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運營官達令
-
2 # Shirley滄海1
樂意回答此問:真沒有發生衝突!
南斯拉夫雖然沒有加入華約,但是真正的共產主義者,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其沒有加入華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非坊問遙言的不滿於斯大林領導的蘇聯的態度。
首先,巴爾幹雖然戰略位置重要,但是冷戰的首先暴發點在柏林,隨即延展到整個東西歐,西方表面強,有一堆名聲在外的大國,但美英法德之間內部有茅盾與利益衝突,而且重建任務重大。蘇聯一方更不用說了,是在廢墟上重啟。所以,雙方陣營在亞平寧與巴爾幹並沒有展開激烈對沖,因此,南斯拉夫有了不選邊的條件。
其次,隨著北韓半島戰爭爆發,又成為東西方一個角力的點。眾所周知,西方國家全部捲入了,美國更是投入全力,使巴爾幹的角力氛圍更低了。南斯拉夫成為了西方拉攏的物件,這就是當年南十年黃金歲月的根源。
蘇聯也樂意不在此花費力量,何況意識形態趨同,南雖然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但本質上是華約的盟友。
華約雖是一個軍事組織,但只在政治與外交上體現出國家集團,軍事上是蘇聯一家獨大。蘇聯在歐洲與北約針鋒相對,東亞有盟友獨擋一面,就將餘力放到了與西方競爭南亞與中東――印度、埃及、敘利亞等與蘇聯關係都是最優先級別的。
因此,當年的巴爾幹半島,幾乎是戰略遺忘之地,美蘇都沒在此投入力量,自然形不成衝突了。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東方陣營出現茅盾複雜比,越戰、印巴衝突、中東戰爭升級,南斯拉夫的地位更超然了,幾乎成了世界的第三方力量。這不僅是美蘇不敢施壓讓其倒向另一方,也與鐵托的威望有關,畢竟是經歷了二戰的卓約政治家,影響力不在戴高樂之下,而美蘇英德意在二戰時屬領袖級別的政治家,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了。
因為這種種原因,在世界最動盪的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南斯拉夫是真的享有了和平。八十年代,美國在貯力,蘇聯在衰落,因此也沒出什麼事情。然後到了九十年代,發生了什麼相信不需本宮多說了。
-
3 # JackZ捷
正面衝突沒有,但是斯大林對鐵托一直恨得牙癢癢,派人暗殺他幾十次,搞得鐵托都煩了,直接放話要求單挑,因為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只有南斯拉夫一家是靠自己的力量解放的,其它國家都是蘇聯扶植上臺的,大林子說罵就罵,說打就打,如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南斯拉夫軍事獨立,多山地,加上西方國家虎視眈眈,蘇聯掂量了半天也沒敢動。
-
4 # 六菠蘿說經緯
我是六菠蘿(經緯),我來談一下看法。
有過劍拔弩張,但沒有發生過沖突。
不同的解放歷程南斯拉夫被解放的歷史不同於東歐任何一個國家,更不同於西方,而是鐵托領導軍隊自己擊敗了侵略軍。所以,蘇聯及其衛星國沒有理由有沒有底氣干涉內政。
不同的經濟建設思路獨立後的南斯拉夫在經濟建設上,遵循實事求是,適度放權,給企業相當大的活力,所以南斯拉夫沒有出現過度依賴蘇聯的情況。
不接受蘇聯命令式的指導早在50年代,蘇聯和南斯拉夫兩黨內就爆發建立激烈的論戰,導致兩國關係迅速下降。
回覆列表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由六個共和國和兩個自治省組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歷經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戰爭,南斯拉夫在鐵托的強勢領導下,暫時擱置了聯邦內部種族和宗教矛盾,有過一段非常輝煌的歷史,軍事和經濟實力非常強大。在那段歲月裡,南斯拉夫也被人冠以了“巴爾幹之虎”的稱號。
樓主所問,華約是否與南斯拉夫有過沖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簡單回顧一下南斯拉夫與蘇聯跌宕起伏的關係。
南斯拉夫和兩大陣營之間的關係我們說到這裡,對於回答今天的問題來說足夠了,至於他怎麼解體的,我們姑且不談。關於兩者之間是否發生過沖突,答案也是否定的,為什麼呢?
第一點,南斯拉夫的地形,聯邦共和國內部70%都是山地,並且各個山脈也是縱橫交錯,這樣的地形極不利於蘇聯的機械化部隊實施作戰。而由於整個二戰時期蘇聯在轟炸機研製方面是個嚴重的短板,所以,派有限的轟炸機去實施轟炸可行性也是不高的。
第二點,南斯拉夫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力量。與其他中東歐小國不同,南斯拉夫經過獨立自主的經濟改革和發展,軍事實力非同一般,在不進行大兵團作戰的情況下,華約軍隊就算想要取勝也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第三點,南斯拉夫處於東西兩大陣營對抗的前線。經歷過北韓戰爭和越南戰爭的蘇聯,也深刻明白一個道理,出來混,是要還的。如果華約對南斯拉夫動武,將是另一個版本的北韓或者越南戰爭罷了。
綜合以上考慮,蘇聯主導的華約國家,雖然四處排斥和擠壓南斯拉夫,而動武這一步始終沒有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