進取,朝廷從上到下沉迷在杭州的聲色之中,不思進取。

    這裡的遊人,不是說遊客,而是指那些朝廷裡那些權貴。

    所以詩人才會有此一問:你們什麼時候才肯停下享樂,收復失地?!

    問過之後,詩人又嘆道:你們這些小王八蛋,只怕已經是迷失在紙醉金迷中,把杭州當成了汴州吧?!

    汴州,大宋以前的國都,此時已經被金國佔領。說他們把這裡當成了故都,也是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樣看待平凡重複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