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非常懶和怕麻煩先生
-
2 # 糖紙吳柿子
這問題一看就是出在家裡。一個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還有社會教育。
這孩子在學校表現很好。我們可以肯定學校教育沒問題——老師好,學校也好。
可是孩子一回家,生氣時就砸東西,可見他的脾氣不小。孩子現在還小,出現這樣的苗頭,家長必須重視,要是家長再忽略,等孩子稍微大點兒,翅膀硬了,想管教也管不了啦!那時候,他就把你的教育當做耳旁風,你愛怎怎地,人家還是我行我素,到時候可真是有你流不完的淚。
教育這種怪脾氣的孩子,最好是爸爸出面管教,媽媽的溫柔,優柔寡斷,遷就,會導致更差的結果。爸爸來歷風行,說一不二,跟他好好談談,問問他能不能以後不這樣?再跟他說說摔東西,東西會疼的,就如把你抱起來扔在地上,你願意嗎?孩子應該能聽懂這樣的道理,很快就會扭轉過來的。這就要靠爸爸的耐心和信心了!
社會教育,帶他常出去走走,看看人家的孩子是怎樣做事的,潛移默化,孩子就好了。
-
3 # 雨雨99
孩子的性格要從小培養。孩在在學校很聽話而回家亂砸東西,說明孩子在家裡需要發洩情緒,其實孩子爆烈的性格有可能是家長傳染的,如果爸爸媽媽舉止言談溫和,情緒穩定,不亂髮脾氣,在家裡和每一個家人說話都和顏悅色,家裡營造出和諧的氛圍,在這樣的家庭裡的孩子也不會亂髮脾氣。《爸爸去哪兒》裡陳小春的兒子小小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小小春由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和藹,特別是爺爺在一節花絮裡小小春給爺爺東西吃,爺爺會蹲下對小小春說謝謝然後擁抱小小春,在愛的氛圍成長的孩子性格不會太壞,會剋制。
-
4 # 咖啡館義工老韓
換一換,學校砸,家裡聽話,哈哈開玩笑滴,還要找一下孩子砸東西背後原因。一般來說,情緒受到壓抑會發洩。推薦讀讀我的文章,或許會有收穫。
-
5 # 我是杜佩玉
出現這種問題之後,家長不要去。對孩子這種行為做出一些過激的反應。
在學校的心理治療室裡面有一個橡皮人,家長可以在家裡搞一個橡皮人,其實非常簡單,甚至不搞笑拼音也行,用練瑜伽的氣球給孩子買幾個拳擊手套,把氣球固定在牆的一角讓,孩子可以拳打腳踢。
每個人都是有心理壓力的,即使是夫妻雙方有時候表面上一團和氣,等到另一個人不在家的時候,心情煩躁的另一方也會悄悄的罵畜生,這是很正常的一種行為。
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講,他們對於自己的心理壓力可能沒有那麼厲害,所以出現了您所描述的情況在學校裡面,是一個乖孩子,那是壓抑太久了,回家之後就會主動發現,而這種發現有一些財務損失,對於家長或者會認為孩子的心理有問題。
建議家長在家庭中也設立這樣的方法,當然還有更多的方法,其實就是放鬆自己被壓抑的心情,不一定非得使用一些氣球,也可以在牆上畫一個,人名,人臉,甚至只換一個形象,讓孩子用一些,方式進行發洩。
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講,在學校裡面可能遇到了委屈,但是不得已又壓抑了自己,所以在家庭中他覺得到了家能夠放鬆自己的心情了,所以才這樣做,家長千萬不要採取過激行為,比如說體罰打罵,甚至包含其他一些極端的方法。
當然最可行的還是讓孩子自我進行心理疏導,多看看書,多瞭解一下如何放鬆,這些知識都是可以的。
回覆列表
有一些孩子確實是這樣的。
導致這樣的結果一般原因是孩子在家裡被溺愛的結果。
有的孩子被溺愛後變得驕縱放肆,需要必須被立刻滿足,否則就會哭鬧、胡鬧、搞破壞,或求助於溺愛他的物件以達到目的。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像小皇帝和小霸王一樣,受不得半點挫折,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懂得理解他人。
還有一種溺愛的結果就是過度保護,就會導致孩子在家會為所欲為,到了學校就變得溫順,這也是大部分孩子的情況。過度保護,就是通常大多時間都是把孩子放在家裡,由家長特別是老人看護,滿足孩子任何要求,同時又不允許孩子親自動手去嘗試解決問題,這樣就導致孩子在學校像乖孩子,回到家像小惡魔。
解決這種問題,首先需要家庭成員的溝通,達成共識,接納事實並一齊願意改變才行。
首先,要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讓孩子學會等待,有耐心。這也是對孩子將來面對困難而可以具備毅力和魄力有幫助的手段。一旦有了耐心和毅力,孩子在不能被立刻滿足的時候,就會進行自我調節,而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了。
其次,要對給孩子創造自己動手處理事情的機會。在保障安全的同時,儘可能多的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勞動來,帶孩子多參與運動類遊戲,一是培養抗挫力,二是可以釋放多餘精力,達到心態的平和。
平時也要多帶孩子參與群體活動,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特別是理解他人,換位思考的能力。
道理始終是道理,教育孩子還是要家長去影響,創造環境。
共勉吧。