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澗一清泉
-
2 # 假裝外行看門道
這是個好問題。
還是當年我做銷售的時候,看過的一個銷售培訓影片,銷售教師說過的一句話我令我印象深刻,至今我還把這句話當做座右銘,他說:做銷售,目的性不要太強,掙錢只是你努力的結果,不是你的目的。
做任何事情都一樣,當你把得失放在第一位的時候,心裡快就會產生是是非非,就會有爭訟,本來能做好的事情也就做不好了,你做不好事情,誰會信任你?當你失去信任,你心裡的是是非非就會更多,爭訟也會更多,這樣形成惡性迴圈。
不要患得患失,努力把事情做好!就是“終日有為而心常無為”的意思。
那麼,社會中往往存在著“小人”,難道自己受到欺負,欺騙就置之不理,不管他嗎?不是!一定要反擊,而且要重重的反擊,那怎麼辦:
除了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還有如下幾種方法:
一:話不讓人家講
做事情不要讓人挑你的不是。不管別人怎麼看你,怎麼理解你,你都要做好你該做的事情。比如你在公司裡與同事、甚至是老闆之間有矛盾,該你做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工作是工作,矛盾是矛盾,讓自己有理可據,有力可拒。
二:事不過當時
當發現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或受到欺騙,或與同事產生矛盾時,立即、馬上鑼對鑼,鼓對鼓當面說清楚,講明白,該桌面上解決的事情就在桌面上解決,該是棍棒上解決的就用棍棒解決。事情解決之後,無論輸贏,都不要再計較,不秋後算賬,更不要成天像個怨婦似的喋喋不休。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都是沒出息的人講的話。
三、做事情大面上要過的去。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顧全大局,船過灘頭,船要行得,舵也要過得!
做人要大度一些,要看的遠一些,不要等到為難的時候,連一個幫腔的人都沒有。
-
3 # 本然堂講席
樓主好!這是古人借用“道家和佛家”經典語,自創的發揮之句,故解義要先尋根,看借用的出處是哪裡,找到即能自判。下面推薦五個視角,你一看就自問自答了,供參考。
【1,道家出處】
見《道德經》,“有為和無為”都是裡面的詞彙,以是否覺悟“道”做衡量標準。人若悟道,也證“無為”;人不悟道,即是“有為”。
【2,佛家出處】
見《金剛經》,“有為和無為”都是裡面的詞彙,以是否覺悟“相”為衡量標準。人若迷相,叫“有為”;人若悟“相”,叫“無為”。
【3,“為”在矛盾中】
“為”是“不在此,就在彼,或不在此、也不在彼,或在此也在彼”,所以“為”或“有為”有個特徵,就是“能被言語表達,能被思維領悟”。反之,“無為”在言語和思維之外,是不可思議的,當然也是遠離矛盾的,不能被描述的。
【4,人若有心,就不解“有為和無為”】
為何?人一動心生念,就陷在“為”裡,迷在“有為”裡,既不能領悟“有為”,也不能領悟“無為”,如在蘇軾詩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講的錯誤。換言之,“有為和無為”的真相不能問人,必須自悟。凡說出來的,都不是你要的真答案!
【5,自我檢驗能否悟解此句的方法】
套用下面公式:(1)不終日有為,而心常無為。能否明白此句與標題這句,是一個意思?懂則悟,不懂則迷。(2)終日無為,而心常無為。能否明白此句與標題這句,是一個意思?懂則悟,不懂則迷。(3)終日有為,而心無“有為”。能否明白此句與標題句同義?懂則悟,不懂則迷。(4)終日有為,而心不知“有為”-----同理。(5)終日有為,而心不知“有為或無為”------同理。
需要注意,“終日有為而心常無為”,這句話不是開悟者的話,是迷人說的夢話,本身是個陷阱------真正覺悟的人不這樣說話!至於有人說“王陽明是聖人”,他說的這句話恰已暴露他是個標準凡夫,也是肯定的,因此萬不可將標題句看做真理!
回覆列表
終日有為而心常無是王陽明說的話。原句是:情順萬物而無情,終日有為而心常無為。
在此只解讀“終日有為而心常無為”。個人理解終日有為就是人應該在行動上時刻踐行,易傳說: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意思差不多,就是人應該效法天地自強不息。而心常無為是說不管你行動上如何做,心裡不能有任何有功勞的想法,不要覺得是自己的功勞,這都是遵循大道法則才有的結果。從這點講這是老子的思想,老子說: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為無為是說去做事不要遵循人發明的方法,而是要遵循大道自然之法。事無事意思是要以無事作為職責,無事是一種至高的境界,我們常回答別人說“沒事、沒事”,意思是說我什麼都可以搞定你不用擔心。味無味,意思是要以恬淡的心態來做事,少私心私慾。
於是終日有為而心常無為就是說我們遵循大道法則終日自強不息的去做事,但內心從不把功勞放在心上不據為己有,內心坦蕩,那是本來就應該如此的。如果能做到這樣,你現實生活中必然是妥妥的領導,於國家也是妥妥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